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515253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fuben2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年,一位海洋 摄影师在北极地区偶然 拍摄到冰盖融化形成的 天然雕塑。“一张哭泣的脸”生态灾难敲响人类发展的警钟哥本哈根会议气候问题在科学上的争议在政治上的博弈在经济上的影响主 要 内 容 一、哥本哈根会议与气候政治博弈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低碳经济一、哥本哈根会议与气候政治博弈(一)哥本哈根会议的由来2009年12月7日 至18日,在丹麦哥 本哈根召开了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第15次缔约 方大会暨京都议 定书第五次缔约 方会议。(一)哥本哈根会议的由来1990年联合国启动气候问题谈判。1992 年5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

2、,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 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6月11日,时 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文件上签字,中国成为 全球气候保护的缔约国。文件于1994年3月21 日生效 。(一)哥本哈根会议的由来 1997年12月, 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召开, 公约实施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了“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 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退出京都 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联合国 气候

3、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三次大会,通过了“巴 厘岛路线图”。首次将美国纳入到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 未来新协议的谈判进程之中,要求所有发达国家都必 须履行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搭建了未来两年气候谈判 的框架,其中有对未来减排目标的基本共识,对发达 国家、特别是美国任务的界定,发展中国家做出的进 一步行动的承诺,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加强技术、资金 等方面合作的规划。 会议决定,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 根召开会议,决定2012年后的全球气候协议。(一)哥本哈根会议的由来1、“气候门”事件与全球变暖“阴谋论”(二)“乱相横生” 、“一波三折”的会议进程再次,欧美国家极力渲染“气候变暖”、压制 “气候变暖怀疑论者”

4、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气候门”事件引发的思考首先,这些“科学家”为什么要断章取义、 修改数据?其次,如果支持“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依 据是片面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主导了地球 气候的变化?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对曝光的文件 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气象学家利 用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心,用一些 不实数据制造气候变暖的假象,营造恐慌心 理,然后从政府或其他机构手中“骗”得了更多 的科研经费。而实际上,全球变暖并没有那 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人为“夸大”和“扭 曲”了。 首先,这些“科学家”为什么要断章取义、修改数据?课堂讨论其次,到底是什么因素主导了全球气候变化?首先, 你认为气候是变暖了,

5、还是变冷了?CO2是否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对“气候变暖论”的反驳“全球气候变暖论”人为因素“全球变暖怀疑论”自然因素全面、辩证地看待人为因素与自然 因素在气候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再次,欧美鼓吹全球变暖的目的是什么?“全球变暖论调”背后的阴谋(二)“乱相横生” 、“一波三折”的会议进程2、“丹麦草案”与气候外交12月9日,英国卫 报网站批露了由英 国、美国和丹麦秘密 制定的“丹麦草案”, 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 的强烈反对“丹麦草案”的主要内容削弱联合国在气候变化援助资金方面支配权, 把权力转交给世界银行。发达国家将根据发展中国 家减排具体行动决定是否给予资金援助。 为发达国家

6、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制订减排目标 。在2050年以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上限为 2.67吨,发展中国家则不得超过1.44吨。前者数量几 乎为后者两倍;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同意定量减排目标和措施 ,定下碳排放峰值具体年份;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丹麦草案”激怒了发展中国家 14号,国集团包括非洲集团代表宣布 退出会议,谈判陷入僵局。 15日,进入高级别会议阶段,一份更新的官方 草案出台,但在关键问题上并未有实质性改变。 16日,主席国丹麦违反程序,自做主张,试图 将一份私下里拟定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引发 激烈交锋。发达国家试图“劫持哥本哈根会议”温家宝总理紧急外交斡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上午 中午

7、 下午 晚上 16日5时45分抵达听取使馆汇报17日丹麦首相 联合国秘书长 巴西总统集体会见小岛国 家、非洲国家代 表、77国集团代 表,共进午餐先后会见英国 首相、德国总 理和日本首相 ;举行记者会 通报会见情况 和中国立场丹麦女王晚宴。 有领导人无意中 向温总理提起, 某国将在宴会后 召开小范围领导 人会议,商议新 的文件 18日会见印度总理; 11:30温总理 第一个大会发 言;与美国总统奥 巴马第一次会 谈;与会各方意 见分歧巨大;会 议面临失败温总理召开“基 础四国”会议;之 后,与奥巴马第 二次会谈;19日8 时,哥本哈根 协议提交大会不接受受法律约束的减排 目标(坚持自主减排)、

8、不接受没有支援的减排措 施、未获外国支援的减排措施 不会接受外国监察不接受以气候变化为名义 的贸易壁垒温总理论会议的“四个焦点”与 “基础四国”的“四不立场”四个焦点:基础案文、资金 、长期目标、“三 可”问题,即“可 测量、可报告、 可核查”(三)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欧美各国领导人密集磋商潘基文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13天马拉松式谈判,会议在全球期 待却无奈的心情中落幕。在这个“希望” 之城,会议唯一留给世界的是一份没有法 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三)哥本哈根会议结果控制全球气候升幅不应超过2摄氏度 发达国家应当提供充足的、可预测的和持续的资 金资源、技术以及经验,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行对

9、 抗气候变化举措 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以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 资金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求 ,通过“哥本哈 根绿色气候基金”发放。通过哥本哈根会议的透镜,我 们看到了气候问题在科学上的争议 、在政治上的博弈,那么这次会议 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深远影响呢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低碳经济气候变化既是 环境问题,又是 发展问题,但归 根到底是发展问 题。胡锦涛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 峰会)(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国际和国内 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二)实现 “三低一高”、“结构协调”是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关键(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的必

10、然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 导下,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碳、石油等 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 形态。1.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最早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提出。 他在2003年2月发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 低碳经济白皮书中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 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继英国之后,日本提 出建设低碳社会,世界各地争相发展低碳城市。2.低碳经济概念形成的背景首先,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

11、污染,是低碳经济提 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低碳经济概念形成的背景首先,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是低碳经济提 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低碳经济概念形成的背景其次,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耗竭,实现人 类能源结构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还可以开采利 用较长时间。如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 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 年;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第三代核电技术、 节能技术、太阳能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 技术开发上,并在这些领域加大投入。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空间有限“富煤、

12、少气、缺油” 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 。这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 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 择有限。据统计,目前中国 的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 20%左右,火电占比达 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 统治地位。对煤炭高度依赖的能源结构 是中国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 加的主要原因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工业化与人口压力依赖低成本的传统能源中国正处于工 业化和城镇化加速 发展阶段,面临着 人口增长压力,提 高生活水平、工业 化水平、城镇化水 平和改善国际贸易 分工地位等突出问 题。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缺乏资金支持,能源技术落后缺乏政策和法律保障政府部门体制机制尚未完善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 世”。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了,围 绕气候与发展问题的斗争还将继 续。面对要钱的金融危机,面对 要命的气候变化,只有转变经济 增长方面,才能真正化危为机,寻 找人类发展的未来。结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