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52KB
约27页
文档ID:50521524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1/27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 1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 2混合与分离第 3生锈与防锈第 4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植物与环境第 6动物与环境第 7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 8代代相传的特征第 9进化中的生物第 10网络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 11保护空气第 12水质调查第 13变废为宝第 14和谐的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 1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本第 2-10 页教学目标:、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二)活动二:冰的融化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讨论:P 页的现象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步骤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步骤 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第 2混合与分离教学内容:本第 11-1 页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活动一:物质的混合 (明确是两两混合)、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阅读资料 P14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 P14-1 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活动二:分离混合物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 ;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第 3生锈与防锈教学内容:本第 16-19 页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学准备:铁钉、水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 ,好奇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板书题:《生锈与防锈》 二、新授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3、根据书本 P18 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4、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①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②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③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活动二:防止铁生锈 (安排在两周后进行)、讨论铁生锈的危害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方法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四、教学后记: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第 4燃烧与灭火教学内容:本第 20-2 页教学目标:、初步认识燃烧的条及控制燃烧的方法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学准备:烧杯、蜡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由此激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讨论二、新授活动一:物质的燃烧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烧的例子2、指出书本 P21 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3、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引申问题: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活动二:熄灭的原因学生看 P22 的情境对话,思考:酒精灯盖上盖子就熄灭的原因2、模拟实验: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3、实验时,记录实现现象4、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引申问题: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活动三:让木炭燃烧得更旺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活动四: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进行灭火的总结灭火的方法: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中的任何一个逐一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活动五:防止火灾发生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三、教学后记:初步认识燃烧的条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植物与环境教学内容:本第 2-63 页教学目标:、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二、新授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2、此差别与环境的关系活动二:耐旱的本领明确提出实验要求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3、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4、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水珠?水珠是怎样来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活动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来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3、让学生去了解以上环境的气候特点4、重点观察、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活动四:观察身边的植物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3、参照本的样式,填写完整观察报告资料:温室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三、全小结这节,你有什么感受?第 6动物与环境教学内容:本第 36-43 页教学目标:、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二、新授:(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二)资料:有趣的鸟足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布置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2、组织交流活动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三、全小结第 7食物链教学内容:本第 44-49 页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二、新授:(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 、 “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明确本活动的任务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3、分析自己在活动 2 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五)讨论: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设想:食物链断了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三、全小结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 8代代相传的特征教学内容:本第 1-6 页教学目标:、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漂亮啊!” “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二、新授活动一:你跟亲人长得像吗?、上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 P2、3 的表格开展调查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活动二:优势眼能遗传吗?、根据 P4 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

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活动三:色盲可以遗传吗?、色盲的定义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3、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活动四:生物的变异现象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 ,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三、全总结第 9进化中的生物教学内容:本第 7-6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