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座谈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488800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座谈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小衔接座谈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小衔接座谈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小衔接座谈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小衔接座谈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座谈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座谈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 - 人生历程的衔接 分苹果的故事美国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 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请他们谈谈 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有两封回信,一封来自一位著名的成 功人士,另一封来自监狱服刑犯人,他们谈到了同一件事:小 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成功人士小时侯,妈妈告诉他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就要去 整理草坪,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而犯罪小时侯。从母 亲那得到的启示是:真实地表达拿大苹果的意愿会受到批评, 而违心地表达说愿意拿小苹果的时候,反而能得到大的苹果, 从此他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学会了欺骗。思考:成人的价值观用什么方式,途径传递给孩子

2、最适合 ,怎样表达确保自己的观念不被孩子曲解,如何进行“身教”与“ 言教”。.进入小学开始正规的学校生活 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尤其是第一年的学校生活状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孩子对学校 生活的态度和趋向,并可能影响他 们将来的学业和社会成就。.中央教育科学学院对新入学的孩子适应 水平进行调查 ,调查报告指出:大多数新入学的学生对学校生活是比较 适应的,这种适应反映出动态过程。入学前后的变化对孩子而言是一次大的 挑战,尤其是孩子主导活动的巨大变化(入 学前主导活动是游戏,入学后的主导活动是 学习),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不是马上就能适 应的,对新环境的适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近几年素

3、质教育的推进和 中小学生的减负在一定程度上也 有助于小学新生对学校生活 的 适应。但小学新生对学校生活的不 适应现象仍然存在。 对课堂纪律的不适应这是家长和老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对课堂纪 律的不适应表现为坐不住和注意力不集中,如与同学 打闹、说话、自己私下写其他科的作业、摆弄书包和 学具、玩文具盒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学生心理发展暂时不能适应变化过于剧烈 的生活,学校生活和以前相比要规范得多,幼儿园和 家庭生活却自由轻松得多。学生一下子从轻松自如的 生活过渡到规范的需要坐45分钟的生活,出现了不适 应的现象。 对快节奏的作息制度的不适应 很多家长放映他们的孩子早起很困难,还 有部分家长反映学生

4、午休不够。 对学科学习的不适应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成为了主导活动, 一下子从以游戏为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出 现不适应几乎是一种必然,尤其对语文学习 的不适应,语言学习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跟 不上老师的进度和语文练习的频繁。特级教师林校长在本学期4月份的幼小衔接 研讨活动中做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顺利进 入小学的学习生活”发言中,指出:小学和幼儿园是完全不一样的,幼儿园重 保教结合,重视幼儿的游戏和安全,但在小学 开始,就有学习压力了,家长要有思想准备, 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后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要开 始训练孩子向小学生活靠拢。案例1:一天下午,林校长看见家长推 着孩子上学,可孩子说:“爸爸,我不想上学

5、了,我要睡觉。”建议:重视孩子作息时间的调整,在孩子上小学前的7、8月份要进行作息时间的强化。案例2:在课堂上,很多孩子坐不住,或 经常说:“老师,我要拉尿。”建议:引导孩子知道,进入小学以后,小 学生就要有约束了,而且在众多人的场合下, 学会约束自己,关注别人,认真听课,尊重教 师的劳动。案例3:一个1年级学生刚进小学时,被一 个高年级的孩子打了,这个孩子没有告诉老师 ,就憋在心理,等妈妈来接时就告诉了妈妈, 妈妈听了非常生气,到校长办公室找到校长说 要投诉这个孩子。建议: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第 一时间告诉老师,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 重要的;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也一 定要告

6、诉班主任。同时,当孩子心情不好时, 让孩子说出来,帮助孩子疏导心理的压力。案例4:在上课时孩子举手说:“老师别说了,我很累,不 想听了。” 一个孩子喊着林校长说:“园长,我想妈妈了,妈 妈怎么还 不来呀?”林校长说:“我不是园长,我是校长。”孩子说:“我不喜欢校长,我喜欢园长。”建议: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不适应或焦虑行为 时,要及时和班上的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不帮助孩子 渡过这一关,孩子很容易出现“学习恐惧”,和逆返行 为,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入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孩子需要知识、心理、习惯、交往方面的准备。 强键的体魄、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好保证。总论:幼小衔接不仅

7、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有学 习兴趣、作息制度、生活技能的衔接,相比 之下,这些非知识方面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在孩子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显重要。作为家长,把孩子入学做的准备融入到 平时的生活中,能缓解孩子入学的压力与不 适,为孩子小学生活的开始开一个好头。专家告诫:父母了解幼小衔接过度期的主要教 育培养内容后要避免两种倾向: 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 展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的耐心引导、启发、鼓励,不 提过高要求或硬逼孩子。 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 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 信心降低。父母应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有更 多地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 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做到“了解孩子、鼓励 孩子、支持孩子”。 在我看来,所谓的幼小衔接 主要是人生历程的衔接,就是把 您的孩子从小就当成一个独立的 人,投入社会,顺着台阶上楼梯 ,一步一步连绵不断,在自然状 态中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天天快乐!生活甜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