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488756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专题复习考点解读: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词分为以下几种:别离贬谪诗 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 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 咏史怀古诗 即事感怀诗谈禅说理诗古诗词分类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表达离愁别绪,

2、多迷恋、伤感。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表达自己的志向。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注: 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高适在写此诗时, 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的昏黄景色。结合全诗简

3、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前两句 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学以致用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落日 黄云,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 体现的是一种漂泊的苍凉孤独之感;而第 三句突然一转,借对朋友的慰藉表达对朋 友的真挚情感,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和力 量,格调高昂豪壮。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 作者永州愚民溪住宅以西。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怎样来 表现自己的这种“寂寞”之情的?诗人“寂寞”的原因是自己谪居僻远 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这首诗 歌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寞的意境来表 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

4、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解: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这首诗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 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 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 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 何作用?答(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 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 )修辞手法,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 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5、。表现如下: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1.把握爱情闺怨诗的思想内容在闺怨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 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 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 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 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 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2.注意闺怨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题作闺怨,有“ 怨

6、”必有“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 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 ,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 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 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 了高超的艺术手法。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 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 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家“不著一 字,尽得风流”真意。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 两句的看法。注: 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学以致用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和“望月” 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 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 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 月”,以月之空明凄清

7、,衬人之幽怨。这 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常表现如下:1.把握思乡怀人诗表现的主要思想内容如大雁,折柳等;2.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如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客发笤溪 叶 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笤溪是流经诗 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2)诗歌末

8、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 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 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 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 的喜悦之情。学以致用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 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 要神似。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 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 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 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如: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 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

9、,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 守正义的气节。2.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表现如下: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 ,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 生活的道理。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3.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 正面描写,或烘托,或象征等。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 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 的思想感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 爽

10、朗、一往无前。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 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 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 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 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 的愤懑。1.注意时代背景特征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2.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3、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

11、豪放 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 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不 同的艺术风格。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律诗直接落笔在边塞前线,通过 描写边塞的景色,将士们的生活,表现了 边塞苦寒的环境,后两句表现将士高昂的 激情杀敌报国的决心,也表现了作者对戍 边战士的赞扬。注: 萧关:古关塞名。 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紫骝:骏马名。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 “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种人,并简 要分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诗中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 种人。诗人对前者的慷慨豪迈、保卫祖国 的精神持赞扬态度;而对后者只是停留在 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

12、躯赴难、为国 牺牲特批评态度。山水田园诗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表现 如下: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 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 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 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 自身处境的感叹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 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 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 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 特征,渲染了 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 之

13、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 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 、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 ”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 ;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 相结合田园乐(其六)王 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首小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意境优 美奇妙,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解说: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诗中写桃 花、柳丝、莺啼,捕捉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并 用“红”“绿”两个字进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 目,描绘出一派

14、柳暗花明的图画;在着色之后, 诗人更用“宿雨”来带出“落花”,而“犹眠” 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学以致用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 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 ,俯清溪,修竹栽教满。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 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 ,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注: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 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来评价作者这种人生 态度?答(1)上片主要描写了诗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 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

15、世的随和态度与闲吟的 自在生活。(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 ,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评价 :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 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 覆前激烈动荡时期,战云四合,血雨飘风,词人 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 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怀古咏史诗 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 ,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 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 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 解,这就要求我们

16、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 史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 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 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 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 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 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 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 诗情的现实原因3、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 是人非。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 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归纳历史规律等。 4、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有以景衬情的,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