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ppt[全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541459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ppt[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马哲ppt[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马哲ppt[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马哲ppt[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马哲ppt[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ppt[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ppt[全部](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什么是哲学(把握三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一般世界观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朴素 观点,但缺乏理论性、系统性。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的世界观 联系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 论形式。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 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即 哲学是研究世界的共性、普遍性。 具体科学研究客观世界 某个领域、层次的特殊规律。联系 :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发展中不断吸 收养料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结论:哲学

2、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对各门具体知识的总结和概括。o(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是全部哲学的 最高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1】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产生根源 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 )【2】 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o 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 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o(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恩格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全

3、 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且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 上正确解决了这一基本问题。A、从理论上讲,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确立了科学 的标准。 B、是反对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 武器。C、从实践上讲,哲学基本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的基 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o【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 伟大变革 在对象上,第一次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研究对象, 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在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 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在功能上,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

4、要的 在于改变世界。 o【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 本特征。 阶级性。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思潮,即科学主义和 人本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第二讲 辩 证 唯 物 论 o一、物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

5、石)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 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3】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定义列宁物质概念的含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是可认识的。C、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一切 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绝对的 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应注意几个方面A、通过物质

6、和意识关系来界定,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B、物质是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物质可以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体现了唯物主义的 反映论、认识论。 D、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的共性。 o(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1】物质和运动 运动的本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 相对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A、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C、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时间、空间的概念和特点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的绝对性 时空的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

7、无限性和有限性 二、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本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试验 (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的主体 实践主体特征 实践主体基本形式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 实践的客体 客体的特征 客体的基本形式 【2】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和客体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 (四)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 动的关系主观世界 世界 自然世界 客观世界 人化自然人

8、类世界人类社会【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两者是改造与被改造、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通过实践改 造客观世界,可以使主观的愿望、设想转化为现实;在改造客 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又得到进一步的改造,获得了新的认 识、思想、理论等。 【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B、 实践使自在世界分化出了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人类世界,使“自 在之物”不断转化为“为我之物”。 C、在人类社会中,自然 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自然成了社会的自然,社会成了 自然的社会。三、意识(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

9、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即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表现:A、目的性、计划性; B、主动的创造性; C、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 D、通过实践对客 观世界的改造,这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 观世界。” 【2】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实践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第

10、三讲 唯 物 辩 证 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 征) (一)联系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条件性 理解联系的条件性,注意三个方面【3】联系与系统 系统的含义 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联系与系统的关系 (二)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2】发展的实质 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 o运动 是指一般的变化。o变化是指具体的运动,既包括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也包括后退、下降的运动。o发展 是一种上升、前进的运动。发展的实质就是以新代旧,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 灭亡。理解: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

11、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只有发展才能产生 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 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3】发展的过程性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 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 想 。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意义 【4】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对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

12、律 o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条件)同一性 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 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差异。差异也是矛盾,也有斗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同一性是相对的相互区别 斗争性是绝对的相互联系a 同一是包含着斗争的同一。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 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同一,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

13、斗争, 没有离开同一性的纯粹斗争性。 方法论意义【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A、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B、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C、矛盾双方只有既同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内因、外因及其辩证关系 【3】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一般,是无条件 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个别,是有条件 、相对的。B、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一 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 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

14、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脱离共性的个性也是不存在的。C、相互转化:共性与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 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影响事 物的发展辩证关系:其一、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次要矛盾的 存在和发展;其二、次要矛盾加速或延缓主要矛盾的解 决;其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首先抓主要矛盾,围绕中心工作,同 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有主有次,主次结合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

15、位,决 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从属、被支配的地位。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 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一原理是分析一对矛盾如 改革中的成绩与失误、作用与负面影响,伟人的功与过等的理论 依据。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包含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 之中的“重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二)质量互变规律【1】 质 量 度 质 A、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B、质和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C、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属性是事物的质的外 在表现。D、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区分量的前提 。 量 A、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B、量和事物没有直接的同一性。C、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在科 学研究中,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深化和精确化。 度A、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B、度作为质和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