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64003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2017版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7 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放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 ,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 。据此可知(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2北魏贾思勰在

2、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尤获。 ”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3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贵旅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4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 ”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自觉的精神”是(

3、)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C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D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5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 2 -理价格的部门备案。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C官府操纵商品价格 D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6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贵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人口增长

4、粮食短缺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7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这一成就( )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成C反映了较浓厚的迷信色彩D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实用性的特点8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们列扭转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9 “道光未年, (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

5、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 , “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材料表明(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B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中国被动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10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然而到了 1866 年,满汉总督比例为 1:6.5 ,满汉巡抚比例为 1: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3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11 “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

6、主为共和,皆不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此吾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 ”材料表明梁启超旨在( )A实现宪政体制 B维护君主立宪制C建立民主共和制D渐进式变革制度12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 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 、 奖给商勋章程 、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改变垂农抑商政策 B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企业C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 D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13读图 1,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陈独秀在处创办了青年杂志B袁世凯在处掀起了茸孔复古逆流C康有为在处发起了“公车上书”D孙中山在处提出了“新三民

7、主义”14 “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 ” “这次会议”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51958 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 4532 万人,比 1957 年未增加了 2082 万人。1960 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 年我国共减少职工 1887 万人。这一措施( )- 4 -A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B基本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6如图是中国

8、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部分目录摘编,其中第二处应该是( )A和平共处 B分道扬镇 C扬眉吐气 D乒乓外交17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 “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 。这说明古雅典( )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 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C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18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 ”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

9、、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终好处就越少” 。由此可见汉密尔顿( )A强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B认为民主政治会降低效率C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主张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19根据如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发明者职业成果1765 年哈格里夫斯基木工、纺织工珍妮纺纱机1769 年阿克莱特理发匠水力纺纱机1785 年卡特莱特牧师水力织布机1785 年瓦特修理工改良蒸汽机A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5 -B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D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20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

10、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优胜劣汰 B社会契约 C分权制衡 D天赐人权211921 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贸易自由化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2二战后,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经济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下列措施与这一理论相符的是( )A降低利率,全面调控B增加货币,扩大开支C稳定货币,减少于预D货币贬值,刺激出口23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

11、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4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 1931 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现象( )A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B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C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

12、国的看法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小题,2525 题题 2525 分,分,2626 题题 1212 分,分,2727 题题 1515 分,共分,共 5252 分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 6 -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走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钱乘三

13、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简表时间关系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 ,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60 年 1 月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 1961 年 9 月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1967 年 5 月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再次遭到拒绝。1973 年 1 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1973 年 10 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也受到严重拖累。1975 年 6 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 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

14、013 年 1 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2016 年 6 月24 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摘偏自人民日报,2016 年 6 月 25 日, 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独待的发展方式” ,并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其定墓石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3)报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原因。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 世纪的欧洲人阅

15、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到晚期好像没多大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交迁不断被揭- 7 -示出来, “传统现代”成为观察历史的基本参照系, “停滞论”被“分期论”取代了。不过“停命论”虽有不当但却不是向璧虚构,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实的有感而发。这在 20 世纪,更多地被表述为“连续性” 。与“停滞”不同, “连续”的提法不含贬义,可以容纳“发展”和“变迁” 。阁步克谈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讥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组历着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区城的高速聚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城镇居民仍然廷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由于当时环境治理尚未起步,工业废物排放给城市卫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19 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 年,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 8O 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过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活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