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64116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奋斗中学奋斗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历史高二历史一、选择题(24 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2.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

2、的是( ) 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3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A.加强君主专制 B.稳定政治局势 C.削弱中央集权 D.解决王国问题4.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设转运使,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化事权使地方机构相互牵制5.

3、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加剧了南北科举考试的竞争B导致了南北录取人数的失衡C顺应了文化中心南移的趋势D制约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6 (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2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这反映出( )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明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 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7.清雍正帝时,把王朝的政府一一内阁排斥于政务之外,从而结束了秦汉以来“君

4、权”与“相权”的斗争。这是由于雍正帝( )A.废止了内阁机构 B.直接控制军政事务C正式废除了丞相 D增设了流官制度8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C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9.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县

5、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10中国古代政府用户籍制度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魏晋时期官府户籍登载的主要对象是自耕农。而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寺院僧尼及3依附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关于魏晋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封建经济发达,人身自由度增加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及国家赋税的增加C自耕农是官府赋役负担的主要承担者 D促进了耕作方式的改进11据中国灾荒史记载:中国历史上是个“多灾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不

6、断增多,频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秦汉时期共发生自然灾害375次,频率为每年0.85次,而清朝共发生自然灾害 5344次,频率为每年 19.9次。据此可推知 ( )A明清政府赋税收入急剧下降B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C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D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12.“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

7、业13.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 )A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B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14清代前期,杭、嘉、湖三府是蚕茧丝绸的集中产地,到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这一变化源于( )A棉纺织业成为杭嘉湖地区新兴产业 B区域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珠江流域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政策415.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

8、:“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16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 50 人剧增至10 000 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17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9、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 )A蔑视君主权威B重在经世致用C追求普遍真理D实质虚伪教条18.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颠彼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19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

10、,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B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 C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D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5民2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 5 040 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B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C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D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21伯利克利时代雅典的法庭每次审理案件时,在公民中抽签产生

11、 500 人组成的法庭陪审团、负责监督原告和被告发言时间的水时计监督人、法庭主持人、监票人也由抽签产生。审理中原告和被告各发言两次,最后由陪审团以两轮投票的多数票作为审判的结果。这一审判过程( )A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B开始司法权的平民化C体现了雅典民主特征 D容易滋生多数人暴政22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人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也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 )A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C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 D罗马法原则性与

12、灵活性相结合23. 14 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 ,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 )A. 不承认罗马教廷 B. 世俗王权不断加强C. 把新教作为国教 D. 推崇宗教信仰自由241718 世纪,朱子学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曾研究过朱子学,并从中吸取营养。这一现象表明( ) A.启蒙思想根源于理学 B启蒙思想和理学在本质上一致C利用理学为批判现实服务 D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二、材料解析题:第 25、26 题为必考题,

13、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2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37 分。6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 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 。 “市,买卖之所也” 。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 “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

14、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教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

15、中“城”与“市”的关系。 (3 分)请以唐朝及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6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和政治方面指出指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分)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4 分)726.(12 分)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近代以来,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为发展民主政治理论,做出了各种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6 分)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6 分)(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