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6942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 年 6 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此次课程改革中,我们这个学科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科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它不仅

2、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在不断深化着人们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教育的认识,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即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今天在这里,受省学院的委托,把我在这几年教学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的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有不当之处,万望谅解。一、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先提出了观念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3、,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教师越是投入,越是负责,那么对学生造成的损伤、摧残可能就越大。“南辕北辙”,危害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终身。、重视小学科学技术教育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常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靠人掌握的,只有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谓“宗旨”,就是指小学科学课程要达到的目的。要把小学生培养成具有

4、科学素养的国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然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小学科学教育,并没有被更多人所重视,特别是没有受到各级各类教育领导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孩子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说的严重一点,阻碍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追求的只有升学率。升学率是学校评先、校长提升、教师晋级、家长追求的唯一目标。所以,很多小学的校长,在他们眼里看到的是语文、数学、英语。把这三门学科称之为主科,而我们科学学科被称为小科。主科可以让学校办一些特色,如写作、朗读、奥数、英语等特色学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而科学学科创

5、造不了经济效益,还需要学校不断投2入。所以个别的学校校长不重视科学学科教学,甚至认为我们的学科可有可无。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值得深思。1、重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保证科学课程的有序进行科学(36 年)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小学 36 年级,科学课程每周要开设 10 学时(三、四年级每周 2 学时,五、六年级每周 3 学时)。那么现在五、六年级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每周 3 学时的教学时数很难得到满足。我们来看看小学科学课程,在一些发达的国家有事怎样的待遇。美国政府在 1985 年开始着手制定新的科学教育发展纲要普及科学美国 2061 计划,(以下简称2061 计划)意图在 2061 年哈雷彗星再

6、次光临地球时(76 年光临一次),美国的科学教育能够实现2061计划所提的目标,即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使科学素养成为未来美国公民的一种内在品质。在2061 计划之后,1989 年针对成年公民出版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1993 年推出了科学素养的基准,具体指导学校的科学教育。1995 年底正式推出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由联邦政府支持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它的诞生,象征着美国科学教育开始向纵深发展。在这一标准中进一步阐述了“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已有能力描述

7、、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能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概而言之,美国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一种自觉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英国国家课程是 1988 年英国国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和国家标准。首次将科学课与英语、数学并列

8、为三门核心课程,规定所有 516 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法定的科学教育。还有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小学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大致已经有 1020 年的历史。他们认为,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必须从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抓起,应该把科学课和语文课、数学课一起共同列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至少在 10 年前,对 512 岁儿童实施科学教育必要性的争论,在发达国家已经达成了共识。我们国家的这次课程改革,把自然改为科学,这足以说明国家对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视。2、加强管理,稳定教师队伍科学学科的教学没有得到所有学校领导的重视,所

9、以,一些学校科学教师队伍很不稳定。一些学校在小学科学教师配备上,存在老、弱、病、残、孕等情况。有的学校安排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师、有的学校安排3的是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年龄偏大一点的教师、有的学校是安排怀孕的女老师、还有的学校安排的是处在哺乳期的老师临时担任。每次检查时,学校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今天没有能上课的理由。我们在基层学校听课的时候,发现一位素质很好的科学教师,然后我们就会不惜一切来一遍遍地听课、评课、指导、培养,当他们一旦有一点名声,学校马上就安排去当班主任去,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家长的注意,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所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有远见的校

10、长应该重视科学课程的。3、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在“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师的配备” 中明确规定,“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乡镇中心以上小学要按照国家仪器配备目录一类标准配备,村级小学也要达到二类标准。学校应为教师自制教具和学具提供物力和财力保障,支持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标准中还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原有的自然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或改建为科学教室,其间设置科学参考书籍、图册、图片,各种常用工具和制作材料,学生收集来的各种废旧包装容器,小生物角

11、、沙盘模型及学生制作的各种标本。此间科学教室即可以作实验室,有作为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也是工具库、材料库及成果展览室,是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天地。这些都是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和要求的,但是就我们全省而言,又有几所学校能够满足课标所要求的呢?我想应该是寥寥无几。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实验室都没有,又严重的缺少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教学很难得到保证。在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的科学老师,自己动手制造实验教具、收集实验材料,精心的设计、准备,尽职尽责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但是,就现在的实验教学的实际,还是有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对实验活动的兴趣很高,但是实验的计划性、目的性不明确。科学课的

12、实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均来源于此。课前总是有很多同学会向老师询问今天做不做实验的问题,当学生听到有实验活动,总会发出异口同声的欢呼。每当学生走进课堂,那怕是只看到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也会爱不释手,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人人在动手,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

13、。在研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活动中,虽然老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放盐,争着搅拌。实验忙的不亦乐乎,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所以,我们的老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动手,一定要先让孩子们弄清楚他们动手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要有的放 矢。4、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要求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存在矛盾。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有些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开展实验。评价实验的标准是能否正确操

14、作实验,实验是否获得成功,在这样统一的指导下,一般学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得到基本的保证。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选择实验的材料,总的说来教和学的方式更为开放。在这样的情景下,就会使教师在实验的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困难,学生的研究课题的多样性造成方法的多样,需要材料的多样性。面对各种方法,如果不一一指导,学生在按照自我方法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就要依靠老师的灵活掌握了,根据时间和实验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上的倾向,合作实效性难凸现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

15、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要在科学课堂上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注意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小学阶段一般提倡组成 4 至 6 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实验由班干部或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同学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学生以“玩”为主要目的,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看似

16、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收效甚微。我们的孩子缺少合作的意识,更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孩子理解合作的意义,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中国人、犹太人、诺贝尔)、课外探究不主动,延伸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很多科学实验活动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以解决,需要课外继续开展。同时,一些和课堂实验相关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课外进行操作和实践,可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由于受到课堂是学习主阵地的传统意识的影响,学生总是把学习活动停留在课堂上,因此离开课堂主动开展实验的习惯很难养成。在学习了溶解的知识后,布置学生在课外再去做土块、石粉、面粉、酱油等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实验,虽然是人人能够开展的实验,但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实验。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察实验的项目,难度就更加高,如对气温的测量、观察一杯水的蒸发、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等,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