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538335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事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教学目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复述文。2、理解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教学重点、理解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

2、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教学难点、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2、理解文最后一句话。教学准备:幻灯片、卡片教学时间:2 时第一时一、揭题质疑、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2、小结:学贵有疑 ,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二、初读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三、讨论: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四、读文,提出问题。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第二时(一)围绕题设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指名朗读题讨论: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3、上节,我们初读了

3、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文。(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文一边读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三)交流自学情况交流第一个问题(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 。板书“汤姆”“惊喜”(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板书“爸爸” “赞赏”(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

4、汤姆钓鱼技术熟练?学生自读第 2 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2 交流第二个问题(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2)比较句子a 你要把这条鱼放掉!b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板书:不情愿理解词语“允许、必须” ,练习造句。指导读好这句话3 交流第三个问题(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四人小组讨论(2)

5、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提示汤姆:a 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b 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爸爸:a 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b 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文-12 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板书:斩钉截铁(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

6、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6)再读文-12 自然段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4 学习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2)齐读最后一段(四)总结文学了这篇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2 你从这篇文中得到什么收获?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五)作业练习复述文板书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惊喜不情愿爸爸:赞赏斩钉截铁必须自觉遵守规定8、 狼和鹿教学要求:、能正确

7、、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复述文。2、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引号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时间:三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导入新、板书题,问:当你们刚看到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2、读了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二、初读指导、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学习生字(1)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词语: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指名读一读*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记忆字形?*说

8、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三、堂作业、练习读文,准备读给大家听。2、抄写词语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3、描红第二时一、听写二、学习文、自由读文 13 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交流自己的画。2、讨论:(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3、板书:三、指导朗读第 13 自然段。第三时一、复习、从一百多

9、年前到 1942 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二、继续学习文、学习第 4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2) “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三、由事明理学习这篇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练习朗读全文。五、指导

10、复述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同桌练习复述。指名当众复述。六、作业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七、生活小水滴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 ,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19放飞蜻蜓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2、学会本 9 个生字,绿线内

11、的 7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3 时(包括堂练习)教学过程:第一时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启发猜想:出示题,学生围绕题质疑。2、导入:这篇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

12、读文吧!3、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文。(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2、读第三段(11 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3、激起悬念。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我们继续读文,来解

13、决这些问题。三指导写字、出示本生字,学生再次认读。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 ) 、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第二时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请学生简要说说文的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3、教师组织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4、:(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 、 “商量的” (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4、练习分角色朗读。(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启发小结。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学生小结。 (教师点评)三拓

15、展交流,深化理解、师:读了这篇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习作 6教学要求:、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教学重点: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教学难点: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准备: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三时教学

16、过程:第一时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2、学生根据内容说话。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有的愤怒地说:有的不解地说:有的痛苦地说: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2)指名发表看法。4、读例文,再交流。(1)学生自由读。(2)指明朗读。(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 (或谴责或倡议)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