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笔记体小说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451140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笔记体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清代笔记体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清代笔记体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清代笔记体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清代笔记体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笔记体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笔记体小说(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 笔记体小说 探幽大头猫正文解读1曾伯祖光吉公,康熙初官镇番守备。云有李 太学妻,恒虐其妾,怒辄褫下衣鞭之,殆无虚日 。里有老媪,能入冥,所谓走无常者是也。规其 妻曰:“娘子与是妾有夙冤,然应偿二百鞭耳。 今妒心炽盛,鞭之殆过十余倍,又负彼债矣。且 良妇受刑,虽官法不褫衣。娘子必使裸露以示辱 ,事太快意,则干鬼神之忌。娘子与我厚,窃见 冥籍,不敢不相闻。”妻哂曰:“死媪谩语,欲我 禳解取钱耶!”正文解读2会经略莫洛遘王辅臣之变,乱党蜂起,李 殁于兵,妾为副将韩公所得。喜其明慧,宠 专房。韩公无正室,家政遂操于妾。妻为贼 所掠。贼破被俘,分赏将士,恰归韩公。妾 蓄以为婢,使跪之于堂而语之曰:

2、“尔能受我 指挥,每日晨起,先跪妆台前,自褫下衣, 伏地受五鞭,然后供役,则贷尔命。否则尔 为贼党妻,杀之无禁,当寸寸脔尔,饲犬豕 。”妻惮死失志,叩首愿遵教。正文解读3然妾不欲其遽死,鞭不甚毒,俾知痛楚 而已。年余,乃以他疾死。计其鞭数,适相 当。此妇真顽钝无耻哉!亦鬼神所忌,阴夺 其魄也。此事韩公不自讳,且举以明果报。 故人知其详。韩公又言:此犹显易其位也。 明季尝游襄、邓间,与术士张鸳湖同舍。鸳 湖稔知居停主人妻虐妾太甚,积不平,私语 曰:“道家有借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 衰,不能还丹者,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 ,与之互易。正文解读4吾尝受此法,姑试之。”次日,其家忽 闻妻在妾房语,妾

3、在妻房语。比出户, 则作妻语者妾,作妾语者妻也。妾得妻 身,但默坐。妻得妾身,殊不甘,纷纭 争执,亲族不能判。鸣之官。官怒为妖 妄,笞其夫,逐出。皆无可如何。然据 形而论,妻实是妾,不在其位,威不能 行,竟分宅各居而终。此事尤奇也。清以前笔记体 小说名著 明明 曹臣曹臣 舌舌 华华 录录 宋宋 吴处厚吴处厚 青箱杂记青箱杂记 宋宋 李昉李昉 太平广记太平广记 宋宋 洪迈洪迈 夷夷 坚坚 志志 宋宋 洪迈洪迈 容斋随笔容斋随笔 宋宋 苏轼苏轼 东坡志林东坡志林 宋宋 欧阳修欧阳修 归归 田田 录录 宋宋 陆游陆游 入入 蜀蜀 记记 金金 元好问元好问 续夷坚志续夷坚志 唐唐 马总马总 意意 林林

4、 晋晋 葛洪葛洪 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清代笔记体小说集 概览(1)冯起凤昔柳摭谈 邹弢之浇愁集 黍余裔孙六合内外琐 言 (璅杂记) 王韬 淞滨琐话 贾茗 女聊斋志异 朱梅叔埋忧集 王械 秋灯丛话 曾衍东小豆棚 吴炽昌客窗闲话 潘纶恩道听途说 杨凤辉南皋笔记 王明德记缢鬼 昭梿 啸亭杂录 蒋超伯南漘楛语慵讷居士咫闻录 许奉恩 里乘 钮锈 觚勝 沈起凤 谐铎 和邦额 夜谭随录( 霁园杂记) 青城子 亦复如是 长白浩歌子(尹似村) 萤窗异草 袁枚 子不语 许仲元 三异笔谈 乐钧 耳食录 俞鸿渐 印雪轩随笔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管世灏影谈清代笔记体小说 概览(2)徐锡麟熙朝新语 梁恭辰北东园笔录 诸晦香明齐

5、小识 陈康琪燕下乡脞录 郎濳纪闻 王端履重论文齐笔录 薛福成庸庵笔记 黄钧宰金壶七墨 李慈铭萝庵游赏小志 王韬瓮牖余谈瀛濡杂志 沈荀蔚蜀难叙略 青城子志异续编 俞樾 春在堂随笔 荟蕞编耳邮俞樾 茶香室丛抄 朱克敬 瞑庵杂识 梁章钜 浪迹丛谈 张大复 梅花草堂集 赵遵路 榆巢杂识 张和仲 千百年眼 郎廷极 胜饮篇 郝懿行 宋琐语 邱光任等澳门记略 大汕厂翁海外纪事 俞敦培酒令丛抄 佚名 謏闻续笔 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 徐士鸾宋艳清代笔记体小说 概览(3)程趾祥此中人语 沈初 西清笔记 张焘 津门杂记 阮元 石渠随笔 瞿昌文粤行纪事 彭遵泗蜀碧 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 顾铁卿清嘉录 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陆

6、以湉冷庐杂识 黄协埙淞南梦影录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百一居士壶天录黄向坚黄孝子寻亲纪程 边大绶虎口余生记 汪洪庆黄山领要录 恽敬 大云山方杂记 邹弢 三借庐笔谈 钱泳 履园丛话 黄汉 猫苑 尹元炜溪上遗闻集录 牛应之雨窗消意录 凉道人听雨轩笔记 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 姚莹 康輶纪行 许秋垞闻见异辞清代笔记体小说 概览(4)陆长春春饮楼宾谈 王澐漫游纪略 江日升台湾外纪 厉鹗东城杂记 王晫今世说 田雯古欢堂记 陈商祥蜀都碎事 佚名蝶阶外史 王士祯香祖笔记 池北偶谈 周亮工字触 张尔岐蒿庵闲话 刘献庭广阳杂记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石涛苦瓜和尚书语录 张潮虞初新志宣鼎夜雨秋灯录 闲斋氏夜谭随录 采蘅

7、子虫鸣漫录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毛祥麟墨余录 梁章钜南省公余录 归田琐记 退庵随笔 叶廷琯瓯陂余话 吹網录 阮葵生茶余客话 张培仁妙香室丛话 汪森粤西丛载 余怀三吴游览志 姚世锡前徽录 杨懋建京麈杂录 郑澍若虞初续志笔记体小说研究发展史笔记文献整理笔记文献整理 20世纪20年代 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1983年 扬州古籍刻印社重新整 理) 1990年 辽沈书社历代笔记小说汇编 1994年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 笔记丛刊 200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笔记小说文体研究笔记小说文体研究 1929年 郑振铎 1933年 姜亮夫笔记选 1940年 王季思中国笔记小说述略 笔记小说理论建设笔

8、记小说理论建设 1980年 刘知叶历代笔记概述周勋初 章群 笔记小说史研究撰写笔记小说史研究撰写 1993年 吴礼全中国笔记小说史1995年 陈文新中国笔记小说史 1998年 苗壮笔记小说史2003年陶敏、刘再华“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 “ “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 ”中 国 文 言 小 说笔 记 小 说传 奇 小 说志 怪 小 说“搜神”体“博物”体“拾遗”体“世说”体(琐言体)“杂记”体(逸事体)“笑林”体(排调体) 陈文新中国笔记小说史 志人小说(轶事小说)小说前形 态,并非 成熟小说笔记体小说 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 成熟标志:搜神记世说新语 概念界定:以人物活动为中心,采 取随事而记的形

9、式叙述人事或神怪 故事类篇幅精短的小说。清代笔记体小说兴盛的原因1 异族王朝大兴文字狱以钳制汉族知识 分子意识形态的发展;2 古典史学发展成熟,体例完备且官方 变相垄断修史;3 士族阶级崇尚文风由富丽华美转向质 朴冲淡;4 社会急剧动荡,文人出于表达忧患意 识的时代需要,抨击政府,揭露政治黑 暗与吏治腐败(晚清)。清代笔记体小说的杰出代表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17241805)子不语(新齐谐) 袁枚(17161797)谐铎 沈起凤(1741?)聊斋志异,是以遣辞胜;新齐谐,是以叙事胜;阅微草堂笔记,是以说理 胜。谐铎:追步聊斋,颉颃阅微。蒲松龄与纪晓岚 蒲松

10、龄:(16401715)号 柳泉居士,自称异史氏。出生 在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 商人家庭,祖上科名不显。幼 有轶才,19岁时一连考取县府 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此后 却屡试不中。一度应聘为知县 幕宾,但因违夙志,转年便辞 幕还乡,后长期在乡绅士家设 帐授徒,70岁撤教归里,翌年 援例成为贡生。 一生穷愁潦倒,多才多艺,著 作甚丰。所著有诗词、文赋、 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 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 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纪晓岚(17241805)24岁 中应天府乡试解元,因服母丧 闭门在家,专攻考据学,31岁 中进士,多次担任乡试、会试 考官,门生众多。曾发配新疆 ,后召回任四库全书总纂

11、 官。一度出任兵部尚书,五掌 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授为 内阁协办大学士,加封太子太 保,兼国子监事。卒后,以“敏 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 达”(嘉庆帝御赐碑文)归葬故 里。 精通诗文,博学而无所不通, 活跃在乾隆嘉庆时期的杰出的 诗人、文学家、评论家 、编纂 家。号称“河间才子”。聊斋志异的文学思想 赞扬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精神 抨击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 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丑恶嘴脸 歌颂社会底层人民善良高贵的美好品质阅微草堂笔记写作主旨 对聊斋志异的评价: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 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纪昀惟不失忠厚之意,稍存

12、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如碧云騢 ,不怀挟恩怨如周秦行记,不描摹才子佳人如会 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摈于君子云尔。 纪昀滦阳续录六笔记体小说的归属感历史上对古籍的第一次大规模分类整理历史上对古籍的第一次大规模分类整理 公元前26年(汉成帝) 七略七略 刘向、刘歆父子主持 搜辑 校勘 分类 编目六艺 诸子 兵书 数术 方技 诗赋 辑略 四部分类法历史初现(奠定四部分类基础)四部分类法历史初现(奠定四部分类基础) 西晋 荀勖 晋中经簿晋中经簿六略 四部 甲部 经书(六艺) 乙部 子书(子 兵 数 技)中经新簿 丙部 史书 丁部 诗赋(别集 文集) 四部体制最终确立四部体制最终确立 唐 隋书隋书

13、 经籍志经籍志 魏征 正式标注 经 史 子 集,再进一步细分为40多个类目 实际上,历代还有七分、九分乃至十二分法,但都不占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四分法可以较好的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此得到普遍认同,当 然,四部之下的类目历代仍有变动。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部备要 经经:儒家十三经 史史:记载历史兴废治乱、人物与沿革的历史书,以官修为主史记汉书 子子: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共十四类 集集: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子与史的争夺笔记体小说的归属感 子之将史,本为二说,然如吕氏淮南玄晏 抱朴,凡此诸子,多以叙事为宗,举而论之,抑亦 史之杂也。 刘知几史通杂述 小说,子书流也。然谈说理道,或近于经,又有类注疏者 ;纪述事迹,或通于史,又有类志传者。他如孟棨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