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468710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南京电大继续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南京电大继续教育学院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公共课 统筹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学习目的和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提出了构建和谐 社会战略构想,面对新的理论和新形势、新环境 ,正确理解,在工作中去深化,并将之转化为 自觉的实践是最终目标。主要内容1、经济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2、统筹城乡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区域发展5、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 1、一次在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一次在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 化,形成了发展中

2、国家和和发达国家。化,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和发达国家。 2 2、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低、 贫富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非市场的集中体制、非市场的集中体制、 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 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低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低下 交通通讯落后交通通讯落后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 ?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以后,如果不解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以后,如果不解 决上述问题,对内不能凝集全体人民,形成共决上述问题,对内不能凝

3、集全体人民,形成共 同的意志和行动,对外则可能继续成为发达国同的意志和行动,对外则可能继续成为发达国 家的附庸。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发展。家的附庸。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发展。由于对发展的内涵和目标理解和认识上的不由于对发展的内涵和目标理解和认识上的不 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 结果。结果。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发展观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发展观 1 1、以经济增长为基本标志的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基本标志的发展观“ “发展发展” ”这一概念最初被经济学家定义为这一概念最初被经济学家定义为“ “经济经济 增长增长”

4、 ”。这一发展观表现为以协民生产总值、对高速这一发展观表现为以协民生产总值、对高速 增长目标的热烈追求。后果是:环境急剧恶化增长目标的热烈追求。后果是:环境急剧恶化 、资源日趋短缺、人民福利水平下降、发展最、资源日趋短缺、人民福利水平下降、发展最 终将难以持续。终将难以持续。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发展观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发展观 2 2、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标志、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标志法国学者佩鲁提出的: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法国学者佩鲁提出的: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 、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内容,因、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内容,因 而发

5、展是而发展是“ “整体的、综合的、也是内生的整体的、综合的、也是内生的” ”。这种发展。这种发展 观认为把发展看作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观认为把发展看作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 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多维度的发展观已经得到了很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多维度的发展观已经得到了很 多国家的广泛认可。缺陷: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多国家的广泛认可。缺陷: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没有关注到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影响没有关注到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发展观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发展观 3 3、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

6、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 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 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 础上。础上。 含义:含义: 突出的是发展,最终消除贫困。突出的是发展,最终消除贫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分割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分割 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

7、消费方式 突出突出“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的发展观为世界各国正确看待发展、如何发展的发展观为世界各国正确看待发展、如何发展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 但在实践中不可绝对化。但在实践中不可绝对化。 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观的演化趋势经济发展观的演化趋势 1 1、发展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发展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2 2、从机械增长观向有机增长观转变、从机械增长观向有机增长观转变 3 3、从破坏性发展向生态发展转变、从破坏性发展向生态发展转变 4 4、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8、 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衡量与路径经济发展的衡量与路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 会的过渡过程。会的过渡过程。著名现代化问题学者何传启教授把世界现代化的进著名现代化问题学者何传启教授把世界现代化的进 程分为经典现代化(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程分为经典现代化(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发展工业经济为基础第一次现代化:发展工业经济为基础 第二次现代化:发展知识经济为基础第二次现代化:发展知识经济为基础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

9、会发展,必然要经过工业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必然要经过工业化 、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 。 1 1、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的内涵 狭义是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狭义是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广义是指:随着工业活动的持续增长和工业结构的不断广义是指:随着工业活动的持续增长和工业结构的不断 高级化,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逐步转向以工业及其他高级化,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逐步转向以工业及其他 非农产品为主的社会演进进程。非农产品为主的社会演进进程。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

10、,必然要经过工业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必然要经过工业化 、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 。 2 2、工业化的模式、工业化的模式 自发的与自觉的工业化模式自发的与自觉的工业化模式 市场推进的和行政推进的工业化模式市场推进的和行政推进的工业化模式 倾斜式和均衡式工业发展模式倾斜式和均衡式工业发展模式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为主体)和以非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为主体)和以非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的工业发展模式主体的工业发展模式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工业化模式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工业化模式 内源性和外发性工业化模式内源性和外发性工业化模式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3

11、 3、城市化的内涵与意义、城市化的内涵与意义城市化是城市化是“ “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 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及城市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及城市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 有助于有助于“ “三农三农” ”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 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能产生经济发展上的聚焦效益和规模效益能产生经济发展上的聚焦效益和规模效益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途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12、的重要途 径径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4 4、市场化的内涵与衡量标准、市场化的内涵与衡量标准市场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市场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 持续增强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演变过程。持续增强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演变过程。 一是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市场化一是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市场化 二是企业与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二是企业与政府行为的市场化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回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一直在进行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一直在进行现代化道路的探

13、索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有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有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与 实践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存在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存在着 (1 1)经济结构问题)经济结构问题 (2 2)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3 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 (4 4)区域发展差距加大)区域发展差距加大 (5 5)加大生态环境破坏)加大生态环境破坏 (6 6)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第四节第四节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

14、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为本质和核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为本质和核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全面性、协调笥和可持续性是基本要求全面性、协调笥和可持续性是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理论与实践深化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理论与实践深化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 科学发展观与应对风险和挑战科学发展观与应对风险和挑战 科学发展

15、观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物质条件积累的结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物质条件积累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第四节第四节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 变的国际形势、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变的国

16、际形势、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 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不完善、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不完善、 民主政治还要加强、精神文明还要推进,它们自身发民主政治还要加强、精神文明还要推进,它们自身发 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相互之间不协调等因素。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相互之间不协调等因素。第一章 经济发展目标与道路的选择第四节第四节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 想:加快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