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64269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试题时间: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00100 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下图是我国河北武强的木版年画,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 ) A关心百姓疾苦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行仁治天下 D推广先进技术2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 )A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是政治活动场所C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3宋

2、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5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

3、” 。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2 -6据记载,15001620 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涨了 300%40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贸易发展迅速 B金银大量流入 C商品供不应求 D世界市场形成7阅读如下 “三角贸易”简图。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 A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 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C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 D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8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

4、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9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0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

5、收回利权之大端。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11下图是 18701911 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 3 -A列强侵华加剧 B实业救国影响 C民族经济发展 D舆论环境宽松12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正确理解是( ) A民族工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 B轻重工业所占比例趋于合理C图示现象主要受国际原因影响 D辛亥革命改变了民族工业处境13 1906 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

6、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14据民国史籍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 ”据此可见(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15旧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 1 米,俗称为“窄轨” ,与中国当时四大

7、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重工业基础薄弱C列强的经济侵略 D铁路建设各自为政16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 4 -情,靠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据此推断,列宁当时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 B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提倡种植玉米17 1932 年大约有 2 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大型

8、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美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18 19321933 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 281 万吨粮食。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A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B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 D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19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A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C主张国家用经

9、济方法管理经济 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20下表是美国某时期的经济指标表。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表中括号处的指标应是( ) (单位:10 亿美元) 年份 国民总产值 消费品价格 19571959=100 ( ) % 1933 年 556 451 249 1935 年 722 478 201 1937 年 904 500 143 1939 年 905 484 172 1941 年 1245 513 99 A经济增长率 B关税税率 C黄金出口数 D失业率- 5 -21 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 35 小时,脑力劳动者为 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 40 美分。愿意

10、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22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 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23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又是取

11、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 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 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2419731980 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 39%提升到 5%。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B中美关系改善促使对外贸易发展C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D “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25 “如果说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 30 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 ” “30 年后”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发开放了上海浦东地区 B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D

12、主导成立亚洲投资银行26图 l 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其中导致第一次高峰后下降的原因是( ) - 6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影响 C大跃进运动推动 D八字方针的实施27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1950 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实行三大改造 B优先发展重工业C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开展大跃进运动28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29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 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机械类型 世界 亚洲 中国 拖拉机 191 139 54 收割机 31 38 09 A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