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5209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的反思东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大桥2007 年来,我县参加了由省特级教师徐远征所长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要素、基本要求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当年虽借用了“启发探究教学模式”的名词来构模,但却赋予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意义。在中期成果评比中,2008 年和 2009 年均荣获省一等奖。现将当年的构模思路简介如下,希望能为当前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模和用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作用。一、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构模思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和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方案。化学教学模式

2、是体现化学教育教学思想的载体,是教育教学思想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简明概括,对化学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教学模式就要重视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要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和知识的生成性质,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流程回归自然;要注重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发挥教学模式的功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模式构建的实用性和效益性。1 化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构建化学“启发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立足中国化学教学实际,融合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现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学理念的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利用与开

3、发的依据,理应成为我们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明确提出了化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要求课堂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 “都能

4、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见,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化学教学模式构建应该要:明确“一个宗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两个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适应“学科特点”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教学需要,达成新课程教学目标。2本主题的内容分析和教学要求本主题与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共同构成了化学学科知识系统的“骨架” ,属于概念性知识。这些知识是运用化学进行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对学习化学、应用化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

5、,学好本部分知识对于学好化学,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本主题包括四个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和物质组成的表示,主要体现了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像、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化学教材(人教版)对

6、本主题内容的安排来看,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的有关概念主要穿插在相关的知识之间,并在本主题中有一定的归纳;其它二级主题内容基本上成章节安排(主要集中在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中) ,同时安排了较多的“活动与探究” 、 “讨论” 、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等教学内容,还提供了较多的“图表” “资料” ,为“探究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由于本主题的内容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均较强,概念多,符号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难记、难懂、难理解。不少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的能力较差,不知道从具体物质的构成特点、变化现象和实验事实去分析归纳,类比理解概念。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从学

7、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不善于运用化学实验和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而是就概念论概念,不加分析地把定义或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无法实现课程目标。为此,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物质构成的有关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景”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 “探究” 、“实践”去“认识” 、 “理解”和“运用”概念性知识或工具性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探

8、究”过程中感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从而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获得挑战的经历和成功的体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本主题教学模式构建的设想新课程认为:教学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学生认识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主体因素) 、教师(主导因素)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构成。我省化学特级教师徐远征从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出发,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的六个基本要

9、素(对象要素、目标要素、关系要素、过程要素、方法要素、环境要素)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使各教学要素和谐统一的化学教学策略应该是:坚持“一个宗旨” ,实现“两个转变” ,落实“三维目标” ,做到“四个突出” 突出以启发为诱因,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发现;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组织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创新;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情感丰富,能力发展。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教师启发诱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人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产生的,学习往往也是从某个“问题”或者隐含着某个问题的某种现象入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0、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性知识是在大量的化学现象、化学事实、化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概括抽象出来的,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本质特征的理性知识。它经历了“事实概括特征” 的生成过程。因此,学习概念性知识也要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本质“特征” ,获取理性认识“结论” ;通过对“结论”的“应用”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化学用语的“会读、会写、会用”目标,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全面理解概念的实质,内化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我们把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

11、堂教学程序设计成:问题探究结论应用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把学生“学”的过程相应设计成: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拓展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本质上讲就是“探究”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教师“教”的过程相应设计成:创设情景搭建平台组织交流提供问(习)题四个过程,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 “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主导作用;学生和教师的“交往互动”主要通过学习的信息 “反馈” 评价和教师的“启发” 引导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对概念性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获得的认识只能是感性的、片面的、肤浅的认识,必须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分析综合,才能“归纳概括”出“结论”

12、,获得理性认识,才能全面科学地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识。二、教学模式及其操作要求1教学模式示意图课堂教学程序: 问题探究 结论 应用学生(主体性):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拓展交往互动 启发反馈启发反馈 启发反馈 启发反馈教师(主导性):创设情景搭建平台组织交流提供问(习)题“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提炼出具体的探究问题,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究探”为主要策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的一种教学范型。该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实践的

13、学习过程,又体现了教师的“教”主要是创造条件,启发引导,点拨讲评,巩固拓展,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丰富情感;在教学中既着眼于结果(结论的得出,知识的内化,方法的获取,情感的发展等) ,更着眼于过程(强调情景的创设,问题的发现、提出和探究,归纳概括和应用拓展等) ,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规范”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是“启发” ,学生的行为主要是“探究” ,体现了“教”服务于“学” ,有利于实现教和学的方式的改变,真正落实“三维目标” ,融合“四个突出” ,符合对化学概念性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教学要求。值得

14、指出的是:学生的“探究”是指在课堂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的探究过程。它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师生互动,是一种广义上的“探究” 。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形式不只是动手做,而且更强调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即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思考。2操作概述本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成:问题探究结论应用四个,在每个程序中,对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注意事项问创设情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激发兴趣,唤起注意,1创设的情景力求真实、生动、直观、新奇而又有启迪性2

15、创设的问题要科学适度,要是学生感到困惑而又急于弄清题片、图表、模型、音像网络资料、乡土资源和已学知识的小结或复习中来创设学习情景,启动探究问题或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明确方向的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有具体明显的指向性3要注意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尽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生活实例和已有经验来创设学习情景4课堂上的探究问题提倡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但也不排除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给出探究搭建平台:根据问题的探究活动形式和进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或帮助来创建探究条件,营造探究氛围。如对于“实验”探究:要启发引导学生做出猜想,设计并筛选方案,提供必要的仪器

16、药品和实验操作示范,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得出并交流结论;对于“自学”探究:可提供必要的化学事实、实物、图片、图表、模型、音像等资料,帮助学生通过自学得出结论;对于 “活动”探究,可组织学生开展如说一说、做一做、辩一辩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结论;对于学生课后的“实践”探究(如调查或家庭实验) ,要给予必要的要求、方法指导和仪器药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围绕问题通过实验、阅读、思考、调查和讨论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来收集证据,获得对问题解决的感性认识体验探究过程,获取感性认识1搭建的“平台”要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三维目标”服务;要富有直观性、启发性和想像性;要有利于学生探究,训练思维,丰富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2课堂内的探究活动不应求全贪多,应该有所侧重,能突出1 个或多个要素的探究均可3对难度大的问题要进行分步递进铺垫和必要的点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