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551704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经济责任审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经济责任审计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领导人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状况,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手段。审计的责任与风险要远远大于一般项目的审计。控制和防范这个项目的审计风险就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审计评价既要全面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完成情况,又要客观、准确地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界定责任。加强和完善审计结果的管理和运用,是整个经济责贵任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本文从风险防范、审计评价和审计

2、结果运用三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关键词:风险防范 审计评价 审计结果运用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措施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高层次的监督工作,其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关系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并直接影响着这些干部的荣辱升降等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审计工作是否落到实处。所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审计内部的原因:1、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而有些违法违

3、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或者是用审计手段难以深入查证,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审计,才能查清,如受贿索贿、收受回扣等问题。2、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所形成的内在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承担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行政财务,又要懂得企业财务、投资基建的财务,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3、应审的经济事项没有审全审透形成的风险。现阶段在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审

4、计人员少,任务重,在审查期限上一般以离任者近三年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及损益等作为重点内容和范围,其它年度仅作为抽审的范畴。这样做容易使任期内的所有经济往来或漏审或审的不深不透,导致离任者审计结果不完整,评价离任者的依据不充分,增大审计风险。4、经济责任的界定问题难度较大形成审计风险。领导的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难以区分。理论上讲,领导的主管责任是指未直接决策或直接经管的经济行为;领导的直接经济责任是指领导认同或批准的决定、规定和制度,或直接经办、直接签署的意见、直接签字报销,或被明确告知又无反对意见的事项形成的经济责任。而实际工作中,两种责任很难区分。因为对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进行区分和评价需

5、要界定清楚个人责任,界定个人经济责任又要涉及到历史的与现实的、主观的与客观的、自主决策与集体决策以及环境等因素。再加之多数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又不直接分管财务,除大宗开支经会议研究外,日常开支指定一名副职审签。所以在承担个人经济责任上时常出现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现象,使得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界定不准,审计风险加大。5、评价失真产生审计风险。一是对非评价审计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超越了 “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属越权行为。二是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虽是审计范围,但审计人员未获取相关证据不能随意评价。三是对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虽然审计获取了审计证据,但证据

6、可靠性不强,证明力不足,不应做评价。四是用词不妥的审计评价。如“审计者个人没有严重经济违纪违规问题”。假如存在违法的事实在后来被查出,就会影响审计部门的形象,产生审计评价风险。审计外部的原因:1、先任命后审计,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造成高风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暂行规定要求: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央五部委“通知”要求“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离任手续。”可现实中,组织人事工作往往衔接不上,“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普遍存在,这与暂行规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相违背,给

7、审计工作带来影响。如果离任不审,形成的损失就会职责不清,无法追究;如果先离后审,就会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使审计流于形式。2、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有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的审计风险。评价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表现,必须以真实的会计指标为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更注重量化指标,审计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是靠数据说话的。所以虚假会计信息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随着打假治乱的深入,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也更为隐蔽,造假的技能技巧往往发挥得淋漓尽致。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差,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甚至造成判断上的错误。所以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对应审项目主要事实说不清,重大问

8、题发现不了,特别是对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实,资产、负债、损益不实揭露不了,反映不出事物本来的面目,出具了不真实的审计结论,就会成为“假、丑、恶”的“保护伞”。如:云南 XX 集团案在案发之前也曾进行过审计,但对 10 亿元的小金库的严重违纪行为未查出来,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样的审计环境,对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求都比较高,而审计队伍现状还满足不了这种要求。3、审计对象任期时间长、情况复杂,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从现阶段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来看,一般所审计的对象任职期限要达 58 年,最短的也有 23 年左右。这些单位形成的会计资料繁多,在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

9、审计工作量大,再加之财务人员有可能更换,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说不清楚,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潜在着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为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除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对审计内容、方法、步骤等有关规定外,还应注意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规避审计风险。1、建立承诺制度,明确法律责任。要求被审计对象承诺,其向审计人员提供的任期经济责任情况履行报告所述内容是真实的。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可靠,并如实地向审计组说明了单位帐外资产、未决诉讼、抵押借款、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等或有事项。如果谁违反承诺,由谁承担责任。2、努力提

10、高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和自身素质。审计风险随时存在,要在思想 XX 度重视,这样才能在实际中采取措施去发现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和业务素质,只要有了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掌握审计方法,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控制。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3、恪守审计权限,排除审计内容上的随意性。依法框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应综合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审计法和审计准则对审计基本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二是中办发199920 号文

11、件的原则规定;三是地方法规的有关规定;四是组织人事部门委托书上对审计任务的要求。干部任职期间应承担的责任可能是多方面的,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活动,评价内容也仅限于其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至于其它的诸如政治素质高低、领导艺术深浅大可不必论及。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4、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及时沟通、互递信息,共同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信访等部门的联系,把了解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与其他监督部门掌握的情况有机结合,为深入审计提供线索。当审计查证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需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应由审计部门会同上

12、述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权责结合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从经济责任的性质、经济责任的大小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等三个方面把握经济责任界线,共同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二、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用语要恰如其分所谓用语恰如其分,就是审计评价的语言要准确、确定,措辞恰当,不含糊其词、模棱两可,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意的语言和词句。一般来讲,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使用“真实”、“基本真实”、“基本不真实”一类的总体评价语言是不恰当的,现行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是针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评价来制定的,其中的一些具体要求不能机械地照搬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但其所包含的审计评

13、价的基本原则,即审计评价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应当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还是适用的。审计评价既要全面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完成情况,又要客观、准确地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界定责任。但审计评价要避免相互矛盾,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用语不能相互冲突。如:有的审计中没有发现被审计人的不廉洁问题,应当恰当表述为:没有发现,但却评价为“我们认为该同志作风廉洁,无个人经济问题。”这种评价用语不准并加大了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要严格限定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评价范围应紧紧围绕确定和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

14、事项,根据领导干部履行其经济责任的行为和特定的审计期间以及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来确定,在经济责任暂行规定确定的六项内容的前提下,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职责、范围和要求的特殊性,增加具体内容。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不任意添加和取舍,不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对审计查出的其他相关事项、接到群众举报的一些与经济方面无关的问题,应客观说明或转交有关部门处理,一般不应去审计或调查,更不应依此去进行审计评价。现任与前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要准确区分审计中遇到现任与前任交叉的经济责任问题时,要准确区分,在时间上要分清,所负责任要分清,不能混淆。在经济工作中,有些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历史性和连续性,对此类问题应当从

15、历史的角度核实情况,客观表述,不应随意定责和评价。审计评价依据的事实数字要准确无误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最大的特点是除了发现问题外,还要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核实、评价,涉及的经济指标较多。这就要求审计证据必须有效合法,对不充分、不相关的事项,一般不作评价,否则将构成审计风险。要善于用写实的手法,用事实、用数字说明问题。所使用的数字要核实准确,没有经过核实的数字,要注明来源。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不能作出没有事实依据的判断,更不能虚造数字或掩盖隐匿事实、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要根据事物或行为具体情况和客观规律再作出判断。不能借以谋取私利或者加以偏袒,更不能掺杂审计人员

16、的主观因素、个人好恶和心理情感等。评价审计事项取舍要轻重得当审计评价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不做评价。由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复杂性、广泛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相当繁杂,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所有内容都加以评价,过于繁杂而影响其效用。因此,经济责任评价选取的事项应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审计评价,着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评价能体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单位的经济特点的方面,对一般性问题一般要简评或者不做评价。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认定要实事求是领导干部所负责的一方经济发展状况好与不好,成绩大或小,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努力程度及有作为或无作为有一定关系,但客观原因也应正确认识,不能片面的去评价,对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主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成因,分析该具体行为或事项是成因于领导干部主观过错,还是成因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作出审计评价,防止只看表象不究本质。将领导干部履行其经济责任的行为放入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比如:失职与失误,个人独断与上级行政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