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13413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胰岛素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的应用制剂选择不良反应 二.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 胰岛素 Insulin 胰岛是分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人体胰腺中约有 数十万到一百多万个胰岛,占胰腺总体积的1%2%。胰 岛细胞按其形态和染色特点主要可分为五种。其中最重 要的有A和B细胞。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5%,分泌胰 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分泌胰岛素 。 D细胞数量较少,分泌生长抑素。 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量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有A、B两个肽链。60年代中期,我国生物化学家成功地合成了有生命力的胰岛素分子,在生物化学与内分 泌学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2、。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拮抗胰岛素的 高血糖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三多一少)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是一组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水和脂肪、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的标志,久病可以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 。 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 糖尿病的分类 1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由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与胰岛素抵抗,临床上以II型多见。1

3、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发生细胞 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 伤而引起胰岛素胰岛素 绝对缺乏绝对缺乏与遗传因素有关,胰岛 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 陷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胰岛素控制饮食、运动控制饮食、运动口服降血糖药口服降血糖药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特别是高胰岛素血症,尤其是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涉及范围广,种类较多。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整体病变的组成部分,病变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及控制好坏有关。 微血管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糖尿

4、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大血管并发症 由于组织蛋白和其他大分子的糖化和糖衍生物的过量形成引起组织损伤,包括缺 血性心脏病、脑血管障碍、末梢动脉病变等。 糖尿病并发症 - 所累及的部位糖尿病并发症 病情 急性并发症:更恰当地说应为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由 于短时间内胰岛素缺乏或过量,或因严重感染、降糖药 使用不当等因素,使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出现急性代谢紊 乱。包括: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3)乳酸性酸中毒;4)混合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 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 5)急性感染(若考虑到糖尿病患者的易感染性是糖尿 病或糖尿病状态长期持续产生的,则应将

5、其视为慢性并 发症,而不列为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 病情 慢性并发症 是指糖尿病状态长期持续产生的慢性并发症。即使急性肺炎或急性皮肤化脓感染 坏疽等急性感染症,其发病的基础也是故应包 括在慢性并发症内。 大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并 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变和内脏并发症;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 并发症。胰岛素:胰岛素:insulininsulin来源:来源: 由由 细胞分泌、为细胞分泌、为5151个个AAAA的小分子蛋白的小分子蛋白 质。质。 由由A A、B B链,链, 由二硫键以由二硫键以共价键相连共价键相连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

6、在生物学上的作用主要有:1. 糖代谢 2. 脂肪代谢 3. 蛋白质代谢 4. 钾转运1、 糖 代 谢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个组织,尤其能加速肝细胞和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储存和利用。肝细胞和肌细胞大量吸收葡萄糖后,一方面将其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或在肝细胞内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氧化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作为能量来源。由于胰岛素的上述作用,结果降低了血糖浓度。 胰岛素缺乏时,血中葡萄糖不能被细胞储存和利用,因而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180mg/100ml)时,从尿中排出葡萄糖并伴以尿量增加,发生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 、脂肪代谢胰岛

7、素可以促进肝细胞合成脂肪酸,运送到脂肪细胞贮存。此 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时不仅引起糖尿病,而且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出现 血脂升高,动脉硬化,引起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病变。3、蛋白质代谢胰岛素对于蛋白质代谢也非常重要。它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然后直接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它还能抑制蛋 白质分解。4、K转运胰岛素能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钾浓度下降, 细胞内钾浓度增高,降低血钾。胰岛素的应用 1. 糖尿病 胰岛素的替代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合理措 施。目前主要用于: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人; 重度非胰岛素依赖型(II型)糖尿病人; 轻、中度糖 尿病人并发热、感染、甲

8、状腺功能亢进、消耗性疾病,或 者分娩、手术、创伤等情况; 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 糖尿病昏迷时。2. 纠正细胞内缺钾 将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三者合 用(通常称为GIK)可促进钾内流,又可减少缺血心肌中 的游离脂肪酸,可防治心肌梗塞时的心率失常。3.高血钾 常用制剂的选择 1. 速效胰岛素:正规胰岛素 用于急需胰岛素治疗的 患者(酮血症 昏迷)。 2. 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珠蛋白锌胰岛素 用于血糖浓度波动较大不易控制的患者。 3. 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 用于中型糖尿病口 服降血糖药失效时。 4 单组分胰岛素(高纯度):用过普通胰岛素患者改 用MCI后体内胰岛素抗体可减少,胰岛素

9、需要量降低。给药途径给药途径1. 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胰岛素笔胰岛素笔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 2.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急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3. 3.口服口服 片剂、二期临床片剂、二期临床4. 4.口腔吸入口腔吸入 干粉状胰岛素干粉状胰岛素 5. 5.肌肉途径、直肠途径肌肉途径、直肠途径 不良反应 1. 血糖过低 2. 过敏反应 3. 胰岛素耐受性二. 口服降血糖药 1 磺酰脲类【药理机制】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n n磺酰脲类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甲糖 宁、D-860)氯磺苯脲 格列苯脲 (优降糖)格列吡嗪 格列齐特n n双胍类双胍类 甲福明 苯乙福

10、明(降糖灵)n n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n n胰岛素增敏药 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 环格列酮n n其它 其它 瑞格列奈1、磺酰脲类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 率,能与其他药物(如保泰松、水杨 酸钠、吲哚美辛、青霉素、双香豆素 等)发生竞争,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 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2、磺胺类 保泰松、双香豆素、在 肝内与本类药物经同一酶代谢合用时 可竞争代谢酶而相互增强作用。1、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 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 者。对胰岛素产生耐受的 患者用后可刺激内源性胰 岛素的分泌而减少胰岛素 的用量。 2、治疗尿崩症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都有降 糖作用。

11、胰岛细胞含磺酰脲受体 及钾通道、钙通道,当药物和受 体结合后,可阻滞IK(ATP)而阻止 钾外流,降低细胞膜电位,致使 细胞膜去极化,增强钙通道开放 ,胞外钙内流,游离钙增加,触 发胞吐作用及胰岛素释放。1、直接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 岛素。 2、抑制胰岛细胞减少胰血糖 素的产生。 3、此类药物只对胰腺功能尚 未完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有效 。4、氯磺丙脲及格列苯脲抗 利尿作用。 5、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格列 齐特能使血小板粘附力减弱, 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1、胃肠道反应。 2、低血糖症。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4、血液系统反应。 5、过敏反应。6、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 损害。糖尿病人用此药后血糖可明显降

12、低,但正常人用后,作用不明显 。其作用机理是;一、促进组织 对葡萄糖的摄取; 二、增加肌肉 组织中糖的无氧分解;三、减少 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四、减少 肝葡萄糖的生成;五、改善胰岛 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增强胰岛素 的作用;六、拮抗胰高血糖素等 的作用。2 双胍类甲福明(二甲双胍 metformin) 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phenformine)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血症,甚 至发生酮尿,降糖灵的此一反应发生率 高达50%,发生后死亡率也较高。 2、常见的胃肠道症状。 3、大剂量引起吸收不良,导致VB12和叶 酸缺乏。用于轻症非胰岛素依赖性糖 尿病,特别

13、是有肥胖病人( 因为它能降低甘油三脂 胆 固醇)。单饮食控制无效, 胰岛素每天需要量在少于20 单位。3、葡萄糖苷酶抑制药机制: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 争水解糖类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糖类水 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峰值降低。 不良反应:肠道多气、腹痛、腹泻阿卡波糖 acarbose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降低2型 糖尿病甘油三脂,增加总胆固醇 和HDLC水平。 3、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和 内皮细胞的增生,抗动粥。 4、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增加胰 腺胰岛面积、密度、胰岛中胰岛 素含量,阻止胰岛细胞的衰退。4、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 rosiglitajone 环格列酮 ciglitazone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 嗜睡、肌肉和骨胳疼、头疼、消化道症 状。因曲格列酮对少数人有明显的肝毒 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慎用。 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 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