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治2 化防原理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17KB
约69页
文档ID:50598620
防治2 化防原理_第1页
1/69

储藏物害虫化学防治的基本原理§2-1 杀虫剂及化学防治的特点一、农药与杀虫剂的概念 (一)农药 • 农药(pesticide)是指用于防治为害农林 作物及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 草、线虫、鼠类等的化学物质,包括提高 这些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二)杀虫剂 • 杀虫剂(insecticide)是用来防治农、林、卫生 、储粮及畜牧等方面害虫的化学物质 • 成分及来源可分为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 • 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 • 天然有机杀虫剂如植物性(除虫菊、烟草等) 杀虫剂和矿物性(如石油等)杀虫剂 • 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如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 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等 • 按作用或效应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等三)储粮化学药剂(grain storage pesticide) • 储粮化学药剂是在储粮的特定要求条 件下,适合用于防治储粮害虫和微生 物的药物,包括储粮降尘的食品添加 剂二、储粮化学药剂应具备的条件 • 国内外成为商品的储粮化学药剂种类很多,但 真正推广使用在储粮上的杀虫药剂却很少理 想的储粮杀虫药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药剂本身或加辅助剂、增效剂后对防治对象具 有较高的药效,但对人、畜无毒或毒性较低。

• 在对防治对象有效剂量下,对粮食、油料和种 子不产生药害 • 药剂本身化学性质稳定,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药 效;不易燃烧、爆炸 • 具有杀灭多种害虫的作用,并能配制多种剂型 • 最好在我国能大量生产,价格便宜 • 使用时操作简易、省力;防护简便、有效;引 起中毒后有救治方法 • 最好具有警戒性的颜色或气味三、毒力与毒性的概念 (一)杀虫剂的生物活性与毒力 1. 杀虫剂的生物活性 • 是指这种杀虫剂能够参与到生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之中, 并且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的改变或阻碍它的性能 2. 杀虫剂的毒力与药效 •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有害生物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常用校正死亡率、致死中剂量(浓度)等表示毒力程度 (1)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 (2)致死中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或致死中 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 • 杀死试虫一半个体所需剂量(浓度),即为致死中(剂量)浓 度 • 药效是指化学药剂及环境多种因素对害虫综合作用的结 果二)杀虫剂的毒性 • 毒性(toxicity)是指对非防治对象的毒害 程度,特别是对人和高等动物的毒害程度 。

评定毒性大小,LD50表示 1. 农药残留 • 农药残留是指由于施用农药后存留在环境 和农产品、食品、饲料中的农药及其降解 代谢产物、杂质;还包括环境背景中已有 的污染物或持久性农药的残留物再次在商 品中形成的残留2.农药最高残留限量 • 在生产中,按照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 农药后,导致各种食品和饲料中形成 农药残留物的最大量,称为最高残留 限量,单位为mg/kg • 按照农药的毒理学对所制定的最高残 留量(MRL),经测算每天从饮食中 摄入的总农药残留量是否超过农药的 每日允许摄入量,以此来评定最高残 留量的安全性3.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 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指人的一生中,每 日摄入某种农药一定剂量后,没有发 现明显的危害ADI的单位是mg/kg 体重,药物量以mg为单位,人体重 量平均以60kg计§2-2 触杀剂、胃毒剂的理化性质与药效的关系• 未经加工的农药一般称为原药;有原油、原粉 • 经过加工后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 • 制剂中包含原药(有效成分、异构体、杂质等 )和辅助剂农药制剂的形态简称剂型剂型 种类很多,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 • 农药制剂名称包括三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 农药品种名称和剂型名称。

• 凡与农药混合或提高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 善制剂理化性质、提高药效、便于使用的物质 统称为(辅)助剂(如填充剂、乳化剂、湿润 剂等) • 多少助剂是没有生物活性的,如滑石粉、陶土 、洗衣粉等一、粉剂的物理性状与药效的关系 • 粉剂一般包括杀虫药剂原药和填充性的粉 剂物质这里讲的粉剂是指直接用于保护 对象的粉剂,不包括对水后使用的可湿性 粉剂粉剂主要用于作防虫线及作为粮食 保护剂直接用于储粮 • 粉剂的填充物有两大类:一类是植物性的 ,如细糠、壳粉等;另一类是矿物性惰性 物质,如陶土、高岭土、滑石粉等一)有效成分的分布状态 • 杀虫药剂在填充物中的分布均匀与否,对药效 的影响很大有效成分在填充物粉上的分布均 匀性越好,杀虫效果越好其均匀程度与起初 所用粉粒细度、研磨时间、杀虫剂的性质 、填 充物的性质等有关 (二)有效成分的含量 • 粉剂中有效成分应有一个最适量在此含量之 下,增加有效成分会提高药效超过此含量, 有效成分的增加与药效增加不成正比因为有 效成分是吸附在填充物粉粒上的,有效成分在 填充物上全部覆盖的量便是这一最适量超过 时,只会增加极少的有效成分的颗粒三)粉粒大小 • 粉粒大小是粉剂最主要的物理性状之一,使用 细粉与使用等量的粗粉比较,更能均匀地使药 剂分布在保护场所。

细粉覆盖面大,与虫体接 触机会多,易为粮食所吸附,易通过害虫口器 进入虫体内,易在消化道中溶解和吸收,易擦 伤害虫体壁,堵塞气门 • 直径为10~15μm的细粉,药效较好 • 但是,粉粒越小其残效时间越短由于有效成 分比表面增加,相应地药剂分解和挥发作用也 增加,因而在较短时间内失去效果四)粉粒的形状 • 粉剂药效与粉粒形状也有关系针状颗粒 易粘着在虫体上,触杀效果好;不规则粉 粒则内部阻力大,影响流动性,施用时容 易产生分离,效果稍差植物性粉粒为不 规则形状,矿物性填充物的形状与种类和 研磨程度有关,硅藻土一般为针状,滑石 粉有片状、针状或粒状,高岭土有片状或 粒状等五)粉粒的粘着力 • 一般吸着力或粘着力强的粉剂药效好粘 着力强容易吸着有效成分,容易粘着在保 护对象上,擦伤虫体后容易吸收虫体水分 (六)粉粒硬度 • 坚硬的粉粒有擦伤虫体体壁的作用,从而 引起虫体失水或促进有效成分穿过体壁二、液剂的物理性状与药效的关系 • 害虫防治中使用的液剂主要有乳浊液和悬浊液 • 1.乳化作用和乳浊液 • 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油投入水中,经激烈振荡 ,虽可形成乳浊液,但稍经搁置,油与水仍然 分离。

若在此二相液中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经 振荡后,乳浊液就可稳定下来 • 乳浊液的稳定性高低,与表面活性剂形成吸附 膜的强度有很大关系2.湿展作用和水悬液 • 可湿性粉剂中原药多为有机化合物,有拒 水性,只有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降低水 的表面张力,药剂才有可能被水所湿润, 形成水悬液 • 在粒剂或供喷粉用的粉剂中,有的也含有 少量乳化剂或湿展剂,其作用各有不同 或为了对易分解的农药起防解作用,或为 了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上的附着性和沉积 量,或为了提高有效成分在有水分条件下 的释放速度和扩展面积• 液体杀虫剂的喷雾过程中,其雾滴与害虫 的表皮或与被喷射物的表面能充分接触, 并能形成一层极薄的液膜,就能充分发挥 药剂的药效水悬剂加工制造时,加入一 定的粘着剂,使雾滴能充分的接触害虫表 皮和喷射物表面,并粘着不流失,以利提 高药剂的杀虫效果乳油溶剂挥发或受冻 ,乳油则会变质而浑浊,必然会降低药效 用药量一定,喷雾的药剂液滴直径越细 小,液滴个数就越多,覆盖面就相应增加 ,杀虫效果必然相应提高§2-3储藏物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一、虫种不一样 (二)害虫的不同虫态和生理状态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 • 一般昆虫卵期和蛹期对熏蒸剂的耐药力比成虫和幼虫 期要强得多。

• 同一虫期的不同虫龄对熏蒸剂的耐药力变化也是较大 的卵期,初生卵对熏蒸剂的耐力较大,到了发育后 期其耐药力逐渐降低幼虫的耐药力则随着虫龄的增 长而增加蛹期则出现前期和后期敏感,中期较为耐 药成虫随着虫龄的老化对药剂的敏感性增加1.熏蒸剂的挥发性 • 在常温下,有些熏蒸剂呈液态,如氯化苦、 DDW;有些是在临界温度下被压缩储存在钢瓶 中(溴甲烷、环氧乙烷);有些是用固体直接 发生(磷化氢)但使用时都要转化为气体状 态才能进行杀虫 • 这种由固体或液体转化为气体的性能叫做挥发 性,其转化过程叫做气化,包括蒸发和沸腾, 都是物理变化 • 熏蒸剂的挥发性取决于它的沸点沸点低的熏 蒸剂挥发性好;沸点高的熏蒸剂挥发性差另 外还取决于外压外压高,沸点高,外压低则 沸点低在760mmHg下测得的沸点称为正常沸 点否则应注明如敌敌畏在133.3Pa下的沸点 74℃,可写为74℃/133.3Pa不同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卵earlylarvae中幼 虫latelarvae小蛹midpupaelatepupae成虫oldadults 发育期耐力 (LD99)高低• 害虫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对药剂的敏感 程度常有差异。

如越冬期间呈休眠状态, 其呼吸率和新陈代谢率都比较低,耐药力 较强,而夏季耐药力较差再如害虫处于 饥饿状态时,体内营养物质已大量消耗掉 ,对药剂的抵抗力就相应下降 • 通常保护剂对害虫的卵、蛹和潜伏粮粒内 的虫态防治效果最差二、储粮害虫的抗药性 (一)抗药性的概念 1. 耐药性与抗药性 • 首次接触杀虫剂,反应敏感的种群(品系)称 为敏感种群(品系),对杀虫剂抵抗力强的称 为耐药性种群(品系)有些昆虫对某些杀虫 剂表现出一种天然的耐受性,这种先天性的抗 药能力称为自然抗性或耐药性自然抗性是可 以遗传的 • 储粮害虫的抗药性是指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 种群大部分个体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 来的现象抗药性是昆虫种群在作为一种压力 的杀虫剂选择下,剂敏感的个体被杀死淘汰, 耐药的个体保存下来• 昆虫对一种药剂发生抗性后往往对其它没有使 用过的药剂也发生抗性,这种抗性称为交互抗 性有时候也会出现负交互抗性,即昆虫对一 种杀虫剂发生抗性后对另一种杀虫剂的敏感度 反而上升的现象 • 抗药性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选择学说和诱导学说 • 选择学说有理论基础,而诱导学说则无理论基 础,因为在种群中发生突变的频率是非常低的 。

• 另外还有酯酶基因扩增原始种群抗药性种群1次用药繁殖2次用药繁殖n次用药正常个体携带抗药性基因个体• (二)害虫抗药性的遗传与消失 • 三、储粮害虫对储粮保护剂的抗药性 • 四、储粮害虫对储粮熏蒸剂的抗性 • 五、抗药性的测定 • 害虫是否产生抗药性必须进行测定测定的方法不同得 到的结果就无法比较FAO对一些主要害虫拟定了一套 标准的抗性测定方法 • 一种是在实验室对昆虫进行毒力测定,待测定品系的 LD50值大于敏感品系的LD99.9值就定为抗药性品系• 另一种方法是先定出一个剂量来处理待测定品系,凡死 亡率在50%(也有认为80%的)以下的就属于抗性品系 定出的那个剂量称为抗药性鉴别剂量或抗药性区分剂 量•表2-1. 几种储粮害虫敏感品系的磷化氢LD50值、LD99.9值及鉴别剂 量(熏蒸20h) •虫种 LD50值(mg/L) LD99.9值(mg/L) 鉴别剂量(mg/L ) •米象 0.011 0.039 0.04 •玉米象 0.007 0.013 0.04 •谷象 0.013 0.041 0.07 •谷蠹 0.008 0.028 0.0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