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民币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046981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人民币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走进人民币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走进人民币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走进人民币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走进人民币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人民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人民币(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设计生产的。1948年 12月 1日开始发行,1955 年 5月 10日停止流通,共 12种面额,62 种版别。首批设计的 7个券别票样是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查批准的。因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涨,没有发行辅币,也没有发行金属硬币。历史地位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唯一的合法货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币制混乱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票面特征由于受战争环境和解放初期经济困难

2、等条件限制,这套人民币采取多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制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因此票面图案的主题思想不突出、不明确,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场景、名胜古迹等;钞票种类多,面额种类差别大,最小面额 1元,最大面额达50000元。票面“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是当时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应南汉宸之邀题写的。印制特点解放区印钞厂承担了大部分票券的设计和印制任务。解放后接管京、津、沪、汉、渝等大城市的印制厂也先后承担印制任务。印制技术从石印、凸印(脚蹬圆盘机)、胶印、凹印到胶版、凹版套合均有,油墨、纸张就地取材,导致印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钞票相当精美,有的比较粗糙。发展历程 (一)成立

3、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47 年夏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地方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重大胜利。从全国总的形势看,陇海路以北各解放区已经巩固,而且逐渐连成片。各地区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而货币币制不统一、货币的比价不固定成了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也给野战军的机动作战造成巨大困难。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以后,各解放区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并且逐步连成大片。 1947 年 10月 24日,中共中央批准华北财经会议决议,华北、西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之间首先进行了货币统一工作和兑换比价,使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币按固定比价统一流通。1948 年 12

4、月 1日,华北人民政府布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晋绥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自 12月 1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币作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1948 年 12月 7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社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币”。社论指出:“人民银行新币的发行,预告着解放区货币的进一步巩固和解放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解放区的货币配合着战争的胜利,迅速扩大它的流通范围,并将把蒋币驱逐到它的坟墓里去” (二)特点1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

5、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人民”两字说明这个钞票的性质,它是人民大众的,而不是某个官僚资本家的或某个财政金融寡头的。另一方面,它又表示出这种钞票的发行规模范围和格局。因为既称它是人民的,大众的,那就不是某个地区、某个部门、某个行业的,它必须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2.第一套人民币既是战时货币,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的货币,它首先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同时,又保证占领城乡市场和货币商品流通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货

6、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中国市场流通买卖的币制混乱历史。3.第一套人民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产物,其设计思想是以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典型实例作为选择图样的题材。票版的设计制作主要由解放区的印钞厂承担,奠定了我国人民币印制事业基础。京、津、沪、汉、渝等大城市解放后,也先后承担起支援解放战争的发展任务。但是,由于各解放区的环境和全国解放初期各种条件的限制,印制工艺技术条件不同,有石版、凸版、胶版、凹版,经历了从石印、凸印(脚蹬困盘机)到胶印为主,直到大面额钞票以凹印为主的发展过程。 第二

7、套人民币纸币于 1955年 2月 21日发行,共 11种面额,13 种版别。1957年 12月 1日发行 1分、2 分、5 分金属分币。这套人民币是在国务院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下完成的,面额结构合理,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具有统一完整的构思和艺术风格。主题思想分角币以交通运输、机械、发电为主题,1 元、2 元、3 元券分别采用天安门、宝塔山、井风山龙塬口等中国革命圣地为主题,5 元、10 元券以各民族大团结和工农联盟为主题。三种主题采用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使票券设计的政治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设计特点打破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格式,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新图样,构图庄重大方。票面尺幅按面额大

8、小依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由中国人民银行职员马文蔚书写。藏、蒙、维吾尔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种面额字样均为各族著名人士书写,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使用。防伪特征手工雕刻精致,提高了防伪性能。印制采取委托苏联代印 3元、5 元、10元券和国内自印 1元、2 元券及角、分辅币相结合。由于红色 1元券的油墨在流通中耐酸、耐碱、耐光等性能较差而改版改色,又由于种种原因,对 5元券也进行了改版改色,从而形成了过渡版的特点。发展历程第二套人民币的面额有 11种,其版别(原版)有 13种,其中 l元券图景设计基本相同,但是,其正背面是两种

9、不同的原版。改版 5元券主题主景相同但原版系重新刻制的。就这套人民币的颜色来说也有 13种,1 元券天安门图景有红、黑两种颜色,5 元券的颜色也不同。(一)历史背景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由于流通中的第一套人民币是战争时期印制的,是在“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的前提下完成的军事、政治任务,与新的经济建设形势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票面复杂,有 12种面额,57 种票券版别,难以识别真假。(2)票券面额太大,最大面额为 5万元,

10、在市场上的交换及会计账目的处理上都很繁杂不便,同时,50元以下的小面额钞券已失去作用。(3)假票多,由于战争用款紧迫,加之印钞技术设备、原材料等较为简陋,同时由于敌伪有计划进行伪造,因此市面假票较多,对人民币流通极为不利。为此,1950 年 4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请示政务院批准印制第二套人民币。(二)钞票设计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是按照政务院领导批示,精心组织,于 1951年 2月,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罗工柳、周令钊、王式廓等与印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张作栋、王益久、沈乃庸、武志章、刘玉山、高增基等共同研制。这套设计有统一的、完整的设计构思,其主要特征有: 1.票面图景的题材:要反

11、映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体现社会主义新的精神风貌和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一个券别的票面设计都体现出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2.整套设计的艺术风格式样:破除固定的四边框格式采用对称式新图样。雕刻防假技术经专业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试成“黑白线圈线”和“多色接线技术”,并成功地运用在改版 5元券上。3.背面构图:以深浅粗细线条纹样和彩带烘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摆列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象征新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书写“中国人民银行”和面额。4.图纹花边:装饰精细,线条流畅,阴阳光线显明。5.钞券颜色:按群众喜爱和习惯,主色分档调配,使各个票种有明显的区别,方便使用,便于识别,同时,又

12、按票券面额的不同和流通时间的不同,对油墨的防伪耐酸、耐碱、耐晒、耐磨等物化性能进行调配。6.印制工艺技术:为提高防假水平,按票券面额的大小,采用不同印刷工艺,即分券全部为胶版印刷,角券由胶版和单面凹版印刷,元券则为胶版和双面凹版印刷。 第三套人民币于 1960年 4月 20日开始发行,共 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 年 4月 15日发行 1角、2 角、5 角、1 元 4种硬币,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镍合金。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13、主题思想7 种纸币票面分别以“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钢铁工人”、“车床工人”、“女拖拉机手”、“纺织车间”、“武汉长江大桥”、“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为主题,集中反映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4 种新硬币的正面图案为“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角币背面为“麦穗齿轮”(象征工农联盟),1 元硬币背面为“长城”图案。设计特点正面图案突破了过去图案装饰的对称、边框形式,背面以花卉、草地、森林等景象为图案装饰。图案结构活泼、美观、大方,油墨搭配合理,色彩鲜艳、富丽,色调柔和、明快。防伪特征制版采用传统的手工雕刻与机器雕刻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复杂精细。印钞机

14、械从平、凸、凹三个方面都实现了专业化,印制工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印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 元、2 元、5 元采用定向不定位五星水印纸,10 元采用天安门图景固定水印纸,大大增强了人民币的防假性能。发展历程第三套人民币的面额有 7种,就其版别来说,有 8种原版,主要是 1角券图景设计主题虽然相同,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却有两种不同的原版。(一)为什么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55 年即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l959 年 1月 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向国务院上报关于人民币更换新版的请示,其理由有四:1.第二套流通的人民币是 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1952 年开始生产的,它只能反映一定历史

15、时期的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与当前我国大跃进形势比较,显得很不适应,因此,有必要重新设计和印制一套能够反映我国财政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水平的新版人民币,提高人民币的印制质量,使它更加耐用和美观,便利使用,又能降低成本,节约印钞开支。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有可能设计和印制一套技术水平较高的新版人民币,例如:在凹版印刷方面己经研究成功多色凹版;在胶版印刷方面,己试成 4色底纹接线机,即在一根线上可以印出 4种颜色;油墨的耐磨和耐光性能均有提高;高级造纸厂已建成,经过努力,印制出来的钞票基本上可以达到苏联代印钞票的技术水平。2.1958 年已经发现多起 1元券假人民币,防假斗争要依

16、靠发动群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技术水平的高低,不断提高钞票印制水平,造假就会更加困难。3.第二套流通中的 3、5、10 元券都是苏联代印的,考虑到这些大面额人民币迟早要由我们自己印制,现在既然有了条件,就应当争取自印,以利逐步提高技术,还可以节约外汇支出。4.第二套流通的 1角券和 5角券的颜色区别不明显,容易错用,10 元券(黑色“工农”图景)票幅太大不便携带和保管,人民群众对这些缺点,已提出改进意见。基于以上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认为有必要集纳国内外印钞事业的最新技术成就,重新设计和印制一套新版人民币。(二)新的机遇和挑战印制战线面临加快第三套新版人民币印制速度、提高质量和产量的严重挑战,压力很大,这是因为印制技术条件面临极其严重的实际困难,客观形势迫使印制工作要加快“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印制钞票的步伐,其难度集中反映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印制新技术、新设备尚未形成规模生产力;二是钞票纸尚处在试验试制阶段亦未形成规模生产力。为此,印制职工动员起来,加快印钞技术设备的技术改造,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