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2593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教学成果奖(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申报任务布置会一、学校申报的基本情况n46个申报项目经过网评选出12个一等奖n学校申报指标力争能够将12个项目全部申 报,但目前尚未能确定n12个项目将另请专家进行评审排序二、广东省成果奖申报的关键点 n1、教学成果的概念和定义(科学性、推广 性)n2、严格的实践检验期n3、理清楚后期完善总结与开始实践的矛盾n4、提出了什么观点n5、有何创新举措支撑观点n6、措施、模式、体系必须是配套、系统、 完整的,不能是零散、拼凑的,因此,要 总结、提出一条主线统领所有的材料n7、有何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换个角度说 就是将来推广和介绍成果时,如何评价和介绍您 的成果n8、实践的效果

2、如何要讲清楚,同行认可、推广应 用情况要有实据n9、注意整合相关的资源,但也要注意署名权的问 题n10、要实事求是,不能有漏洞,要经得起检验n11、严格按照申报书要求填写,字数一个都不能 超三、当前成果奖申报材料存在的主要 问题和改进建议 n1、总结提炼不足,做法多,做法背后的理 念、模式、主线不清楚n2、实践期表达混乱,如严格按照标准,大 部分都不符合n3、支撑材料杂乱n4、创新特色总结不够精炼,看不清具体的 点和线n5、文字基本都超过了规定数量四、第五届(2005年)教学成果奖回顾和举 例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 目共计59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9项、 二等奖537

3、项,这是在1800多项推荐项目中经 过逐项答辩的形式评出的。与前四次评审工作相比,本次高等教育国 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项目和获奖项目数量均有大幅增加,水平也有显著提高。 以往五届(1989年-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奖项目统 计表说说明明:1989:1989年年评评出的特等出的特等奖奖5252项项( (相当于相当于现现在的一等在的一等奖奖),),优优秀秀奖奖381381项项( (相当于相当于现现在的二等在的二等奖奖) )第五届(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层次分类表第五届(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分科类统计表第五届(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院校类型统计表从2005年高等教

4、育国家级教学成果, 看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特征更加明显( 获奖成果有近110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占 获奖总数的18%)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人 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培养过程的多元化 、培养方式的多途径。 n案例1: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森林资源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奖) n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主两翼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及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理论、实践、第二课堂三个教学平台和相应的教学计划,既适应新世纪世界林业行业发展的需求,也具有新的高等教育思想改革的特点。n他们从教学计

5、划、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理 念等根本上扭转了近百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人才 培养模式,首次提出林业以环境保护、生态效益 为主的林学人才培养新方案和教学计划。n他们进行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理论实践教学 的科学、协调改革;人文、社科、经济等学科首 次大幅度进入林学教育计划,为森林资源类专业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国内主要设有此专业的 农林院校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n案例2: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培养高等技 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 师”(一等奖)n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研究指出:我国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将需要大量具有本科理论 水平、又有技师职业能力

6、的高等技术应用 人才,因而提出对机、电类本科专业按照 “高级、高新、复合”技术和技能的培养 理念,在我国首创了本科院校培养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 n案例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本科国 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二等 奖)n一些行业性较强的院校还针对行业特点,提出了具有 鲜明特色的培养目标。n例如西南石油大学在充分认识到石油工业国际化的特 点和我国石油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 个市场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石油工程本科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 与国际石油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经营管理与决 策

7、的基本素质以及较强的外语应用等方面的能力。n案例4:中国药科大学21世纪初药学人 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等奖)中国药科大学突破了药学教育学科基础 的单一化学模式的框架,初步实现了由单 一化学模式向“化学生命科学”模式转 变,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构建了新型 课程体系,实现了化学、生命科学、医学 和药学的交叉融合。并突破了按一个二级 学科设课的框架,形成了跨多个二级学科 设课的课程体系 。2.探索专业教育理念创新,重视专业内涵建设( 获奖成果约130项,占获奖总数的21%)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主的获奖成果, 其共性之处在于积极探索专业教育理念创 新,其导向性在于培养模式创新,其示范 性在于坚持课

8、程体系创新。许多高校将人 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 贯穿于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管理模式等环节,构建全方位的创新 人才培养体系。 n案例1:清华大学创建研究型本科教学 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一等奖)n清华大学在向“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 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提出:要创建研究型本科 教学体系,应首先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n教育功能从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知识 教育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认知教育 的转变;n教学组织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 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的转变;n教学方式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型教学方 式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尤其 是

9、通过研究探索方式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 式转变;n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 育向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基础上 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转变。 n案例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 子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一等 奖)n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认为:要探索新的教育机制和 拓宽人才培养类型,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教 育理念创新。n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需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为此,他们制定了“坚持创新 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建院宗旨,确立了 “面向产业、面向领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 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专

10、业教育学分制,素质教 育学苑式,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设计出“多层 次、多方向、多领域、模块化“的开放式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优化整合,形成基础性、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群n案例1:复旦大学结合学科进展,推动 遗传学教学改革深入和发展(二等奖) 复旦大学结合学科进展,推动遗传学教学改 革深入发展。他们在遗传学教学中贯穿了注重 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进展相结合;注重理论知 识与科研设计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承与问题质 疑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采取了教学 延伸至课外的培养环节:课外指导学生科研设 计与实践,指导和考核学生撰写学科研究综述 等措施,积极推行遗传学教学的改革。 n案例2:

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型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的研究及实践(一 等奖) 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合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根据本科 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 全过程培养进行了纵向层次设计和横向分类设计,并分别 落实到本硕博三阶段的课程、实验和科研三个环节,制定 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机衔接的培养方案 。n课程体系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三个层次设置 。面向一级学科的课程是既能反映其基础,具有一定的深 度与广度,又能较好地进行学科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方法 和能力的训练;面向二级学科的课程注重加强理论基础与 提高工程技术的基本素质要求;面向研究方向的课程,注 重

12、学科前沿,拓宽知识面向。n本科生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注重宽口径培养,强化专业 基础知识;硕士生按一级学科知识结构遴选,按二级学科 设置课程,注重培养科研素质;博士生在所研究前沿领域 选择课程,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几年实践教学改革得到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得到广泛认可。在创新教育理念引导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加大了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5.教学管理改革重视制度化、规范化和现 代化建设,教学质

13、量监控与保证机制不 断完善高等院校注重更新教学管理观念,突出“以人为 本”思想,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以学分制 改革为重点,对教学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建 立了体系完整、实效显著的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 制和操作模式,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管 理信息系统在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 等各教学管理环节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 平和效率,实现了教学管理现代化。在迎评促建过程中 ,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制订各主要教学环节 质量标准,建立各具特色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 证机制。各类院校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推动了传统教 学管理制度的变革,逐步形成适应

14、合作办学、多校区办 学、网络教育、民办教育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6.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并注重开展创 新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 质教育试点以来,素质教育理念被高等教育界广泛认 可并积极推动其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 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 学管理改革无不贯彻了素质教育思想。继成功开展素 质教育实践后,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新热点。从获 奖项目可以看到,近几年来高等学校进行了创新教育 理论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一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 果。创新教育融于各培养环节,提出了创新教育人才 培养方案、教育方法与手段改革方案,建立了一批创 新教育中心、创

15、新培养基地,一些学校设立了大学生 科学研究训练计划,制订了实施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与 管理文件,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五、第六届(2009年)教学成果奖有关工作介 绍(一)工作原则 n思想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 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做 到思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n导向性原则成果评选要起到引领方向,推动教改的作用 。发挥获奖成果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动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作原则 n科学性原则获奖成果必须符合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教 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理论和

16、 实践上有显著创新或改进,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 水平。 n应用性原则获奖成果须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实践检验效 果好,学生、教师或社会对成果有较高的认可度 ,具有重要的人才培养效益。 (一)工作原则 n均衡性原则统筹兼顾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成果。在同等情况下,对公共课、基础课项目、少数民族项目、西部地区项目和特殊行业项目在二等奖上适当倾斜。一等奖和特等奖则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确保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推荐办法 本届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实行限额推荐,由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本地 区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并在教育部下达的限额推 荐指标范围内推荐一等奖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候选项目。军事院校由解放军总参谋部单独组织 评审、推荐。本届教学成果奖推荐限额总数约为1800项。 设奖数为600项,其中:二等奖537项、一等奖60 项、特等奖3项。 (三)评审程序 n第一阶段:网评(满分100分)n第二阶段:会议评审确定二等奖以上奖项候选项目 n第三阶段:审定二等奖获奖项目,答辩评审确定一等奖以上奖项 (四)国家评审日程安排 n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