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9831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将分步向通州转移行政功能 杜绝以房产带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京报讯 日前,北京市委全会正式公布“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 。昨日,市规划委明确,通州建行政副中心绝不是大规模的“造城” ,要把适宜的行政事业单位功能成建制、分步骤地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同时,政府在同步配置就业、居住等资源时,将会从中管控,杜绝以房地产为主的带动方式带动。副中心主要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会如何规划,成为当下市民关注的焦点。昨日,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副主任王飞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回答。“副中心”的“副” ,是否会让通州将现在中心城区高密度的功能复制过去?“当然不会。市行政副中心将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备、职住合一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市规划委

2、主任黄艳介绍,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主要发挥两大作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经过 20 余年建设,通州已经具备承担市行政副中心的基础条件。地铁 1 号线、6 号线等便捷通达中心城;六环路、京哈等高速公路使通州具备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中心城已有 10 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等。据初步梳理,通州可利用土地资源约 55 平方公里,为功能疏解预留了充足的空间条件。部分行政单位功能成建制分步骤转移目前,通州区的发展规划正在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同步完善。规划过程中,将同步加强与河北的对接,实现“规划一张图” 。在整体规划方面,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还要放在北京市疏解的大局中来考虑。

3、通过把适宜的行政事业单位功能成建制、分步骤地向通州转移,从而带动一些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聚集,由此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转移。此外通过中心城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的整体转移,提升通州公共服务质量。市规划委表示,政府会从中管控,在同步配置就业、居住、生活配套等资源时,杜绝以房地产为主的带动方式带动。追问 1为什么建“市行政副中心”?承担医治北京“大城市病”重任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说,早在 2004 年修订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有计划地在通州预留了行政办公用地,准备成建制的搬过去一些机构,只不过单靠北京市的力量还不能迅速推动行政功能的转移。从巴黎、首尔、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发展来看,副中心都成为其化解“

4、大城市病”的良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让通州成为城市副中心的设想变为现实。近十年来,北京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截至 2014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达 2151.6 万人,其中城六区 1276.3 万人。黄艳说, “城市摊大饼式蔓延,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凸显。 ”根据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到2020 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城六区常住人口在 2014 年基础上每年降低 2-3 个百分点,争取到 2020 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左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这意味着,

5、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不仅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也肩负起医治北京市“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据新华社电追问 2是否只建一个市行政副中心?新城都将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在通州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还在“捕风捉影”之时,该区域的房价早已一路上扬,局部区域一个月单价上涨 5000 元。一时间,通州炙手可热。 “虽然聚焦通州,但通州以及顺义、大兴等新城、部分小城镇、区域中心城市,都要有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说。王飞介绍,2005 年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中,就提出了新城发展战略,提出建设 11 个新城,其中通州、顺义、亦

6、庄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三个重点新城。近 10 年来,北京市政府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 50%以上都集中在新城地区,尤其是公共交通发展引领新城建设取得的实效已经有目共睹。根据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条件,这些区域都将承接北京中心城区部分功能的疏解。据新华社电追问 3通州是否重蹈“睡城”老路?路网密度达中心城 1.5 倍以上通州曾被冠以“睡城”之名。由于大量人口集聚,职住不平衡,交通压力巨大, “潮汐现象”突出。黄艳说,阻断这种潮汐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区域内实现职住平衡;另外,就是继续建设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和道路系统。“以通州交通为例,会力争让路网密度达到现状中心城路网密度的 1.5 倍以上。林荫

7、道比例达到 70%,建设一个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区。 ”王飞说。在路网密度提高的同时,规划也会打破传统的大院儿、宽马路格局。 “在该区域中,要推出很多人性化交通系统,比如不要封闭大院、尽量推出自行车和步行路段等。 ”王飞说。同时,为了让副中心发挥起东部的辐射作用,市规划委将推出更多连接通州和中心城的快速轨道、快速路交通规划,实现半小时到达中心城。 “除了八通线、6 号线之外,7 号线东延以及 S6 线也都在酝酿中。 ”黄艳说。追问 4如何避免继续“摊大饼”?通州不会和其他区县连片发展“通州新城规划的理念是优化升级 。 ”黄艳说,今后的发展绝不是大规模的“造城运动” ,而是“减量

8、提质,优化升级” 。王飞表示,在规划通州的时候,有两个主要的核心思想,一个是防止摊大饼;第二,通州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和中心城直接相连,连片发展。为防止城市继续“摊大饼” ,在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的同时,也开始推动通州和朝阳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地区建设,同时进一步整治以运河潮白河为主的河道体系。“通州区内部基本上不扩大建设用地,为了防止摊大饼,通州和其他区县之间都将建设绿色空间进行隔离。 ”王飞说。通州一共有 9 个乡镇、约 300 个行政村。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还将引导周边小城镇合理布局,防止出现新的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 。通州定位四次演变 从卫星城到副中心第一阶段1993 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

9、991 年-2010 年) 提出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郊区转移,并提出要建设通州、大兴黄村、昌平、亦庄、房山良乡等 14 个卫星城镇。第二阶段2005 年 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中,明确了通州、顺义、亦庄是面向未来重点发展的 3 个新城。 “面向未来的新城区”更是对通州新城惟一的定位表述。第三阶段2012 年 6 月 北京市第 11 次党代会提出“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第四阶段2015 年 7 月 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 ,提出要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 年取得明显成效。 贵州旅游在线,贵州省旅游攻略,去贵州旅游 http:/ eonjnjwnrb8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