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53663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赏析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跟我来姚圩中学张志林第一讲一、知识盘点(一)诗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跟我来(二)诗诗歌的分类类五言、七言 绝句律诗古诗诗古代诗歌诗经楚辞 汉赋汉乐府魏 晋南北朝民歌建 安诗歌陶诗等文 人五言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形式)词曲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跟我来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 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 风景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 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

2、 格清新自然。 望 岳(杜 甫)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跟我来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多以山水田园风景入题,诗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或描绘山 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合污之志;或抒写田园生活,寄 托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 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山水田 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 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 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 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 跟我来田园乐(其六

3、)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即事感怀诗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抱负 、离愁别恨、思乡念友、感伤时事等情怀的作品。李白的行路难、白居易的观刈麦、苏轼的 定风波沙湖道中遇 跟我来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 么地方。 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 ,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 。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 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 ! 雪晓

4、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通过抒发对古人赞美与缅怀来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之情;或通过借古 讽今来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辛弃疾的南乡子京 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 坡羊骊山怀古等跟我来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 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 、王昌龄的出塞、李贺雁门太守行等均是 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跟我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

5、的器物,如旗、 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 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 、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 、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 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 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 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 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 强烈感触。既然是“换

6、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 感受吧?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 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 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 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 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 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 意更深。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 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 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 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

7、的忧怨?也许,还 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6、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 ,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 理想。常用手法:象征,比拟等。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菊(郑 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赏析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 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 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三、四两句是全诗 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 ,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

8、,饱含露水,湿润 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 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 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 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 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作者 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 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 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 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7、送别诗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

9、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 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 者的思想感情。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学过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送元二使安西 等。8、记行诗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羁旅诗。或描述个人游 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 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 行诗”,如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马致远的秋思 ,王湾次北固山下便不可视作山水诗。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 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

10、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 期未可期。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9、伤春闺怨诗 抒写闺中少妇青春易逝、芳华不再的伤春幽怨,对远 戍边疆的良人(丈夫)的思念;或写宫女孤寂的幽怨;也 有对忠贞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对爱人的相思。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寒 闺 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题为“寒闺怨”,闺妇的“怨表现在那些地方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 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

11、剪刀冰凉, 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 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 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天寒岁暮,征夫 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 受冻,岂能无怨?古代诗词欣赏八法突破标题法色调辨别法意象分析法关键词突破法 诗眼突破法链接经历法 含义领悟法注释突破法二、方法指导跟我来一)、 从诗词的标题入 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 情基调。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

12、湿处,花重锦官城。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 的关键。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 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 “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喜”虽未露面却“喜”意 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跟我来边词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诗歌首句是全篇总 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第二句用本该桃 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 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三 四两句仍紧扣“

13、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 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 词语。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 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 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二)、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 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 “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轩楹敞,无村眺望赊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树晚多花 。细细雨鱼鱼儿出,微风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户,此地两三家。 此

14、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 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 ,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 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 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跟我来三)、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 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 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 作品的内容。 跟我来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

15、符号、情感的 客观对应物。“意”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形象(人、物 、景), “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这些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28字,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断肠人”十一种景物,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 。作者借这些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凄凉悲伤的气氛, 抒发了他乡游子孤独寂寞的心绪和深沉的思乡情怀。 A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之情) 流水(时光易逝,岁月更替;比喻绵绵不

16、断的愁思) 斜阳(老年将至;或比喻内心凄凉) 浮云分类方式杨柳(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 忧伤。或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 无处不飞花”) 松菊梅(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萍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芳草: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2.植物类:3.动物类: 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猿(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 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浮萍、飞蓬、孤雁(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引起游 子思乡怀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