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4878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 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 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预防 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情志护理的内容n情志与健康的关系n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n情志护理的目的n情志护理的原则n情志护理的方法n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所谓“七情”,是指喜、怒、 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 化,其以喜、怒、思、悲 、恐为 代表分配五脏,即心主喜;肝主 怒;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 称为五志,合之为情志。 人的 情志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 、愈后,转归与治疗都有很大的 影响,无论是急性病,慢性病, 还是疾病的不同阶段,情志上都 有不同的改变。情志与

2、健康的关系n情志正常,脏器调和。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体内脏腑、气血、 阴阳调和的反映,同时作用于机体, 调达脏器,增强免疫,对维护人体健 康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 良好的情绪是人体内一种最助于健康 的力量。(一)直接伤及内脏 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 、忧伤肺,恐伤肾。七情治病多见 心、肝、脾三脏。(二)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影响病情变化 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异常变化 往往能影响疾病的变化与转归。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社会环境病理个体情志护理的目的n预防疾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若 能避免大怒,则可以降

3、低中风的 发病率。n促进疾病康复。情志的异常往往 影响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志护理的原则n诚挚体贴,全面照顾。n因人施护,有的放矢。n乐观豁达,怡情养性。n避免刺激,稳定情绪。情志护理的方法n以情胜情法n移情解惑法n暗示法n顺情从欲法n情志引导法以情胜情法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 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 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提出:“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 ,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 恐。”朱丹溪更进一步提出:“怒,以忧胜之 ,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 ,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以怒

4、胜之,以 喜解之;恐,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以 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以恐胜之,以怒解之 。”移情解惑法精神转移就是利用某些方法,转移病人对 于疾病的注意力,改变其消极情绪,以促 进疾病的恢复。 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 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古之治病,惟 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 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 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 的方法,故又称“移精变气”,即通过语言、 行动等祝由方式,调动患者积极性,形成 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 血,调动病人自身祛除病邪的能力。 暗示法暗示法利用语言、动作或其他方式, 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被治疗

5、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 ,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心理医生 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解 除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症 状或提高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顺情从欲法顺情从欲是指顺从病人的意志、意愿、情绪 ,满足其心身的需要。患者在患病过程中, 情绪多有反常,对此,先顺其情,从其意, 有助于心身健康。所以对于病人心理上的欲 望,在护理中注意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 ,条件又允许,应尽力满足之所求或所恶, 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如满足 患者机体的舒适、清洁的环境、合理的营养 、有效的诊疗、耐心的解释、适当的信息等 。为患者提供支持系统,积极争取患者的家 属、亲朋好友、同事、单

6、位以及社会相关组 织提供对患者的爱护、关怀和帮助,对解决 患者的心理问题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 情志引导法情志引导法时我国古代意疗与导 引融为一体的独特制情方法,以 自我训练为特点,具有调和气血 之功。常有气功疗法、以意导引 法、吐音导引法、行为导引法。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一、保持心情舒畅二、避免七情刺激精神乐观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乐观能促进人体生理功能,有益于健 康,所以要用乐观情绪来克服其它不利 于人体健康的消极情绪。 情志活动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组 成部分,和调的情志,一般不会致 病,而且有益于人体的生理活动, 情志只有在过激时才会成为致病因 素而危害人体。所以中医学十分重 视情志变化这个重要环节,认为调 和情志,避免七情过激,就会预防 和治疗七情所致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