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2010本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05583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系统(2010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泌尿系统(2010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泌尿系统(2010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泌尿系统(2010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泌尿系统(2010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泌尿系统(2010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泌尿系统(2010本科)(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urinary system)大纲要求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熟悉肾的一般结构。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分布、分类,肾小体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掌握肾小管的组成、分布、肾小管各段的结构及其功能,集合小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熟悉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及其来源和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熟悉肾间质及其功能。3.了解排尿管道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概述: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功能:(1)生成和排出尿液(2)内分泌功能一、肾一、肾(kidney)(kidney) 肾的一般结构被膜:CT 肾柱皮质 髓放线:皮质迷路实质髓质:肾锥体:

2、10-18个间质:CT、血管、淋巴管、N肾小叶: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肾叶:肾叶:一个肾锥体及其邻近的皮质构成肾叶一个肾锥体及其邻近的皮质构成肾叶被膜实质间质皮质 髓质(实质间的结缔组织)皮质迷路髓放线皮质髓质肾小叶肾实质近曲小管肾小囊 血管球肾小球细段 远直小管髓 袢远曲小管集合管肾单位集合管近直小管近曲小管肾小囊 血管球肾小体细段 远直小管髓 袢远曲小管集合管(一)肾单位肾小体 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 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直小管(一)肾单位 血管球 (皮质迷路、肾柱) 肾小体 肾小囊 (皮质迷路、肾柱) 肾单位 (肾小球)近端小管 曲部(皮质迷路、

3、肾柱) 肾小管 直部细段 髓袢(髓放线、远段小管 直部 肾锥体)曲部(皮质迷路、肾柱) 集合小管 弓形集合小管 (皮质迷路) 直集合管 (髓放线、肾锥体)乳头管 (肾锥体)泌尿小管“U”肾实质近曲小管肾小囊 血管球肾小球远直小管集合管近直小管肾单位: 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肾100万150万个 浅表肾单位:位于皮质浅部,体积较小,髓袢短,数量多,尿液形成。髓旁肾单位:位于皮质深部,体积较大,髓袢长,数量少,尿液浓缩。1.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血管球肾小囊脏层壁层血管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尿极肾小囊结构(1)血管球: 入球微:(血管极) 4-5支动脉性Cap网 网

4、状Cap袢:有孔汇合 出球微: 血管球结构特点A、入球微动脉管径出球微动脉管径,血管球内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液内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滤出管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B、EM:有孔型,孔径约为50100nm,孔上无隔膜,故其通透性较大。C、血管基膜:较厚,位于足细胞次级突起与内皮细胞之间或与血管系膜之间 EM : 内层:较薄,稀疏,低中层:较厚,致密,高外层:较薄,稀疏,低成分: 型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层粘连蛋白分子筛(4-8m)内皮细胞球内系膜细胞球内系膜细胞:不规则、核小、染色深与内皮细胞不易区分D、毛细血管间:血管系膜(球内系膜)球内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内皮球内系膜肾小囊脏层:足细胞囊腔肾小囊:(ren

5、al capsule)壁层:单层扁平上皮壁层脏层单层扁平上皮足细胞肾小囊腔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血管球肾小囊腔尿极足细胞 (podocyte)特点:包在血管球外面,体积较大,凸向囊腔,LM:核染较浅,与球内系膜细胞不易区分。EM: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 级突起指状的次级突起 相互嵌合栅栏状,包在 毛细血管壁上,裂孔, 裂孔膜,微丝血管球基膜血管球 足细胞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突起间裂孔(裂孔膜)足细胞初级突起足细胞胞体足细胞次级突起滤过屏障(滤过膜):血浆内部分物质从毛细血管滤入 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180L /24h)必须通过的结构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葡萄糖、多肽、尿

6、素、电解质、水蛋白尿/血尿(7万以下,4nm以下)有孔毛细血管足细胞胞体裂孔膜裂孔Cap内皮孔肾小囊腔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裂孔膜 (足细胞次级突起间)滤过屏障:滤过 ,形成原尿 180L/24h作用: 2.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髓袢曲部功能:原尿的重吸收近端小管:与肾小囊腔相连,最长.最粗a.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位皮质迷路LM:壁厚、腔小不规则,单立或锥体形,大,胞体大, 分界不清,嗜酸性,核圆位基部,腔面刷状缘,基底部纵纹。EM:A、腔面微绒毛扩大了肾小管的内表面积,利于重吸收。 (刷状缘)B、微绒毛基部顶小管和顶小泡,以胞饮方式重吸收小分

7、子蛋白质。C、 侧面侧突互相嵌合(界限不清) 。D、基底部质膜内褶(纵纹)线粒体顶小泡顶小管b、近端小管直部:位于髓放线和锥体结构与曲部相似,但上皮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质膜内褶不如曲部发达。功能:A、重吸收:原尿中几乎全部葡萄糖、氨基酸、 蛋白质以及85%水、65%离子和50%尿素B、分泌排泄代谢产物:分泌H+、NH3、肌肝 、马尿酸*近端小管是重吸收原尿中大量有用物质和排除某些废物的重要部位细段 LM:单层扁平上皮胞质染色浅。(Thin segment)(Thin segment)远端小管:连接于细段 和集合小管之间。a.远端小管直部:锥体,髓放线LM: 腔较大而规则,单立,细胞分界较清

8、楚 ,小,着色浅,核圆居中,游离面无刷 状缘,基底纵纹明显 。远端小管直部和集合小管EM:游离面有少量短小微绒毛;基部质膜内褶发达 内褶间的线粒体细长b.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位于皮质迷路内,结构基本与直部相似,但质膜内褶和线粒体不如直部发达。功能: 离子交换重吸收水和Na+分泌排出K+、H+和NH3等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细 段远直小管集合小管远端小管与近端小管的比较近端小管不清 界限清 有纵纹 纵纹明显刷状缘明显 无刷状缘 嗜酸性 弱嗜酸性近基部,染色深 近腔侧,染色浅管壁管腔细胞界限基部游离面胞质染色细胞核壁厚,腔小不规则 壁薄,腔大规则 远端小管(二)集合管(collec

9、ting duct):弓形集合小管(皮质迷路内) 直集合管(髓放线 肾锥体)乳头管(肾锥体) 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输尿管 膀胱弓形 集合 管直集 合管乳头 管集合管上皮细胞:LM:胞质染色淡、明亮细 胞分界清楚,核圆,居中 ,着色深EM:简单,细胞器少功能功能:进一步重吸收水和进一步重吸收水和 交换离子,使原尿浓缩。交换离子,使原尿浓缩。原尿 终尿,1%,12L/日(三)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位置:肾小体血管极(极垫细胞) 球旁细胞:为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处,管壁中 膜的平滑肌细胞特化而成的上皮样细胞。细胞大,立方形,核大圆,胞质弱嗜碱性,胞质内富含分泌颗粒肾素。

10、功能: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I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 血压促进Na+和水的重吸收 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致密斑: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球血管极一侧的 管壁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一个椭圆形斑 。高柱状,胞质色浅,核椭圆形,排列紧密,位 顶部,基膜常不完整。功能:为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Na+的浓度变化,当远端小管Na+信息传给球旁细胞促进肾素分泌促Na+吸收K+排出。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与球内系膜细 胞和球旁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连接。 功能: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致密斑 球旁C球外系膜(四)肾间质间质细胞:不规则/星形,分支的突起,细胞器多,脂滴合成间质内的纤维和基质,前列腺素

11、舒张血管肾小管周围血管内皮细胞 : 红细胞生成素骨髓中红细胞生成(五)肾的血液循环特点1. 血流量大(起自腹主A),占1/4心输出量。2. 90%血液供应皮质滤过为原尿3.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4.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血管球、球后5.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重吸收血管球: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袢出球小动脉。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 囊腔脏层:足细胞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C滤过屏障: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肾单位球旁复合体肾小体肾小管小 结二、排尿管道: 输尿管、膀胱、尿道黏膜: 变移上皮固有层CT肌层:平滑肌外膜: 浆膜浆膜( (膀胱顶部膀胱顶部) )纤维膜纤维膜( (其余其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