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488595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课 第四章 第二节激励(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 激励激励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 n一一 激励的基本概念激励的基本概念n n二二 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n n三三 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n n四四 激励形式与技巧激励形式与技巧一、一、 激励的基本概念激励的基本概念( (一一) )行为、动机和激励行为、动机和激励n n1 1、激励、激励n n所谓激励,是指创设满足员工各种所谓激励,是指创设满足员工各种 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 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 过程。过程。简而言之,激励就是调动员简而言之,激励就是调动员 工积极性的过程。工积极性的过程。2需要

2、、动机和行为n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 引起的。n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而未能满足时,就会引起 人的欲望-想满足这种需要,它促使人处于 种不安和紧张状态之中,从而成为做某件事的 内在驱动力。心理学家把这种驱动力称作动机 。n动机产生以后,人们就会寻找、选择能够满足 需要的策略和途径,而一旦策略确定。就会进 行满足需要的活动,产生一定的行为。n行为的结果如果未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人们会 继续努力,或采取新的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 ,或调整期望日标。n如果行为的结果使作为行为原动力的需要得到 满足,则人们往往会被自己的成功所鼓舞,产 生新的需要和动机,确定新的目标,产生新的 行为。因此,

3、从需要的产生到目标的实现,人 的行为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升华的过程。如 图所示。满足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 要动 机行 为目 标引 起导 向达 成思考n相同的需要是否产生相同的动 机呢?n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有需要才有可能 产生动机。但是,需要常带有较强的客 观性,而动机则是纯主观的。同样是解 渴的需要,有的人想喝茶,有的想喝水 ,有的则想吃西瓜,这只能说明动机不 同。3需要强度和动机强度n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不 能倒推回来说,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 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n事实上,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很多需要和 动机,但在特定的时空内,这些需要和 动机不可能都会引发成行为。其中

4、有一 种最强的需要(称为主导需要),在它驱 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在这多种动机中 ,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称为强势动机) 实际产生行为。(二)激励过程(二)激励过程n n激励的实质过程激励的实质过程:是在外界刺激变:是在外界刺激变 量量(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的 作用下,使内在变量作用下,使内在变量(需要、动机(需要、动机 )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 被管理者积极的行为反应被管理者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实现目 标的努力)。标的努力)。激励的过程模式 (三)激励的类型(三)激励的类型n n1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n n

5、物质激励主要通过金钱、实物等形式实现物质激励主要通过金钱、实物等形式实现 ;精神激励着眼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主;精神激励着眼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主 要形式是授予称号、颁发奖状、表扬、记要形式是授予称号、颁发奖状、表扬、记 功、事迹宣传等。功、事迹宣传等。n n2 2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n n正激励,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符合社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符合社 会需要和组织目标时,通过各种方式来巩会需要和组织目标时,通过各种方式来巩 固和强化这种行为,是对行为的一种肯定固和强化这种行为,是对行为的一种肯定 。n n负激励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

6、 社会需要和组织目标时,通过批评、惩罚社会需要和组织目标时,通过批评、惩罚 等各种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并使其不再发等各种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并使其不再发 生,是对行为的一种否定。生,是对行为的一种否定。n n3 3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n n内在激励内在激励是通过是通过启发诱导方式启发诱导方式,激发人的主,激发人的主 动精神,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动精神,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 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n n外在激励外在激励则是运用则是运用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来制约人们的动来制约人们的动 机,以此来强化或削弱有关行为,提高员工机,以此来

7、强化或削弱有关行为,提高员工 的工作意愿。内在激励着眼于调动人的内因的工作意愿。内在激励着眼于调动人的内因 ,带有自觉性的特征;外在激励则倚重外因,带有自觉性的特征;外在激励则倚重外因 ,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二、内容型激励理论二、内容型激励理论n n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探讨什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探讨什 么因素能够使一个人采取某么因素能够使一个人采取某 种行为种行为. . n n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n n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n n成就激励理论成就激励理论( (一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尊重需要社交社

8、交( (归属归属) )需要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需要层次需要层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来的,是提出最早、影响最大的激励理论。1 1、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n n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n n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n n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 一层次的需要一层次的需要n n在一定的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发挥在一定的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发挥 主要的作用。主要的作用。n n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

9、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 需要发展以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需要发展以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 只是对行为的影响力量减轻而已只是对行为的影响力量减轻而已 。2 2、需要层次与管理对策、需要层次与管理对策需要层次需要层次激励因素激励因素管理对策管理对策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工资、奖金工资、奖金 各种福利各种福利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工资和奖金制度;贷款制度;医疗保健;工资和奖金制度;贷款制度;医疗保健;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住房与福利设施等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住房与福利设施等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职业保障职业保障 意外事故的防止意外事故的防止雇佣保证;退休养老金制度;意外保

10、险制度;雇佣保证;退休养老金制度;意外保险制度; 安全生产措施;危险工种的营养福利制度安全生产措施;危险工种的营养福利制度 社交需要社交需要友谊友谊 (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的接纳团体的接纳 组织的认同组织的认同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 建立协商和对话制度;建立协商和对话制度; 互助金制度;团体活动计划;互助金制度;团体活动计划; 教育培训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尊重需要尊重需要名誉和地位名誉和地位 权利与责任权利与责任人事考核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人事考核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 表彰制度;责任制度;授权表彰制度;责任制度;授权自我实现自我实现 需要需要能发挥个人

11、特长的环能发挥个人特长的环 境境 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破格晋升制度;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破格晋升制度; 目标管理;建立攻关小组提倡创造性工作目标管理;建立攻关小组提倡创造性工作3 3、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n n马斯洛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划分为五类,并指马斯洛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划分为五类,并指 出人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这出人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这 基本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n n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可能会有不同的起主要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可能会有不同的起主要 作用的需要。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目前对职

12、作用的需要。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目前对职 工起主要作用的需要,以便有效地激励他们工起主要作用的需要,以便有效地激励他们 。 n n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 精神的两个方面。特别是在物质方面的需要精神的两个方面。特别是在物质方面的需要 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方面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方面的需要能 起到更持久的激励作用。起到更持久的激励作用。 4 4、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n n马斯洛认为已满足的需要一般马斯洛认为已满足的需要一般 不再起大的促进作用,但满足不再起大的促进作用,但满足 的意义不够明确。的意义不够明确。

13、 n n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先后次序不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先后次序不 尽相同。尽相同。(二)双因素理论二)双因素理论n n双因素理论是双因素理论是19591959年由美国的赫兹伯年由美国的赫兹伯 格提出的,又称为格提出的,又称为“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保健保健 因素因素”理论。其主要内容有:理论。其主要内容有:n n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 意的因素是不同的。意的因素是不同的。n n保健因素与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 有关有关, ,而激励因素则与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工作本身的特点 和工作内容和工作内容或或内在因素内在因素有关。有关

14、。n n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工资工资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工作条件工作条件 公司政策与管理者公司政策与管理者 监督监督 地位地位工作本身工作本身 成就成就 赏识(认可)赏识(认可) 责任责任 个人成长与发展个人成长与发展传统模型与双因素模型的区别传统模型与双因素模型的区别传统模型:传统模型:满意满意不满意不满意双双因素模型:因素模型:满意满意没有满意没有满意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满意不满意没有不满意没有不满意满意满意不满意不满意 传统的传统的“满意满意 不满意不满意”观念

15、是不确切的观念是不确切的双因素理论的贡献双因素理论的贡献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要调动职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要调动职 工的积极性,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有必要的物质利不仅要有必要的物质利 益和合适的工作环境等益和合适的工作环境等,更要注意对,更要注意对 人人进行精神鼓励,进行精神鼓励,对职工的工作成绩对职工的工作成绩 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尽量使职工的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尽量使职工的 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职工的成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职工的成 长、发展和提升提供机会。长、发展和提升提供机会。双因素理论的不足双因素理论的不足n n赫茨伯格所调查的对象赫茨伯格所调查的对象代表性不够代表性不够。 n n

16、不同的人(特别是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人(特别是不同阶层的人), 对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不对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不 一样的。一样的。 n n满意与不满意都不是绝对的。赫茨伯满意与不满意都不是绝对的。赫茨伯 格未能提供衡量满意与不满意程度的格未能提供衡量满意与不满意程度的 标准标准n n满意与生产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满意与生产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成就激励理论是成就激励理论是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年代麦麦 克莱兰克莱兰提出的。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提出的。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 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下, ,人们有三种主要需要人们有三种主要需要, ,包括:包括: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社交需要 (依附需要)(依附需要)(三)成就激励理论(三)成就激励理论成就激励理论成就激励理论n n成就需要成就需要: :指根据适当标准追求成就的指根据适当标准追求成就的 驱动力驱动力, ,是该理论的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n n权力需要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