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477799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烤烟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随着烤烟生产的持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由于过去烤烟生产不注重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给烤烟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1.病害愈来愈严重,造成烟农减产减收由于产烟区相对稳定,连作田不断增多,肥料用量增加,病原菌对环境适应能力增强,抗性逐年衰退等,几种主要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其中以花叶病、青枯病为典型。2.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重一是在农药施用方面,由于连年连作,病害加重,农药施用技术落后等使药剂浪费严重,化学防范范围扩大,农药用量增加,从而使病虫害增强了抗药性,新的变种和变异株系生成,大量天敌遭到杀伤,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严重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

2、产品。二是烤烟化学肥料施用量逐年增加。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烤烟的化肥施用量逐年攀升,有机肥施用量逐年下降,肥料垂向淋溶的加剧,损失了肥力,污染了地下水源。三是在烘烤过程中,烤房需要大量的煤和柴,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四是地膜残留污染日趋严重。全国烤烟地膜栽培达 1045.08 万亩,使用地膜达 2.61 万吨,由于难以回收,农田中的残留地膜逐年增加,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聚乙烯塑膜不断增多,阻断了土壤的毛细作用和植株的根系发育,在某些严重地区已出现了减产的负面效应,成为亟待解决的生态保护问题,形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五是烟株残体不能及时带出田外销毁,使病原残体残留在田间,

3、引起农作物病害加重。上述污染对土壤、水源、空气等农业生态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影响。3.土壤结构性变差由于连年连作,栽种作物少,造成病虫害加剧、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梅活性的变化等,土壤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孔隙少、容量增加、通气不良、土壤板结等物理性状的恶化。4.产量质量下降、香吃味变差由于不注重走生态发展之路,病害加重,土壤板结、结构性变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造成烟株矮小,有效叶片数减少,顶叶狭小,烟株株型呈塔形。同时还引起烤烟打顶前根系生长受阻,土壤肥料难以充分吸收;而打顶后因烤烟顶端优势被取消,引起根系的二次生长高峰,使大量的根系生长,导致烟株后期吸氮

4、过多,根系合成烟碱过多,烟叶烟碱含量偏高,总氮偏多,烤后油分差,含钾量低,刺激性加大,香吃味变差。现代卷烟产品要求朝着“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的方向发展。烤烟生产要持续稳步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卷烟产品的发展方向,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提高烟叶的香吃味、降低焦油含量、减少危害性。具体要求如下:1.加大耕作制度改革,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这是我国烤烟生产必须走的一条路子,先进烤烟生产国巴西、津巴布韦等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耕作制度:巴西烤烟轮作一般为四年一个循环,方式为烟草-玉米-豆类-牧草-烟草;津巴布韦烤烟全部实行 4 年轮作制,即:烟草-季谷物-两季草-烟草,以减少病虫害,恢复地力。而我国轮作面积

5、和年限都处于较低水平,XX 年全国种植烤烟1132.05 万亩,二年轮作面积只占 28.5%,轮作年限短,面积少,造成发病严重,全国仅病虫害损失每年就达1015%,而美国、巴西等发达国家一般年份病虫害所引起的损失多在 35%。实践证明,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可大大减少病虫害损失。根据广东省五华县烟草公司调查,青枯病发病率新地第一年为 0.06%,连作第二年为 6.5%,连作第三年达 67.8%。此外,烟草轮作有利于烟叶增产增质。在水旱交替的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得到调节,土壤疏松程度明显得到改善,保持和提高了土壤肥力,能够改善烟株的长相,使植株变高,叶片数增加,顶叶开片程度变好。

6、许多专家认为,造成我国烟叶质量不如国外的重要原因是没有针对烤烟来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国外种烟一般旱地多,前作基本安排旱作,这样能使土壤疏松、土壤过多的氮养分得到充分吸收,为生产优质烤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东南烟区实行水旱轮作,虽然能减少病虫害,但对土壤的改良是不利的。前作期内由于农田长期淹水,造成土壤板结,犁底层更加坚硬,不利于烤烟根系的生长。笔者认为要实行水旱和旱旱轮作相交替,前作要安排耐连作,根系发达,消耗氮多而消耗磷、钾少的旱作物,实行三年二头或四年二头栽烟更为合理。2.加强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无公害烟叶生产生产“无公害”烟叶,提高其可用性和安全性,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一致要求。由

7、于肥料用量不断增加、病害加重、用药量增加、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等,严重防碍了烟叶的安全性,对烟叶、卷烟出口带来了严重后果。XX 年国家局提出要推行无公害烟叶生产,并在昆明进行了探讨和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得到改善,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一是对主要病虫害进行抗病育种研究,推行抗病品种。二是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三是根据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实行病虫害生物防治。如在虫害防治方面,利用烟青虫齿唇姬蜂为主的天敌,抑制烟青虫的大量发生,利用芽虫天敌芽茧蜂、异色瓢虫、大草蛉等防治芽虫。在病害防治方面,利用生物制剂 SRS、田间喷施对赤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8、目前对烟草赤星病预防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还有宝利安,利用拮抗菌 B-9601 芽孢杆菌、农用链霉素以及生物制剂 Q201 防治青枯病。四是控制用药量,严禁使用烟草违禁药品。烟叶“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控制农药使用量、农药品种数、无机化合物和重金属量。五是注意田间卫生,认真淘汰病株、病叶、捕杀害虫。六是设立病虫监测点,用测报指导防治。3.减少农业污染,采取一系列保护环境措施一是烤烟烘烤要全部采用烧煤,以“煤代柴”,减少森林破坏,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地膜覆盖要积极推广使用光解膜,减少残膜;三是采收完后要及时拔除烟蔸,拿出田外,晒干后及时焚烧,在育苗前要清理烤房碎叶残物或田间烟株残体;四是控制化学肥料用量

9、,增施有机肥。4.种养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要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是要加大轮作力度,改善土壤结构。二是要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三是要在酸性土壤中增施白云石粉或白云石灰,提高土壤的酸碱度;在碱性土壤中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磺,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四是在烤烟前茬作物田里,增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五是发展立体经济农业。按照烤烟生态规律调整农业结构,其努力方向包括三个层次:在种植业内部实现由“粮食烤烟”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烤烟生产实现由单一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转变;在烤烟产业结构中实现由单一农业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方向的转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