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612618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9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宝麦康保健食品的起源、发展及管理 n第一节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 n第二节 功能性食品学的内容与任务 n第三节 功能性食品与人类健康 n第四节 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 n第五节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展望n宝麦康五谷粉 第一节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一、历史背景及原因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 疾病模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等 回归自然的要求- 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健康 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二、功能性食品发展的历史 中国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医药 文献中,就记载了与现代功能食品相类似的论述“医 食同源”、“食疗”、“食补”。 国外较早研究的功能

2、性食品是强化食品。20世纪1020年 代,芬克提出了人体必需的“生物胺”(Vitamine),随后 被命名为“维生素”(Vitamine)。对于维生素生理功能的 研究,以及对它的“缺乏症”的研究,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 它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性,并通过补充维生素而很快 使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1935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随后强化食品得到迅速发展 。1938年路斯提出了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指出20种氨基酸 中有8种必须通过食物补充。必需氨基酸的缺乏会造成负氮 平衡而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 为了规范强化食品的发展,加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美国 于1942年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对强化食品

3、的定义、范围 和强化标准都做了明确规定。随后,加拿大、菲律宾、欧 洲各国以及日本也都先后对强化食品做出了立法管理,并 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包括强化指标、强化食品市 场检查和商标标识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美国食品与药品 管理局(FDA)还曾规定了一些必须强化的食品,包括面粉 、面包、通心粉、玉米粉、面条和大米等。 另外,营养专家对微量元素的深入研究,不断拓宽了强化 剂的范围,使得人类对食品强化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几十年来,通过在牛奶、奶油中强化维生素A和 维生素D,防止了婴幼儿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佝偻 病;以食用强化的碘盐来消除地方性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 疾病;强化硒盐能防止克

4、山病;在米面中强化维生素B1 ,使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病几乎绝迹;通过必需氨 基酸的强化,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节约大量蛋白质 。可以说,强化食品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营养研究的基 础理论与人类膳食营养的实践活动密切结合的典范。由于 强化食品价格便宜,效果明显,食用方便,强化工艺简单 ,所以,强化食品有很大的市场优势,深受消费者欢迎。 三、国内外功能食品的发展 德国:世界上保健食品发展较早的国家,其历史 与国家的饮食改善运动(1927)和饮食改善学院 (1944)的发展史相关。毕业生遍布于德国的食 品工厂、商店、医院、社区。对德国的保健食品 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大型保健食品企业-Eden

5、公司Schoenenberger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 10%,2500多个品种。有会员店-销售、咨询 、指导。 美国:世界上保健食品工业发展较早的国 家,20年代初已有雏形,1936年成立全国 健康食品协会(NHFA),健康食品的销售 额成倍增长,大多数食品企业已转向生产 健康食品,品种15000种以上。 日本:起步虽晚,发展迅速。战后饮食的欧化, 国民健康的危机,高血压、脑溢血、冠心病、恶 性肿瘤、糖尿病等发病率的增高。保健食品出现 ,1982年以前政府限制,1983年开始调查, 1987年1月厚生省的食品卫生科设置“功能食品对 策室”,加强政府指导力度,1987年4月出现“功 能性食品”,

6、同年先后成立“新开发食品安全评价 研究会”“功能食品工业调查计划委员会”。保健 食品成为日本食品工业独特高速成长领域。超市 设有保健食品专柜,专业人员解答问题、介绍知 识。 我国:自古的“药食同源”四气五味、归经、升降 浮沉及功效。1980年出现现代保健食品雏形, 1984年协会成立,1992年有千家厂、2000种产 品;1994年,3000家厂,3000产品;1996年规 范管理,申报制度。第二节 功能性食品学的内容与任务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1987年,日本文部省在食品功能的系统性解释与展开 最先使用该词。 1989年4月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定

7、义为:对人体能充分显示 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以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康 复等方面的工程化食品。 1990年11月又提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1、功能性食品概念: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 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 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必须符合下面条件: 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 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 需营养素的需要。 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 群而研制生产。 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

8、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食品与药膳食品的区别 药膳食品是根据食性理论,以食物的四性 、五味、归经等与人体的生理密切相关的 理论和经验为指导,针对病人表现出来的“ 证”,根据“五味相调,味性相胜”的原则以 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 泻之”的原则,应用相关的食物和药膳治疗 调节病人。 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气。其中温 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 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 程度上的差异。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 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 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

9、性 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 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 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 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 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 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 五味,就是甘、酸、苦、咸、辛五种味。 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 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 以仍然称为五味。 多甘味能补虚缓急; 多酸味能敛肺涩肠; 多苦味能降泄燥湿; 多咸味能软坚散结; 多辛味能发表行散; 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

10、用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结合起 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脉的病变起一定的治 疗作用。例如桔梗、款冬花能治疗咳嗽气喘的肺 经病,归入肺经;羚羊角、天麻、全蝎能治疗手 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所以归经是观察疗 效后总结出来的。一种药物而归入二经或数经的 ,说明它的治疗范围较大,例加杏仁入肺、大肠 ,能治疗肺经的咳嗽、大肠的大便燥结。泽泻入 脾、胃、肾、膀胱,这四经有水湿的病,常用泽 泻治疗。功能食品与医药品有严格区别 1、药品是治病,功能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而是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 平衡与生理节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作用; 2、功能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而药品允 许一

11、定程度的毒副作用; 3、功能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按机体正常需要摄取。l 2、基本要求 作为食品,由通常使用的原材料或成分构成,以通常形态和方法摄 取。 属于日常摄取的食品。 应标记有关的调节功能。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Health Food):欧洲诸国普遍采用的概念 ,增进健康为宗旨、采用天然材料、遵守健康原则、保证 食品卫生与质量。其范围: 1、含有充分的营养素 2、补充膳食中缺少的营养素。 3、特定需要的食品或滋补品,最好含有特殊的营养物质 。 4、以增强体质和美容为目的的食品。 5、以维持和增进健康为目的,以天然原料为基础的食品 。营养增补剂 营养增补剂(Nutritional Suppl

12、ement):美国于 1994年10月在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营养增补剂、健康 与教育法案”以取代“健康食品法案”,其要点: 1、把草药、植物性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同 视为营养增补剂,可以补充到食品中。 2、这类产品按使用说明食用,安全、无害。 3、可以任何形式上市(片剂、胶囊、粉剂等) 4、可附功能性说明,但不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 5、产品上市前,需要经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认定,包括文献资料在内的证据。 自然颜色相对较深、营养较丰富、结构较合理、 具有一定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食物,经科学加工 而成的一类食品,即强调黑色食品的自然性、营 养性、功能性和科学性。 常

13、用的黑色食品有:黑米、黑麦、紫米、黑乔麦 、黑豆、黑豆豉、黑芝麻、黑木耳、黑香菇、紫 菜、发菜、海带、黑桑椹、黑枣、栗子、龙眼肉 、黑葡萄、黑松子、乌骨鸡、黑海参、黑蚂蚁菜 等等。黑色食品 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 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 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 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 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 绿色食品二、功能性食品的分类(一)根据消费对象分类 1日常功能性食品用于普通人群的功能食品; 用于特殊生理需要人群(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的 功能食品; 用于特殊工种人群(井下、高温、低温、运动员等)的功能食品;用于特殊

14、病人群(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胃肠疾病等)的功能食品 ; 用于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休闲、旅游、体育、登山、宇航、娱乐等) 的功能食品。(二)、根据保健功能: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 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耐缺氧、抗 辐射、抗突变、抑制肿瘤、调节血脂、改善性功能 、调节血糖、改善胃肠功能、解毒、改善睡眠、美 容、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视力、促进泌乳、调节 血压、改善骨质疏松等。 、以产品形式来分类: 、普通食品所固有的形式(糖果、酒、饮料、奶等 )的功能食品; 、片剂、粉剂、胶囊、口服液、袋泡茶等形式的 功能食品。 (四)、根据科技水平1、第一代功能食品:又叫初级功能食品,根据食品中

15、营养 素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食品功能,未经严格的实 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主要是各类强化食品或滋补 食品。2、第二代功能食品:指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 某种生理调节功能的食品。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学的实 验,并保证其功能稳定可靠。3、第三代功能食品:在第二代功能食品基础上,还需确 知具有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化学结构及含量。即功效成 分明确、含量应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 实、临床效果肯定。三、功效成分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到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 功能成分(Functional composition),或称为 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功能性因子的主要分类: 1.功能性

16、碳水化合物:活性多糖类(植物活性多糖 、真菌活性多糖、微生物活性多糖、动物酸性黏 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2、活性多肽和活性蛋白质类:酪蛋白磷肽、降血压肽、谷 胱甘肽、易消化吸收肽、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3、功能性脂类:功能性脂类包括ALA、EPA、DHA等不饱和脂 肪酸、磷脂和胆碱等。 4、功能性维生素类: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 素C、生物类类黄酮酮等。5、功能性矿物及微量元素类包括钙、铁、锌、硒、锗、铬 等。6、植物活性成分: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 合物。7、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四、功能食品的常用原料 一)、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原料:卫生部批准3批77种 1种子类 枣(大枣、酸枣、黑枣)、酸枣仁、刀豆、白扁豆、赤小豆、淡豆豉、 杏仁(苦、甜)、桃仁、薏苡仁、火麻仁、郁李仁、砂仁、决明子、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