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539556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三导学案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导学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前导学】、积累字词:媲美事过境迁抱残守缺明日黄花褒贬昙花一现销声匿迹孤芳自赏威慑一蹴而就面目全非班驳陆离积淀筛选攻讦咀嚼时髦蜕除2、前探究)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以及本地的传统文化。初步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2) 、思考教材中的“问题探讨” 。【堂讲学】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2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3

2、 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时:2 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导入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

3、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二、作者简介:庞朴,江苏淮安人。194 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与山东大学。1974 年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 沉思集 、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 、 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 公孙龙子研究 、 儒家辩证法研究等等。三、文研读:、释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可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区

4、别。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文化传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全文是总分总结构。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

5、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3、研读文本:(1)研读引子部分:A、提问:读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常常会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又是文化传统呢?B、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明确:类比。化抽象为具体,贴切、形象,增强说理的生动性。虽然字相同但内涵不同,差异很大,引出下文。(2)研读“传统文化”部分:提问:读文“传统文化”部分,思考什么是传统文

6、化?(引导学生划出重点词句,下定义,训练概括能力)明确: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板书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文化遗产有形的时代性民族性四、后作业:预习后两个部分。【堂练习】、根据文意,请分别给“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下定义。传统文化:文化传统:2、根据教学设计第一第二部分的相关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答:3、教学设计引言部分明确指

7、出了“传统”与“文化”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请找出来并把相关语句摘抄在下面。摘抄:根据上面摘抄的文字,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传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答:【外探究】讨论你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如:传统习俗: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团圆赏月传统建筑:四合院、兵马俑、皇家园林、徽居传统文艺:诗词歌赋、戏曲、皮影戏、武术、飞天、壁画、乐器、书法、刺绣、瓷器、太极、文房四宝、玉雕、青铜器传统思想:儒家思想【堂讲学】第二时一、内容回顾: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二、研读“文化传统”部分:、提问:重读文“文化传统”部分,思考什么是文化传统?(可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民族精神文

8、化传统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结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 )明确: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其成员共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如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重视团结统一,勤奋勇敢等,犹太民族经商意识,竞争意识很浓,

9、大和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等。板书关键词:文化传统:“传统”民族精神无形的惰性渐变性2、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因为作者的意图(中心论题)就是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读者能够正确的看待传统。三、研读“财富与包袱”部分:、应该如何看待传统?读文找出作者的观点明确:既是财富,也是包袱。2、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明确:传统是财富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传统是包袱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10、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是社会前进的包袱。举例:传统是财富这个例子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我们现在所运用的语言文字都是自古以来继承演变过来的,我们掌握的许多生存本领,如建筑本领,造纸本领,制药本领都是从古人那里学习继承的。前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创造出许多诸如红楼梦,史记,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优秀文史遗产,供我们当代人学习欣赏。传统是包袱如封建社会对待妇女的许多落后做法,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女子与小人化等,三妻四妾,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裹小脚等。3提问:既然传统既是财富又

11、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呢?明确: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就是,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堂练习】本作业本【外探究】灵活运用文中观点讨论:于丹和易中天的走红对传统是幸还是不幸?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前导学】一、介绍作者、解题。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

12、接受。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二、学生阅读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堂讲学】教学目标:、学生能够

13、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2、能为较长的学术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的情况。二、师生讨论归纳如下:、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4、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8、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9、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0、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

14、文明的融合。三、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四、问题探讨:、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明: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2、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明: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五、探究写法:、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

15、性。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2、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自己的担忧存在的问题一代人的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文明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堂练习】问题一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文选用了哪些材料阐述了什么论点?问题二本文运用了比较论证的方法,请结合,说说什么是比较论证,作者是怎样通过比较来阐述道理的。问题三以具体语段为例,试分析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拿来主义教案【前导学】、了解鲁迅的创作与作品鲁迅,原名周

16、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 、 徬徨 、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 、 而已集、 二心集 、 华盖集 、 南腔北调集 、 且介亭杂文等。2、本杂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堂讲学】教学目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教学时:2 时第一时一、导入:介绍鲁迅的创作与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