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 (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00061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写作 (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础写作 (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基础写作 (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基础写作 (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基础写作 (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写作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写作 (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作活动中的 主体因素写作行为系统写作主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写作客体认识体验过程孕育培植过程规范引导过程期待反馈过程操作制作过程制约规范过程介入背景阅读过程形成客体过程写 作 过 程评 价阅读阅历l一切写作行为,都必须由主体来具体实施。l写作顺利完成以后,写作的成品文章, 却成了文章主体的“表征”。l写作主体本身的“质量”也就决定了写作行为 的质量、写作成品的质量,写作的一切技巧 都应该从这里开始。l“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作者”有什么 区别?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写作活动的缘起l缘情而作写作,为个人的抒情宣志提供了可能,使这种实践活 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自然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主体通过写

2、作所表达的情感并不仅仅是他的纯粹 个体的、自我的情感,更表达着时代的、民族的、群 体的情感。l因事而作更多写作活动发生在非文学领域,写的是处理事务、 传递信息的实用文章。l受命而作受命而作不仅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写作现象,而且从实 践看,这种类型的写作照样可以写出好作品。下一页生死不离l生死不离,l你的梦落在那里l想着生活继续l天空失去美丽,l你却等待明天站起l无论你在那里,l我都要找到你l血脉能创造奇迹l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l生死不离,l我数秒等你消息l相信生命不息l我看不到你,l你却牵挂在我心里王平久王平久l无论你在哪里,l我都要找到你l血脉能创造奇迹l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l l生死不

3、离,l全世界都被沉寂l痛苦也不哭泣l爱是你的传奇,l彩虹在风雨后升起l无论你在哪里,l我都要找到你l血脉能创造奇迹l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返回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l主体在聚材中的主宰作用l主体在构思中的主宰作用l主体在表达中的主宰作用l主体在修改中的主宰作用主体在聚材过程中的主宰作用l“写什么”,这是写作主体进入写作活动时首 先面临的问题。聚材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文章 的构筑材料,即言之有“物”,就像盖房子准 备砖瓦水泥黄沙之类建筑材料一样。l由于每个写作主体的生活阅历不同,知识积 累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自然形成各自的“ 聚材优势”或“自留地”,在聚材的重点、重 心、方向、焦点等方面各有不

4、同。l如报到那天主体在构思中的主宰作用l写作中的构思是写作主体对文章或作品进行思考谋 划的思维过程,写作主体关于文章或作品的思考, 直接影响着文章或作品的最终效果。从总体布局到 到局部安排,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为写作主体的 思维结果。l写作主体关于文章的具体构思,诸如怎样开头、如 何收尾、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 语言的风格、技巧的使用等等,都是由写作主体起 着决定作用的。主体在表达中的主宰作用l表达就是将构思的结果用书面语言表现出 来。 l写作活动中的“推敲”不仅最具代表性地 说明了写作主体在表达过程中的字斟句酌 ,煞费苦心,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写作主体 在表达过程中的主宰作用。主体

5、在修改中的主宰作用l修改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章或作品更准确更完美地体 现主体的表达本意,并且令接受主体容易地而不是 费力地、清晰地而不是朦胧地、与主体的期冀相一 致而不是相违背的阅读理解和接受。l于是,怎么改,就完全取决于写作主体对接受主体 能力的判断和把握,对自己的文章或作品的传播效 果的判断和把握。l当然,写作主体在进行这种“判断和把握”的过程中 可以广泛吸纳各方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修改,然 而,他在修改过程中主宰地位是不可更改的。 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l生活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决定写作活动成败 的关键因素是写作主体本身的智力因素与非 智力因素的综合,是动态化的学习、思考、 想象、表

6、达、转化等能力的综合,是不断调 整和提升着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 构的综合。l写作主体应该对自己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自 我观察和研究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然后才是研究别人。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l思想理论要求l知识结构要求l思维能力要求l表达能力要求l审美能力要求思想理论要求l一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认识 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起点的高低。l思想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不同的写作 主体即使面对同样的事物现象,也会产生不 同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导致文章思想境界的 差异,这种差异有时甚至是巨大的。l例:你也上那高高的塔吊去“秀”一把?知识结构要求l这种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

7、化知识 ,一是社会人生知识。l任何一个写作主体都应该掌握某终于自己所 在的行业、环境、岗位、层面、领域等密切 相关的专业知识。思维能力要求l思维能力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想象能力、 联想能力、判断能力等。表达能力要求l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规范。l要掌握一定的职业用语、行业术语,熟悉专 业表达习惯等。l要善于向生活学习语言,向民间学习语言。l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审美能力要求l人们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但不同时 代、不同阶层、不同修养的人,对美的理解 是有区别的。l树立正确的崇高的审美观,对真善美和假恶 丑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要将自己的审美个性 与时代的审美取向、大众的审美情趣、社会 的审美风

8、尚、民族的审美传统有机结合起来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l情感与情绪l责任与道义l素质与人格l经验与体验情感与情绪l写作主体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衡量它是否高尚、积极,会给读者带来怎样 的影响,要防止把庸俗低级的情感、消极颓 废的情绪宣泄在文章中。l情感和情绪的流露应该真实、自然,不能为 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者 虚张声势,故弄玄虚。l即使是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情绪,也要根据 不同的写作任务而区别对待。责任与道义l一方面这种责任和道义深刻地影响着写作主 体的写作行为;l另一方面是写作主体要用责任和道义去赢得 读者的心,进而去影响时代和社会。素质与人格l素质是一个人的学

9、识、阅历、道德、修养、道德、 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综合表现。l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 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 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 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l不同的素质、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个性,造成 了不同写作主体即使在表达同样题材、同样主题时 也会出现差异。即使同一个写作主体,处在不同的 创作时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会表 现出个性的不同侧面,令作品千姿百态。李白生平o出身富商家庭,幼年博览群书,生活情趣和才能多种多样。 “十五观奇书,作 赋凌相如”“十五好剑术” 。二十岁以后,蜀中漫游。o开元十四

10、年,李白二十六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踪所及,几半中国 。漫游中,有时采取类似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 物的推荐,有时则又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 声誉,直上青云。o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李白成为御 用文人,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蔑视帝王权贵的 傲岸作风,招致了权臣的谗毁,三年之后,上书请还。o天宝三年,再度开始漫游。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冬,李白 抱定平乱决心加入永王李粼幕府,不料李粼暗怀和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帝 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也

11、因而获罪,下浔阳狱。出狱后,又被判处长流 夜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乾元二年(759),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 大赦,得放还。o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请缨杀敌, 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次年,病死在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o由以上经历可知,李白的作品是他在漫游中形成的豪放性格的自由挥洒,以及 抒发面对政治黑暗时的愤懑情怀,所以是浪漫主义风格。杜甫(712-770) 七岁时 “读书破万卷”。二十岁结束书斋生活,开始为期十年的“ 壮游”。 “会当凌绝顶,一览为山小”,流露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困守长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

12、治抱负没能实现,并且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 生活。 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陷贼与为官时期。逃出长安,投奔凤翔,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为官一个月即触怒肃宗,几受刑戮。 从此屡遭贬斥。 七五九年七月,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漂 泊西南”的生活。七七零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由杜甫的经历可知,杜甫到长安后几乎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因而获得深入人民生活的机会,能够看到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 罪恶,所以作品表现出明显的民本思想,是现实主义的。雨巷l撑 着 油 纸 伞 , 独 自 彷 徨 在 悠 长 , 悠 长 又 寂 寥 的 雨 巷 , 我 希 望 逢

13、 着 一 个 丁 香 一 样 地 结 着 愁 怨 的 姑 娘 。 她 是 有 丁 香 一 样 的 颜 色 , 丁 香 一 样 的 芬 芳 , 丁 香 一 样 的 忧 愁 , 在 雨 中 哀 怨 , 哀 怨 又 彷 徨 ; 她 彷 徨 在 这 寂 寥 的 雨 巷 , 撑 着 油 纸 伞 像 我 一 样 , 像 我 一 样 地 默 默 彳 亍 着 , 冷 漠 , 凄 清 , 又 惆 怅 。 她 静 默 地 走 近 走 近 , 又 投 出 太 息 一 般 的 眼 光 ,l她 飘 过 像 梦 一 般 地 , 像 梦 一 般 地 凄 婉 迷 茫 。 像 梦 中 飘 过 一 枝 丁 香 地 , 我 身 旁

14、 飘 过 这 女 郎 ; 她 静 静 地 远 了 , 远 了 , 到 了 颓 圮 的 篱 墙 , 走 尽 这 雨 巷 。 在 雨 的 哀 曲 里 , 消 了 她 的 颜 色 , 散 了 她 的 芬 芳 , 消 散 了 , 甚 至 她 的 太 息 般 的 眼 光 , 丁 香 般 的 惆 怅 。 撑 着 油 纸 伞 , 独 自 彷 徨 在 悠 长 , 悠 长 又 寂 寥 的 雨 巷 , 我 希 望 飘 过 一 个 丁 香 一 样 地 结 着 愁 怨 的 姑 娘 。 狱中题壁l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15、,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戴望舒l雨巷写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其中“我”是诗的抒情主人公, 姑娘和雨巷是“我”的感情的对应物。姑娘是诗人理想的寄托、美好未 来的象征。但她飘忽而去。曲折透露了诗人飘忽不定的愁闷情绪和徒 劳追求的孤独心态。全诗通过姑娘(丁香)和雨巷这些意象,传达出 诗人无法排遣的惆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深沉的迷 惘、惆怅、失落和忧郁的心境。l抗战爆发后,1941年底诗人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 我

16、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诗风变为明朗、 雄浑,所抒之情有较充实的社会内容,具有一种悲壮美。 l狱中题壁写于1942年4月24日。是诗人身陷狱中,面临酷刑和 死亡时的自白。与前期诗作的灰颓、低沉相比,面对死亡,诗人大彻 大悟了生命的真义,为自由和光明,他宁愿赴死,而“他的灵魂”将“高 高飘扬”经验与体验l对于写作主体来说,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各 人的阅历形成的经验,时刻在影响着写作活 动的全过程。l研究表明,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作家自己的 “影子”,虽然一个作家如果只写自己的亲历 生活是远远不够的,但亲历的生活确是拓展 所要表现的生活空间的基础。l经验和体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想象 和虚构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