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641068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部分地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3文言文阅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30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杭州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印也。嘉靖间,倭f 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 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 “引之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也接.货嚴曼水 .断.煎庭两 .桥.亂疼惠矣羞 诱倭入 ? ”乃私语乡人曰: “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 倭可檎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 人尽歼焉。乡人f 姚长子,裹其所磔肉

2、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无主后 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 矣。余为 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 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 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注】脔(luan):切割成小块。 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铷:败絮。 蹙(cu):逼近。 主后:此处指继承人。去一锸 (cha):挖走一锹土。 几希:很 少。 醢(Mih 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山阴王氏也(被雇用的人)B.倭寧绍兴(盗贼)C.乡人冬姚长

3、子(以为义)D.f 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答案 】B【解析 】“倭寇绍兴 ” 一句中 “寇”为动词,意为 “侵犯 ”。28.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化 人 坛 四 面 皆 水 断 前 后 两 桥 则 死 地 矣 盍 诱 倭 入 ?【答案 】化人坛四面皆水 /断前后两桥 /则死地矣 /盍诱倭入?【解析 】断句题主要考察 两点, 一是 语感, 二是对文章 内容的 理解。 本句主要 从理解的角度 去翻译。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3 分)【答案 】你们极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

4、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 抓住了。【解析 】注意 “辈”表复数, “若辈 ”指“你们 ”,“即往 ”后省略“化人坛 ”,翻译时注 意省略部分要加上,“俟”翻译成 “等到”。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2 分)【答案 】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解析 】这里 “仓卒 ”指“仓促 ”,“救死不暇 ”前省略主语 “姚长子 ”,翻译时注意加上, 另外 “全”指“保全 ”,“朵梓 ”指“父老乡亲 ”。翻译时,注意句子的连贯性。10.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 篇墓志铭的用意。(4 分)【答案 】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

5、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 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解析 】在姚长子墓志铭 中,作者为姚长子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 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颂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 得不思?仓卒之3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朵梓之乡。”焉知作者树碑立传的目的,是借姚长子 这位典型人物,赞颂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嘉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 青衣捕盗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

6、,俯首顺受而已。后公以挂误,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

7、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注释】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稔(rn):熟悉。渠:第三人称。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C汝等何足污

8、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18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4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5分)16(3分)C17(3分)书 儿 手 夺 之/ 曲 作 三 四 /盘 揉 若 软 绵 /掷 诸 地。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18(5分)参考示例: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

9、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 ”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评分标准:共5分。每篇文章分析2分,目的意图分析1分,意符即可。湖州与子俨等疏(节选)【东晋】陶渊明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10、!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注释】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大分:指寿命;役:从事。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 分)(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

11、可免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亲旧不遗” ,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5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 ,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 分)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4 分)14.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没齿:终身,一辈子.评分标准:共 2 分,各 1 分.意思相近即可,15.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

12、之劳/何时可免评分标准:共 2 分,每处 1 分.16. C评分标准:共 3 分,17.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相近即可,18.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 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评分标准:共 4 分.意思相近即可。金华、丽水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

13、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6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先君:这里指苏洵。祥:吉祥之兆。主:以为主,着重于。当涂:地名。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4、。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2 分)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18文中“赐” “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 分)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 甚喜,以付迨、过。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3 分)(五)文言文

15、阅读(10 分)16.(2 分)B17.(2 分)是天砚也/有破之德/而不足于形耳。18.(3 分)“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 “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离了苏轼对天石视的珍爱之情,19.(3 分)示例一:相同,天石现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择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 ,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 “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7宁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 “游览记” “器物记” ,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岳阳楼记 核舟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小石潭记A/ B C D【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