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59625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6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副院长 广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副主任 麻彦坤 博士、教授 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 道德健康等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 康是人。(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1、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2、 正确评价和悦纳自己。 3、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4、 乐观进取,反应适度。 5、 智力正常,人格完整。 6、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n教师的心理健康既要有符合社会大众的 一般标准,也要有体现自身职业特色的 心理健康标准(附加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的附加标准n对教师事业的态度:热爱教育事业n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对教师职业高度投 入,有责任

2、感、成就感和幸福感。n对学生的情感:热爱和尊重学生,亲近 学生。n对社会期望的反应:能充分准确理解社 会、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对心理健康标准理解的几点说 明n心理健康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 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尔的现象。n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等级,是彼此联系又 动态变化的。n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n心理健康标准反映社会对个体良好的适应社会 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 高的心理境界。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一)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 与成长n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n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n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n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n目前国内的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 康状况有不同的认识。n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n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令人担忧。n大部分教师认为工作负荷沉重,相当部 分的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 题,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n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 教育频道联合研究,8699名教师.结果表明:n1、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n2、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n

4、3、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 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n4、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n5、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n6、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 跳槽的意向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 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 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 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75.60%75.60%的被调查初中教师与的被调查初中教师与72.50%72.50%的被调的被调 查高中教师反映压力较

5、大,这个比例要明显高于小学与幼儿园、中专与查高中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这个比例要明显高于小学与幼儿园、中专与 本、专科学校反映有工作压力教师的比例。因此,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应本、专科学校反映有工作压力教师的比例。因此,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应 该重点关注高中与初中的教师。该重点关注高中与初中的教师。n调查结果表明(见上表),造成中国教师生存状况 不佳的主要原因可以划分为:n薪酬与回报(包括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回报; 工作缺乏成就感;经济负担);n管理制度与体系(包括规章、制度与要求存在很多 不合理的地方;n被动地适应单位各种改革;n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n绩效管理(包括过多僵化的考核与评比;负担

6、过重 );n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地位不高;学校与家长过分关 注学生的分数)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被调查教师有轻微的 工作倦怠,或者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而 有29%的被调查教师,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3个出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6):n有38.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 较好。n国内现在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 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 来看,有近40%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状况不佳,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 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 师的教学质

7、量与效果?n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 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教师工作满意度(职业幸福感)状况 (见图8)n参加调查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有 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 而只有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 。n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个体的满意度 比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会跳槽,他们的工作 效率与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n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角度出发,教 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 升教师的满意度(职业幸福感)。n2001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 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 :51.23%的

8、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 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 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存在心理疾病 。n2002年广州天河区部分教师SCL-90的测试表明 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焦虑等情绪出 现频率较高。n2005年唐山市教科所的调查报告:一份对326 名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表明,大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群差 ,中学教师比小学、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差,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尤其严重;女教师比男 教师差;学历高的教师比学历低的教师差;未 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比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差;36 -45岁的中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四、教师心理健康的

9、主要问题与表现(一)人格异常问题n人格异常指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 而导致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群,并 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一种持久的牢固的极 端化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应、动机和 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从而影响了个体 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功能,造成社会适应 不良。教师较常见的人格异常表现n强迫n偏执n暴躁(二)人际适应不良问题n教师人际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n缺乏交往的意识与欲望,很少与人交往和沟 通。n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n自闭、自负、冷漠等不良人格特征影响正常 交往。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 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 校外经常和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三)职业心理

10、与行为问题n台湾学者彭驾骍将教师的职业心理与行 为问题分为五类(1990):n怨职型n自我型n异常型n暴戾型n不良型(四)身心健康问题n教师常见的身心健康问题:n焦虑n抑郁五、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社会因素n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 。n社会文化和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n社会提供给教师的资源有限。n社会现实问题和不良风气的冲击。n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压力。(二)学校因素n学校管理方式不当。n学校环境与条件不良。n学校人际关系紧张。n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三)个人因素n教师角色。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教师 的八种角色: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播者 ;团队领导人;模范公民;治疗学专家

11、;朋友与知己;替罪羊;纪律执行者; 教育教学研究者;创新激励者。n角色冲突n教师职业角色n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n人类灵魂的工程师n燃烧自己,照亮别人n他人成功的垫脚石n辛勤的园丁n春蚕(到死丝方尽)n以身作则,为人师表n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一)优化社会环境n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n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心理压力。n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n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n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 素质。(二)完善学校管理n优化学校环境n端正领导作风n健全激励机制n密切人际关系n开展健康休闲(三)态度积极,幸福快乐n认知合理n体验积极n行动有效幸福

12、在哪里?提升个人幸福 感的策略与方法n1、幸福不是上天赐予,也不是外界给予,掌 握在自己的手中;n2、积极的信仰、健全的人格、乐观的人生态 度是幸福感的内在源泉;n3、适当的生活目标、健康的生活方式、恰当 的社会比较有利于提升幸福感;n4、热爱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创新,是 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n5、家人的平安、家庭生活质量较高,尤其良 好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维护个人的幸福感基本条 件;n6、良好的个人关系(朋友)有利于增进个 人的幸福感;n7、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进 个人的幸福感;n8、参加幸福课程训练、心理拓展活动和自 我禅修等有利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n9、助人为乐、创新快乐、收获快乐、知足 常乐 、成败得失何不快乐!n10、宽容是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团 聚是福、爱人被爱皆是幸福!坚持个人心理保健n认知合理(合理要求、合理判断)、积极n自我意识良好(自知、自爱)n人际关系良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沟 通、乐于助人)n锻炼身体n学会科学用脑n丰富业余生活n善于调适情绪恭祝大家心 情快乐!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