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作概述.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468486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工作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消防工作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消防工作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消防工作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消防工作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工作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工作概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工作概述消防工作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火的认识一、火的历史人类用火与发生火灾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本世纪 30 年代,我国古人类学家在 XX 周口店遗址发现用火遗迹后,60年代又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县的西候度遗址等处发现了人类用火的证据,说明 200 多 XX 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天然火种的能力。距今 17XX 以前,XX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到了新石器时代,摩擦生火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古籍中记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就是对这一进步的反映。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了火并丰富着用火的经验。例如,用火煮食、取暖、照明、狩猎、驱兽、耕种、制陶、冶炼等等。从普罗

2、米修斯盗天火的传说,到化学家拉瓦锡(ALlauvoisier,17431794)揭开火的本质;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航天技术的空前发展,火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也使人们在认识和利用能源上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福兮祸所伏。火在有益于人类的同时,也常常给人类造成了灾难与痛苦。正如古人所说:火“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我国有关火灾情况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孔子著春秋和左丘明著 1626 年 5 月 30 日),XX 城内王恭厂(制造枪、炮、火药的兵工厂)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地中霹声不绝,火药白焚,烟尘障空,自昼晦冥,凡四、五里”,“倾屋万计,毙人三千余”

3、。从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火灾看,自然方面的原因有雷击、地震和某些物质的自燃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失火、放火、战争等;而且与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民俗、建筑布局和耐火等级等情况密切相关。所以,自从人类发现和学会了用火,加强对火的管理与火灾作斗争就同时摆在了人类的面前。用火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火”即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二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燃烧则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而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而消防是伴随火灾而产生的。在我国首次出现“消防”一词是 1903 年,当时由日本传来“消防”的含义是消

4、弥与预防火灾、水患等灾害,直至辛亥革命后还称为“消防火灾水患”。本世纪 20 年代前后,仍称灭火与防火者为“消防火灾”。后来约定俗成,“火灾”二字被省略,“消防”才具有目前预防和扑灭火灾的含义。二、燃烧学说在古代,人们对火有各种认识。例如,我国五行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古希腊四元说中的“水、土、火、气,古印度四大说中的“地、水、火、风”,都有“火”。在古人看来,火是万物之源。由于科学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那时人们不可能揭示火的本质。随着科学的发展,火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就迫使人们想要弄清火的本质。于是,许多人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因而也产生了种种对燃烧现象的解释,

5、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一)燃素说这是 17 世纪到 18 世纪,在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该学说认为:(1)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元素就是燃素;(2)所有可燃物都含有燃素,并且在燃烧时将燃素释放出来,变为灰烬,不含燃素的物质不能燃烧;(3)物质在燃烧时之所以需要空气,是因为空气能吸收燃素。燃素说在欧洲流行了一个世纪,曾解释过许多化学现象。但是,它的建立不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因而不能解释全部的燃烧现象,也必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许多人也曾对它提出怀疑,但较长时间没有解开这个谜。(二)燃烧氧学说1774 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丽,在实验室制

6、得了氧。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斯特丽发现氧的基础上又作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对所有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推翻了当时流行已久的燃素学说,提出了关于火的氧化理论燃烧氧学说,并于 1777 年公布于世。该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同时发光、放热。燃烧氧学说的建立,使燃烧这一自然界之谜才真正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燃烧氧学说仅能解释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但这一反应是如何进行的,要经过哪些步骤,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还未能给予解答。(三)链锁反应理论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化学动力学的发展,自由基(链)反应理论问世。这一理论无疑对燃烧学是一个很大推动。许多从事燃烧研究的科学家对这一理论

7、非常感兴趣,他们把链反应理论应用于研究燃烧动力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等人创建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的链锁反应理论,这就解决了燃烧的历史问题,使人们对燃烧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燃烧的认识还将不断完善和深化,从而必将促进消防科学的飞速发展。第二节消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一、消防工作的意义消防工作,是人们在同火灾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工作,它具有安全保障的性质。在我国,消防工作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消防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消防工作取得了

8、很大成就,旧中国消防事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显著改观。消防法规逐渐完备,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普遍建立起来,群众性防火灭火工作得到显著发展,具有相当灭火实力的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群众义务消防队遍布广大城乡,消防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比较完整的消防科研和消防器材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因而在全国人口逐渐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了大量火灾的发生,成功地扑灭了许多重大火灾,保障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俗话说:“水火无情”。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灾害之,具有很大破坏性,火灾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各地火灾案例充分说明,进一步加强同火灾的斗争,做好消防工作

9、,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物资财富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石化企业和高层建筑、地下工程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愈来愈繁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这就要求消防工作必须加速改革和不断加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消防工作跟不上保卫社会进步的需要,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国内外产生不良影响。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纵火,是他们惯用

10、的一种手段,做好消防工作对于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安定,也是很重要的。在发生外敌入侵的战争时期,消防工作还要担负战时消防保卫的繁重任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危害,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和科研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物资财富不断增长和集中,石油化工、天然气等

11、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生产和生活中的用火用电越来越多,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如果消防落实不力,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给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会给公民的生命带来重大危害。1993 年 8 月 5 日,广东深圳市安贸危险品仓库因危险品混存发生大火,造成了 15 人死亡、873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 25 亿元的特大恶性火灾;又如 1977 年2 月 18 日,新疆建设兵团伊梨地区农垦 61 团俱乐部,在放映电影时因小孩燃放鞭炮引起火灾,烧死 694 人,烧伤 160人,创建国以来火灾死亡人数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 1950 年至 1996 年这

12、 47 年间,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3195 亿元,被火灾夺去生命的就有 145849 人,伤 271535 人,共计死伤 417384 人,平均每天 24 人在火灾中伤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而又富于革命传统的国家,大量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如若惨遭火劫,将会造成不可挽救、无法弥补的损失。我国建国以来最为惨重的文物火灾,要数 1994 年 11月 15 日吉林市博物馆的银都夜总会大火。这把大火使黑龙

13、江省博物馆在吉林市巡展的一具长 11m、高 6.5m 的恐龙化石化为灰烬,3XX 多件文物、石器、陶器、服饰、书画以及40 多年来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档案、11000 余枚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内外的珍贵邮票、9.73 万册 1909 年至今的科技文献及中外文刊物等,全部烧毁;还烧毁建筑物6800m2,其中夜总会的 1860m2 建筑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 671 万元,文物损失难以估价。由此可以看出,做好消防工作对保护和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革命传统和教育后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三)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战争中,“火攻”是打

14、击对方的一种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据记载,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 99年),李陵则命令部下焚烧本军近旁的草木,使之不被延烧而自救。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等都是擅长火攻的军事家。如诸葛亮的借 XX 火船烧毁曹营就是火攻的一个典型战例。在现代战争中利用火攻就更加多见。如朝鲜战争开始不久,美国侵略军对新义州进行了一次空袭,投掷了大量凝固汽油弹,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根本无法施救,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部分房屋被烧光,炸死和烧死无辜平民三万多人。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观念,对战时消防要有充分的估计,必要的防范。对于火灾危险和政治影响大的工程,要充分考虑战时措施。(四)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我国是世界上

15、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多数省市都发生过地震。仅 1966 年的邢台地震到 1976 年的唐山地震 10 年间,全国就发生了 10 多次 6 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强烈的地震,不仅会使房屋倒塌,人畜伤亡,而且震后往往次生火灾。1975 年 2 月 4 日,辽宁省营口、海城地区发生 73 级地震,造成 26 处起火,震后人们所住的防震棚因用火用电不慎,在短短的 56 天里,又发生了 XX 多起火灾,死伤几百人。在国外,震后火灾也很严重。如 1923 年 9 月 1 日,日本东京和横滨之间发生 82 级地震。横滨五分之一的房屋倒塌,同时有 208 处起火,由于消防设备和供

16、水管道被震坏,无法施救,使横滨市被大火烧了三天两夜,东京市烧掉了三分之二。据统计,这次地震火灾共烧毁 447000 幢房屋,有 56000 人被大火烧死。由此不难看出,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对抗震防火的具体措施应在平时的防火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如对建筑工程采取抗震措施,选择适当的固定和移动灭火设施,加强防震棚的防火管理等。(五)打击纵火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在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破坏活动,放火即是他们进行破坏活动的手段之一。如在 1989 年的动乱中,XX 人民商场被歹徒纵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7021 万余元。据消防部门统计,1987 年至 1996 年 10 年间全国共发生纵火火灾 32182 起,约占全国这十年火灾总数的84,其中 1996 年全国纵火案达 3232 起,占火灾总数88。分析这些纵火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敌对势力和对社会不满的敌对分子选择重要部位纵火破坏,刑事犯罪分子为销赃灭迹纵火及诈取保险费纵火。2在一些地方由于拜金主义盛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使得心胸狭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