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462321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局面和儒家的形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是前人的基础上、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是前人的基础上从低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的。从低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的。2 2、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3 3、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共同发展。相互碰撞共同发展。 4 4、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阅读课文,完成学习与 评价填空选择题。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密切配合老师,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4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学习过程中要

2、紧密结合必修一、二的内容第 1 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成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知道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百家 争鸣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 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的形成;了解 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思想。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思想。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 斗艳的局面. 为什么当时中国能孕育出为什么当时中国能孕育出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局面?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1. 形成的社会原因:经济上: 政治上:阶级条件思想文化上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 封建私有经济迅速发展。分封制崩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2. 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3.历史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贡献(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思想核心:“仁(爱人)政治上: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教育文化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创办私学,著书立说思考讨论: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 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

4、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联系现实,请谈谈你的感想或者认识。2、孟子的思想政治:“仁政”、“民贵君轻”伦理:“性本善” 3、荀子的思想政治:“仁义”、“君舟民水”伦理:“性本恶”4、儒学的发展: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的 思想有何异同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思想家 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政治思想异伦 理课后完成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道,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福祸相依庄子: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2、韩非子的思想:以法治国3、道、法两家思想的历史影响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形成的社会原因、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孟荀的思想,蔚然大宗)三、道家和法家

5、 (老庄、韩非子的思想)巩固新课1、(2002年上海)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 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2002年文综)“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 意义主要是A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 思想基础AB3、(2002年上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A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深刻 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士”

6、阶层在社会政 治生活中的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B C D A5、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的是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孟子B6、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有教无类”A B C D B7、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 出了( )A系统的“仁政”思想 B“民贵君轻”的思想C”人性本善”的思想 D轻徭薄赋的思想B8、孟子和荀子在对于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 )A观点相同,说法有异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C 观点不同,目标不同D 互相借鉴,互相补充B春秋战国时期

7、,铁犁牛耕的推广铁农具牛耕历史现场 儒家学派: 孔子、孟子、荀子“百家”流派代表道家学派: 老子和庄子墨家学派: 墨子法家学派: 韩非子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 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三岁时父亲逝世。 对儒家 学说进一步发展,被称为 “亚圣”。“孟母三迁” 、“孟母对织”、“孟子 受教免休妻”等就是流传 下来的关于孟子的故事, 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孟子仁政学说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荀子“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道、法两家思想的历史影响道家学说:法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思想家 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仁 (爱人)仁政仁义政治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伦 理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