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565812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2页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B(理解)。对本考点应作如下几个方面 的理解: 1.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 词等。2009年全国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划定了“而、何、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文言虚词 作为高考的考查范围。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死板的记忆,而是考查学生在 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2.与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

2、词灵活,往往 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 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 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 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3.所谓“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说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同,就拿文言虚词”以”来说,它有时充当 介词,有时充当连词。 从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来看,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题型相对稳定 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 。这一命题形式,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

3、息量,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 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 的考查趋势。 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 文言虚词,大纲规定考查18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 ”“其”“之”“为”。 3.从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考查四个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往往是从 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这是当前最常用 的考查方式。 要求在同一阅读材料中对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 较异同,这也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把文言实词和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根据对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分析,特对2011年

4、高考在本考点的考查作如下展望: 1.试题的类型和命题的方式仍会沿以往的形式,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为压缩题量,把实词和虚词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3页 高考中经常涉及的文言虚词词类包括代词、介词、副词、连词、 助词等几类,但实际上每道高考试题又不是全部考查同一类虚词,因此 下面所举例子,有些不是以完整试题的选择题型的形式,而只是列举出与该子考点相关的选项组编成题要求解释。 一、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 中相同的虚词加以比较进行考查 (2009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

5、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 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 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 ,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 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 也,不知时变。”

6、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 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 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 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 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 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 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 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7、”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 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 肄:学习、练习。谒者:官名,掌管接待宾客及赞礼。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A.两个“因”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于是”。B.前一个“ 之”为动词,译为“到去”;后一个“之”为助词,表修饰,译为“的”。C.前 一个“以”为介词,译为“按照”;后一个“以”为助词,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 间、方位之类的界限。D.前一个“所”为助词,用在动词短语“能行”之前, 构成“所”字结构,表能够做

8、到的礼仪;后一个“所”和前面的“为”构成“为 所”的固定结构,表被动。 【答案】 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及项梁之薛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度吾所能行为之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参考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 定陶战败,叔孙通就跟随了怀王。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叔孙通 便留下侍奉项羽。汉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 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就一直追随汉王。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一起尊推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汉 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礼法制度

9、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 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有的人醉了狂呼乱叫,甚至拔出 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担忧。叔孙通知道皇帝渐渐讨厌这类 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帮您继续进攻(来扩大战果),可是能够帮您保 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 礼。”高帝说:“像过去那样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微用古代礼 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 它容易明白,考虑我能够做得到。”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跟他走,说 :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得

10、到了宠信和富贵 。我们不愿意替您办这种事,我们不去。您还是走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 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短浅的儒生啊,一点儿也不懂时势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身边有学问的 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 着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 ”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诸侯群臣都来朝拜。那礼仪是:在天刚亮 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依次进入殿门,庭院中摆开战车、骑 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仗仪,竖立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 走”。大殿下

11、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凡是功臣、列侯 、各级将军及其他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自丞相以 下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在这时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 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俸禄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 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自诸侯王以下的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 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 殿上都敛声屏气,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寿酒。斟酒九巡,谒 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御史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 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 人

12、。大典之后,高帝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 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个 儒生了。于是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 “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 要事务。” 解答此类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对课本上的语言材料加以足够重视,如果没有对课本的熟悉,就无法准确判断出一个句子中的虚词用法。也就是说,首先要对所选课文中的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2.将所选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的虚词,代入原文中,联系上下文特定语境,看是什么意思和用法。 3.将两个句子的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比对,从而确定答案。 二、选取同一材料的不同句子中的

13、相同的文言虚词,对其比较异同 (2009年广东卷)(原材料见“文言实词”例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发兵捕之,久不得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极为B级。对于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要通过典型句子来理解,不能单靠记忆。解题时可以用代入法,将确定的虚词含义代入另一个句子中,检查是否适当。本题中的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

14、“其”,副词,表祈使语气。B项,第一个“之”,代词,他们,代逃兵;第二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介词,凭;第二个“以”,连词,来。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然。 【答案】 D 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推断语境。虚词用法繁杂多变,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根据文意解题。 2.关照全句。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 3.分析搭配。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 4.代入检验。将判断出来的意义、用法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则验证准确。

15、 三、将文言实词和虚词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为压缩题量,近几年有不少试卷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结合在一起进行 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 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 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 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 。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 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 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

16、,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 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 府功曹;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 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 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 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