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56955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生态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微生物生态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微生物生态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微生物生态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微生物生态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生态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生态学(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第一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二节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三节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第八章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硫循环其它元素的微生物转化磷循环 铁循环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1. 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2. 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3.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4. 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5. 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行者碳循环碳在生物圈中的总体循环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降解作用 呼吸作用 发酵

2、作用 甲烷形成 光合作用CO2+H2OCO2+CH2O醇有机酸CO2+H2CH4光合作用发酵作用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碳在生物圈中的总体循环氮循环 自然界中的氮素循环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固氮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 硝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生物体有机酸NO3-NH4+NO2-NON2O大气 N2同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固氮同化作用还原作用自然界中的 氮素循环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据7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球生物圈每年生 物固氮达1.7108吨,其中草原3.5 107吨,林地4.0 108吨,海洋3.6 108吨,其它土壤0.6 108吨。根 瘤菌属每年可为每公顷土地固氮达250Kg。硝

3、化作用(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nitrification) 定义: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 而成为硝酸态氮的过程。过程:两阶段(1)由亚硝化细菌参与,铵 亚硝酸;(2)由硝化细菌参与,亚硝酸硝酸。意义:是自然界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农 业无益。氨化作用(氨化作用(ammonnificationammonnification) 定义: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氨的作用。 含氮有机物的种类:蛋白质、尿素、尿酸、几丁质等。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种类:Proteus vulgaris(普通变形杆菌) ,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Clost

4、ridium putrificum(腐败梭菌)。 分解尿素的细菌:Sporosarcina ureae(脲芽孢八叠球菌)和 Bacillus pasteurii(巴氏芽孢杆菌)。 分解几丁质的细菌:Bacterium chitinophilum(嗜几丁杆菌) 等。 意义:含氮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降解才能被植物利用。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定义: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过程(广 义)。狭义的反硝化作用仅指由亚硝酸还原成N2的过程。条件:厌氧(淹水的土壤或死水塘中)。 菌种: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菌。如: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Ps. stutzeri

5、(施氏假单胞菌 )、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脱氮硫杆菌)以及Spirillum (螺菌属)和Moraxella(莫拉氏菌属)等。意义:土壤中氮元素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田中施用 化学氮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5%左右。另外可以利用水生 性反硝化细菌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硫循环生物体 有机硫SO42-H2S原素S硫酸盐还原脱硫作用硫氧化作用硫氧化作用同化作用异化性硫酸盐还原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硫的氧化 硫酸盐还原 有机硫化物的矿化(硫化氢释放)其它元素的微生物转化有机质的分解作用 无机离子的固定或同化作用 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的氧化作用 氧化态还原态的还原作用陆生生境的

6、微生物 水生生境的微生物 大气生境的微生物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生物性酶 腐的控制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微生物群落一、微生物群落 种群: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 同种个体群,种群是组成群落的基本部分。 群落:一定区域内或一定生境中各种微生物 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和功能单位。互生 共生 竟争 寄生 捕食 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偏害作用 种群的相互作用互生 两种生物可以独立生活。也可以形成松散的 联合,对一方有利,或双方都有利。 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的互生关系 微生物与人及动物间的互生关系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 固氮碳源微生物与

7、高等植物之间的互生关系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为微生物提 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植物发达的根系改善了土 壤结构,水分和空气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 长。 微生物与人及动物间的互生关系某些种类微生物在数量极少的情况下对人及动 物物体是有益的。一般不会致病。共生两种微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相互 为对方创造有利条件,有的达到了难以分离的 程度。生理上相互分工,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 构,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地生活。微生物间的共生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体菌根微生物与动物共生微生物间的共生-组成: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单细胞藻类(绿藻 ,蓝藻)共生组成一种植物体。地衣结构:有些种地衣真菌无规律地缠绕藻

8、类细胞, 另一些种地衣真菌与藻类形成一定层排列。当地 衣繁殖时,表面生出珠状粉芽。其中含有少量藻 细胞和真菌丝,粉芽脱离母体。 生理: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已形成特殊形态的整 体了,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真菌异养生活,藻类 制造养料,真菌提供水分、无机盐供藻类光合作 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体菌根根毛根瘤菌侵入线已侵入的根瘤菌根瘤根瘤的形成过程微生物与动物共生微生物和昆虫的共生 瘤胃共生发光细菌和海洋鱼类共生牛羊等反刍动物,草是主要饲料,但它们本身没 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微生物帮助分 解,使纤维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的糖类。 竟争 一种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通过产生 某些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能 抑制

9、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毒 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寄生 一种生物能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 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叫寄生。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细菌间:一种细菌可以寄生在另一种细菌体内,如 食菌蛭弧菌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菌体内。真菌间:一种真菌寄生在另一种真菌间较普遍。寄生物先分泌毒素,引起寄主活力衰退,然后再 缠绕致死。 有些寄生真菌不分泌毒素,由菌丝将寄主的菌丝 紧紧地缠绕起来,再由接触部位侵入寄主菌丝内吸 收营养使之死亡。 还有些寄生真菌将菌丝或吸器伸到寄主真菌丝内或 寄

10、生菌丝与寄主菌丝接触,溶解寄主细胞膜,吸取其 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很普遍,这是植物发生病害的 重要原因。 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或染病微生物发病后,出现变色,组织坏死, 萎蔫和畸形等症状。 能引起植物病害的有真菌、细菌、病毒等。 植物病害以真菌病害为主,占。细菌性植物 病害占。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微生物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寄生引起人与动物的传染病 常见的畜禽传染:炭疽病,口蹄疫,猪瘟,鸡瘟病等病原微生物寄生在有益的动植物体内会给人们造成经 济损失,寄生有害在动物体内,则对人类是有益的, 可以加以利用。猎食原生动物以水体和土壤中的细菌,

11、放 线菌,真菌的孢子及单细胞藻类为食 ,这种关系即为猎食关系。二、陆生生境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 放线菌 真菌 藻类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的影响因素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源、源、能源。 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4、土壤p值范围5.58.5之间。 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 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 7、适宜的渗透压。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细菌 生物量:单位体积内活细胞的重量。 每克肥土可含亿个细菌。 以每亩半尺深耕作层土壤重30万计,细菌活重 约100450斤。 放线菌多分布在有

12、机物较丰富的碱性土壤中。(几万-几百万)/克土壤 土壤中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由于菌体大,其生物量与细菌接近。真菌 真菌主要分布在接近地面的土层中,以丝状体和孢子 体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几千几十万个)/每克土壤。由于菌体粗大,其生物量不低于细菌,放线菌,为 0.6mgg土壤,菌丝最长可达40米。如酵母在果园土 壤里含量几十万个g土壤。 藻类和原生动物 藻 类 (万个克土) 原生动物 (万个克土) 纤毛虫,鞭毛虫、肉足虫等为主,它们以其它微生物 和有机物碎片为食,对其它几类微生物的数量起调节 作用。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的影响因素土壤深度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有机物含量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碳源对微生物分布

13、的影响酸碱度影响微生物分布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耕作土壤中,细菌湿重约90-225kg;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2%计算,则所含细菌干重约为土壤有机质的1%左右。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 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若按生物量计算则各种微生物的生物量基本相当。微生物的水域环境水中无机盐 水中有机物 p值 温度 光线三、水生生境的微生物淡水中的微生物海水中的微生物淡水中的微生物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毫升 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3个/升 我国相关法规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规定:加入液态氯或次

14、氯酸盐海水中的微生物平均含盐量:3.5% 、密度大、渗透压高、冰点低。 微生物组成: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多嗜盐、河口处有耐盐 菌; 形态:多有鞭毛,常见多形性、可变为球形、弧形、丝状及 螺旋状,个体小; 生理:兼性厌氧,生长慢,能在低营养下生活,常产色素, 分解蛋白质能力强,解糖能力低,多嗜冷,对热敏感; 分布:不均匀,与水深成反比,0-10米少;10-50米 呈上升变化;50米以下数量减少;海底沉积物上多; 常见菌种:假单孢菌、弧菌、螺菌、无色杆菌、黄杆菌清水型水生微生物洁净湖泊和水库,微生物数量少(10-103/ml),以化能自养型 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主,部分腐生细菌,如色杆菌、无色 杆

15、菌和微球菌等;霉菌中如水霉、绵霉等的一些种;以及单 细胞和丝状的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常在水面生长,数量较少 。以上微生物种类可以认为是水中的“土著”菌群。根据微生物对水生环境中的营养要求,将其分为三类:贫营 养细菌(1-15mgC/L)、兼性贫营养细菌(指一些在富营养培 养基中经反复培养后也能适应并生长的贫营养细菌)、富营 养细菌(10gC/L)v 类型及环境情况: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 池水、阴沟水;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 水等,有机物含量大增。v 微生物数量和类群:数量: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型水 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

16、物含量达到107108个;类群: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纤毛虫 类、鞭毛虫类和根足虫类等原生动物,还有一些随人畜排泄物 和病体污物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v 繁殖及后果: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 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 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 疾病的流行。腐败型水生微生物水的自净作用q 污水中的微生物在污水环境中大量繁殖,逐渐把水中的有 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它们的数量随之减少,污 水也就逐步净化变清。q 水源的饮用价值:良好的饮用水细菌含量应在100个/ml以 下,当超过500个/ml时,即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更重要的 是水中的微生物种类,一般用大肠菌群数作为是否含有病 原菌的指标。 q 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中,存在着对有机或无机 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稀释、沉降、 吸附等物理作用,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