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633090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8版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72018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3535 小题,共小题,共 140140 分分1. 下列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 分别为平行水系、放射状水系和树枝状水系,根据支流和干流的关系,可以明显的看出地势的高低倾斜方向,但 D 图水系错综复杂,交织成网(辫状水系) ,反映了地势低平的特点。考点:地势对水系特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左

2、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2 -A.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B.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 50%以上3.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答案】2. B 3. B【解析】试题分析:2. 读图结合选项分析,该省常住人口数量由 2000 年的 8235 万,减少到 2010 年的 8042 万,人口密度减小,但幅度不大,A 对。图中显示城市人口比重大

3、幅度增加,而自然增长率减小,断定城市人口增加并非依靠人口自然增长,B 错。该省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符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C 对。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计算可得D 错误。故选 C。3. 人口数量变化,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虽降低,但仍为正值,人口数量应增加。因此导致该省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应为人口迁移。由于大量人口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导致人口数量减少,故选 B。考点: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因素【名师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

4、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读“我国华北地区 19542002 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3 -4. 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A. 320 毫米 B. 400 毫米 C. 450 毫米 D. 65

5、0 毫米5. 2000 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 350 毫米,原因可能是:A. 气温高,蒸发量大 B. 雨季开始早,结束C. 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 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晚6. 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是: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减少植物病虫害 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A. B. C. D. 【答案】4. A 5. D 6.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及学生的读图能力。4. 据图中信息可知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出现在 62、63 年之间,62 年年降水量约为 660 毫米,63 年年降水约为 350 毫米。年际变化的值约为 310 毫米,故

6、 A 正确,B、C、D 错误。5.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则向北推进快,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就多,反之则少,D 正确,B、C 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对降水影响不大,A 错误。6. 据图中信息可知,华北地区气温逐年升高因此作物的生长期延长;高温利于害虫繁殖,病虫害加剧,错误。高温会减少华北地区冬季供暖的能源消耗;同时由于温度升高,蒸发作用加强,会加剧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正确。故 D 正确,A、B、C 错误。【点睛】理解降水年际变化的含义及掌握季风活动对中国各地雨季的影响。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

7、化示意图” (下图) (注:图中“”表示风向,此图例为北风。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 级 8-10.7m/s;10 级 24.5-28.4 m/s) 。读图,- 4 -完成下面小题。7. 此天气系统:A. 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 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C. 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D. 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8. 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A. 由西南向东北 B. 由东北向西南 C. 由东南向西北 D. 由西北向东南【答案】7. C 8. C【解析】本题考查台风的特点及生成条件。8. 由图可知,该地先吹西北风(处于台风西侧) ,台风眼过境后又吹东南风(处于台风东侧),说明

8、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C 选项正确。A、B、D 错误。【点睛】题干中括号内的两点提示。9. 下面四条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的是- 5 -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形成凌汛的河流应有冰期,且河流自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流,故选。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面小题。10. 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丁乙丙甲11. 有关图中四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甲河含沙量较小 B. 乙河流含沙量最大C. 丙河 7 月进入汛期 D. 四条河流中丁河流水量最丰富【答案】10. A 11. C【解析】本题主要

9、考查中国的河流及相关知识。 10. 甲为松花江纬度最高,乙为黄河,丙为钱塘江,丁为珠江,纬度最低。根据四条河流的纬度位置,A 项正确11. 甲河流域由于地处东北林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乙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的河流中珠江的流量仅次于长江;A、C、D 项正确。7 月丙河流域由于受副高控制或单一夏季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4、5、6 月梅汛期水量约占年总量的50%,C 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答案,故 C 正确。【点睛】对四河流名称做出准确判断。第第 IIII 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12.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6 -(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什么?请说

10、明判断的理由。(2)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 。(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4)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两条理由。(5)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图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_ 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什么?。【答案】(1)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 。(2)森林火灾(病虫害) 。(3)修建农

11、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早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4)支持的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抗旱能力) 。反对的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 。(5)建筑(服饰;民俗) 。地形较闭塞(周边山高谷深;当地水热条件较好) 。【解析】 (1)云南省西北部为横断山区,横断山区的特点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另外要明确山脉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河流的流向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2)干旱发生时,降水偏少,植被枯萎,天气干燥,极易引起森林火灾。- 7 -(3)应

12、对旱灾的主要措施应从水源、灌溉、节水、培育新品种等方面思考。(4)是一道开发性试题,考查水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正面影响主要从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供水等方面考虑;负面影响主要从库区的地质条件、水库工程量、淹没耕地及移民量等方面考虑。(5)根据图示可以轻松答出前半部分题的答案,而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原因主要是这里地形闭塞,导致与外界交流少造成的。13. 下图所示地区在 20 世纪 90 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 A、B 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 为 。简述 B 成为地理分界线的主要理由。(2)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 C 河段景观描述,请说

13、明其形成过程。(3)图示 D 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什么? (4)近年来,该地区针对洪涝灾害频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A:巫山或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理由:B 与我国 1 月均温 0等温线,800mm 年降水总量线大致与 B 线一致。南北两侧在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差异明显。 (2)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 ,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8 -(4)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体系;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退田

14、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堤坝。【解析】 (1)由经纬度位置和省区轮廓可知,A 位于湖北省西部,再根据山体走向可知 A 为巫山。由图中位置可知,B 为淮河。(2)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描述的是因泥沙淤积而成的地上河沿岸的情景,根据位置可知,C 为荆江河段。(3)D 处有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根据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地势高低。14. 读我国部分地区及其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1)说明造成、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2)分析地降水量高于地的原因。- 9 -(3)分析、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答案】 (1)地纬度较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

15、其年均温较地低;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 ,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地。(2)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地降水量远高于地。(3)、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解析】 (1)图片显示年均温较地低。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图片及表格显示与最大的区别是海拔高度,地海拔高于地,因此年均温较地低。(2)图片显示年降水量较地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影响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图中、两地最大的不同是海陆位置。(2)为与西南季风气候区,会接纳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暖湿气流,水汽丰富;位于内陆非季风气候区,距海遥远,水汽少。(3)、分别位于海南岛的东西两侧,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中部为山地地形,因此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为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