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594635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县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我县 05、06 两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兴烟、质量强烟”和“工业指导农业、质量服从配方”的指导思想,烟办、烟草公司坚持每年联发巧家县人民政府烟办云南省烟草巧家县公司关于科技兴烟的实施意见文件,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当年的烟叶生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技术,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全县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主要成效(一)强化品种区域化布局,合理调配品种结构烟叶的品质特点除受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调制技术影响外

2、,在很大程度上还由品种自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不同的优良品种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同一乡镇种植多个品种,将严重影响烟叶品质的均衡性、稳定性和工业可配性。因此,从 XX 年开始在全县实行“一乡(镇)一品种、单种单收单调单贮藏”的运作模式,种植品种以云烟 85 和云烟 87 为主,适当搭配种植公司统一安排的试种品种(主要有云烟 97、云烟 203、云烟 204、yH06 等) 。各乡(镇)加强了以品种为中心的分类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使优良品种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二)漂浮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漂浮育苗技术自 XX 年在我县局部烟区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后,05、06

3、 两年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由 03 年的 500 亩发展 05 年的 8000 亩,使漂浮育苗移栽面积达到当年总移栽面积的 35%(其中有 650 亩为无基质假植漂浮育) 。考虑到漂浮育苗抗旱能力不如常规营养袋育苗,在我县烟区水利设施条件尚未得到较好改善的情况下推广此技术,客观上存诸多不利,06 年调整为 5000 亩,较 05 年下调了 3000亩。1、常规漂浮育苗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漂浮育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育苗技术,能在全国各主产烟区得到持续推广应用,必然有其自身的生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其与常规营养袋育苗相比具有六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够实现“无毒”育苗,降低大田烟株发病率;二是烟苗

4、大小一致,整齐程度较高;三是移栽时运苗比较方便,能减轻移栽时的劳力投入;四是苗龄较短,后期表现节距较小、有效叶数稍偏多;五是有利于培育出高茎壮苗,为后期实现“深栽烟”打好基础;六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漂浮育苗可以解决育苗与其它作物争地的问题(因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水泥地板和房顶上育苗) 。漂浮育苗尽管具有上述六项优点,但对于我县而言,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三个不足之处。一是育苗成本较高。据统计,将能重复使用的材料物资折旧后每移栽 1 亩大田需要的育苗成本仍达 57.28 元,而常规营养袋育苗只需 10.84 元,投入差达 46.44 元。即使采用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

5、 ,每亩成本仍达 50 元左右。二是需水量较大,对水质的要求也较严。就我县而言,能满足这一条件的烟区实属不多。三是抗旱能力较弱,移栽成活率低于常规营养袋苗,还苗期较长,大田前期长势不及常规苗。上述三个方面的缺点归结起来看,主要是因水利和交通条件的制约所致。在成本问题上,因交通条件差而导致的运费就占了相当的比例。需水量大和抗旱能力较弱的缺点,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克服。因此,漂浮育苗的这些缺点,是在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特定地方才表现出的缺点,待我县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后,便能扬长避短,使漂浮育苗技术的效用得到更好的发挥。2、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漂浮育苗成本较高

6、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需要使用大量的与大米价格相差无几的育苗基质。降低基质的使用量就能从根本上降低育苗成本。为此,县烟草公司于 XX 年开始在部分烟区引进和试验示范“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 ,按 10%的比例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全县实际移栽“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650 亩,通过定点观察和相关数据分析,两段式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在烟苗素质、大田烟株长势和烤后产质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节约基质 86.7%。常规漂浮育苗一般每亩需用 16 元左的基质,按此计算,每亩可节约成本 14 元左右。另外,因基质用量减少,基质运费也就相对减少,减少的运费以 1 元/亩计算,每亩节约成本为 15

7、元。但由于此种育苗方式每亩需要增加母盘 2.2 个,计金额 9 元,按 3 年折旧,年投入成本增加 3 元,如果再将新增的一道操作环节的劳力投入计算入成本,即每移植 1 亩(7 个子盘)按 0.3 个工计 5 元,合计增加成本 8 元。两相抵除后,实际每亩只节约成本 7 元。全县种植的 8000 亩漂浮育苗如果全部使用两段式育苗,共计可节约成本 5.6 万元,从在推广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能降低一定的育苗成本。(三)推行“宽行窄株”种植方式,保证合理的群体密度种植密度是决定烤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过小有利于烟株个体发展,但由于亩栽烟株数的减少将导致烤后烟叶“大、深、厚”以致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的

8、不良后果。反之,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烟株个体长势较弱、病害严重、烤后烟叶叶片薄、色泽淡。因此,只有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确保大田烟株群体旺、个体壮,使个体与群体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类型多样等实际情况,将全县烤烟移栽密度控制在 110120cm5060cm 之间,由各乡(镇)及其烟站(点)视具体的地力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控,因地制宜地搞好此项工作。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并以样板烟补帖作为经济杠杆,激励广大烟农加大行距,缩小株距。在各级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下,XX 年株行距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至 XX 年,全县 90%以上的地块均达到了“宽行窄株”的

9、种植要求,种植密度普遍趋于合理。(四)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烟株需肥特性、吸肥原理,从 XX 年开始,改变过去“一次性施足底肥”的做法,在烤烟施肥方法上推广应用双层环状施肥技术。为使我县烤烟施肥方法更加符合烟株需肥规律,避免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效,防止后期脱肥,XX 年在施肥方法上又采取了下列两项新措施。一是调整专用肥养分和品种结构:将复合肥 N、P、k比例由上年的 12:10:26 调整为 10:16:22;改硫酸钾肥为硝酸钾肥,将单元钾肥变为含有一定量 N 素的多元钾肥。二是调整施肥方法:改上年的“一次性作基肥施用”为“基、追肥配合施用” ,将复合肥作基肥实行双层环施,硝酸钾肥作追肥

10、分两次追施。这种施肥方法更加符合烟株需肥规律,避免还苗期烟苗根系被高浓度肥分灼伤,提高肥效,含有 N 素的硝酸钾肥还苗后(移栽后 710 天)进行溶施,可促进烟株早生快发,而第二次(25 天左右)的追施,又可保证大田中后期烟株不脱肥,不过量,使烟株的整个生育期能够得到合理的持续供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长成合理的株形。(五)揭膜培土技术的推广应用地膜的应用,为加快我县烤烟产业向前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地膜烟的大面积推广,一是在无形中助长了广大烟农“以膜代管”的惰性思想。移栽后疏于管理,导致烟田杂草丛生,病菌、虫卵滋生蔓延,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统防统治成本逐年增加;二是在

11、海拔 1700 米以下烟区,烤烟移栽 35 天以后,随着季节推移,地膜不仅起不到增温保水作用,反而会导致膜下地温过高,灼伤烟株根系,加重根茎类病害等副作用的发生;三是地膜揭除过晚,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低海拔烟区进入旺长初期(移栽后 3540 天)进行揭膜培土,一是能有效改善土壤温湿度环境,二是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接纳和充分吸收中小降雨,确保烟株旺长所需大量水分供应,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为此,我县从 XX 年开始,在海拔 1700 米以下烟区推行揭膜培土措施。但由于刚开始推行,广大烟农尚未完全接受此项技术,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效果不太理想。至 XX年,我县采取多种措施,着手大力

12、推行此项技术,但遇历史罕见之旱情,导致此项技术无法正常推行。(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种烟历史的推移和品种特性的退化,我县烤烟病害已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 XX 年的持续阴雨,导致白粉病大流行,给全县烤烟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切实搞好病害防治工作,XX 年,县烟草公司及时组织购进增效波尔多液、三唑硐、甲霜灵锰锌、菌克毒克等农药,以“以物代金”方式在销售专用肥时配供给烟农。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XX 年全县烤烟病害发生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特别是白粉病发病率与上年相比,下降较为明显。XX 年,我县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天气,大田后期透雨来临后极有可能导致烤烟病害的暴发流行。为积极预防

13、病害的大量发生,主要采取了下列两项措施:1、认真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样板工作根据市公司 XX 年植保工作会议的要求及安排,我县 XX年承担了 1000 亩的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任务,按排在崇溪乡组织实施。县公司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样板工作的通知 (巧烟生字XX2 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规范农药使用及管理。严格规范药剂使用范围、种类和厂家,凡无“三证” 、烟草登记证和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一律不得使用。公司对烟草农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使用。二是认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突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源;培育无病壮苗;合理施肥;加强大田管理;适时封顶

14、打杈,合理留叶。通过样板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烟农对烤烟病虫害的预防意识,提高了烟农对烟叶农药残留量问题的认识,为促进我县烤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针对 XX 年气候的特殊性,加强化学农药统防统治工作。由于长期干旱,导致烟苗蹲塘时间较长,雨水来临后烟苗生长发育较快,加上气候的急剧变化,高温高湿容易导致大田生长期常见的气候性斑点病、花叶病、野火病、“两黑病” 、白粉病等病害的暴发流行。为预防上述病害的大量发生,减轻病虫害损失,县公司在列支“三优烟”示范经费的前提下,另投入资金 20 万元,购进“毒消” 、 “套袋保” 、 “运达” 、 “雷司令” 、 “大功臣” 、 “

15、菌克毒克”等农药,按实种面积分配到户,由乡、站按期统一组织使用,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时间进行统防。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将可能暴发流行的气候性斑点病、花叶病、野火病、 “两黑病” 、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控制到了最低限度,除局部地区出现了部分花叶病外,全县烟株总体表现较为清秀,统防效果较为明显。(七)大力兴办科技示范样板,提高全县烤烟生产总体水平XX 年,全县举办省优质烟示范 XX 亩,市优质烟示范7000 亩,县科技示范 1000 亩,合计 10000 亩,样板烟示范面积占实种面积的 40%,覆盖了 86%的种烟乡(镇) 。利用示范经费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使 10000 亩示范样板烟在育苗、起垄、移栽和大

16、田管理等方面,规范化程度较上年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宽行窄株”措施的推广取得了新的进步,90%以上的样板烟种植密度达到规范化要求。样板烟规范化种植水平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大烟农的科技意识,一些落后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带动了全县烤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辐射和带动效果明显。(八)立式炉热风室烤房及热风循环烤房的推广应用XX 年,我县继续对新(改)建立式炉烤房建设进行补贴。全县新建立式炉烤房 600 座,老式烤房改建立式炉烤房 250 座,全县新增立式炉烤房 850 座,使立式炉烤房数达到总烤房数的 95%以上。在此基础上,县烟草公司积极推广应用热风循环机和微电脑烘烤指导仪,共引进热风循环机 56 套,微电脑烘烤指导仪 200 余台,使现有立式炉烤房逐步向标准化烤房转变,烘烤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 “四大目标”烘烤工艺的推广应用随着市场对烟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烘烤成为烤烟生产的“瓶颈”这一意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中越来越强烈。从 XX 年起,重生产、轻烘烤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烟叶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