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440893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分析摘要:文章采用增加值结构、就业结构、贡献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构建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的数量变化及其特征,并发现第三产业的发展遭遇瓶颈效应,且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数量分析;行业结构;瓶颈效应产业经济学发展规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将由一、二、三到三、二、一的最终转化。第三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基于第三产业巨大的就业吸纳能力等特点,其健康发展对于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增加值结构、就业结构、贡献率等指标对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数量分析,说明第三产业的历史发展变迁。一、

2、第三产业政策发展演变中国第三产业起步比较晚,直到 1979 年才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表现为“农轻重”,严重影响了第三产业的正常发展。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仅为5.3。1979 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 21.4,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仅为 13,其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 80年代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学术界对第三产业进行了大量探讨,但是中间起起伏伏,矛盾冲突明显存在。直到1985 年 4 月 5 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

3、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该报告对三次产业作了明确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从此,第三产业出现在中国第五个五年计划文件中。整个 80 年代,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 12.3,高于 GDP9.3的增长速度,其占国内生产总之的比重也由 21.4提高到 31.3,就业人数比重由 13提高到 18.6。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期间也有一定起伏,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20 世纪 90 年代后,第三产业开始全面发展,其标志是1992 年 6 月 1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随后,政府又出台了系列重要举措,加强了第三产业的改革和引导。20 世纪 90 年代最初 5 年,

4、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 11.6,第三产业年均实际增长9.6。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年均上升 1.08 个百分点。20 世纪,第三产业的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倾斜以及竞争活力的提高都给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第三产业以新的面貌带动经济稳步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朝着主导产业的方向迈进。二、河南第三产业发展阶段数量分析从宏观政策的演变、质量、速度及结构方面来看,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第三产业缓慢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前,河南省第三产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占GDP 比重偏低。从纵向看,1952-1979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

5、62.222.815 变为 40.742.317,就业结构由89.784.45.83 变为 82.3510.097.55。28 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了 2 个百分点,就业比重仅增加1.72 个百分点。这期间,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虽然增加值由 5.4 亿元到 32.27 亿元,但是比重则基本没有变化。从行业结构看,1952 年、1957 年、1962 年运输、仓储及通讯业比重分别为 9.3、16.0、14.4,到1978 年其比重提高到 23.9。其特点是发展缓慢、比重偏小。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发展速度有所提高,这与当时开放前夕的舆论有极大联系。从比重上看,批零贸易

6、、餐饮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在建国后历史上是最高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阶段1、增加值结构、就业结构:1980-1990 年,河南省总体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第三产业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占 GDP比重逐年提高。从纵向看,1980-1990 年 10 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了 11.5 个百分点,就业比重增加 5.81个百分点。10 年间就业比重增加相当于 1952-1979 年就业比重增加量的 378。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说明第三产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吸纳能力、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横向相比,第三产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个期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平分秋色,第三

7、产业比重提高最快,呈高速度增长的态势,增加值由 1980 年的 41.49 亿元增加到 1990 年的 277.03 亿元。2、贡献率、生产率指标:从第三产业贡献率来看,平均保持在 38.72,同期贡献率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其中有六年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保持稳重有升的态势,第二产业则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1980 年、1981 年分别为 1788 元/人/年、1892/元/年,1990 年、1991 年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4831 元/人/年、5438 元/人/年,十年增长了 3550 元/人/年,年均增长 19.85,高出第二产业 11.9 个百分点。此阶段的特点是,高速度增长

8、,但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还处于量变阶段。3、行业结构:在此期间,由于当时统计制度还不健全,只统计了第三产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并且数据不全。1980-1990 年期间其发展速度很快,比重也达到了历史上的小高峰。从 1990 年开始比重有所下滑;批零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7.6、25.4、20.9,同样出现了历史上的高峰期,直到 90 年代中期后才又一次充满生机。第三产业都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时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活力以及政策上的倾斜。第三产业稳步发展阶段1、增加值结构、就业结构:1991-XX 年,改革开放这二十年,河南省第三产

9、业呈现出总量迅速增加但比重停滞不前的状态。从纵向看,1991-XX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 30.95118.1 变为 14.556.9:28.6。20 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基本上维持在 30左右,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总量上由 323.03 亿元增加到 XX 年的 5271.06 亿元,增加了 1531.89。三次产业结构由 69.28:16.34:14.37变为 XX 年的 48.79:26.8:24.41。8 年里就业比重提高了10.0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继续平稳发展,其就业吸纳能力逐渐得到体现。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绝对总量增加幅度为163,而比重基本不变,说明第三产业的变化还是处于量变

10、阶段,第三产业结构没有新的变化。横向来看,我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下游地位。XX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序为: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河南居最末位,与排名第一的安徽相差 10.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序为:湖北、四川、陕西、山西、山东、湖南、安徽、河北、河南,河南居最末位,与排名第一的湖北相差 15.6 个百分点。2、贡献率、生产率指标:第三产业贡献率年均27.95,比第二阶段下降 10.77 个百分点。1992 年、1993年、XX 年、XX 年的贡献率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于 1992 年、

11、1993 年分别为 6046 元/人/年、7274/元/年,XX 年、XX 年分别为 33621 元/人/年、37790 元/人/年。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分别为第三产业 1867.29元/人/年、第二产业 3586.5 元/人/年、第一产业 471.5 元/人/年。第二产业年均生产率为 29021.5 元/人/年,第三产业年均生产率为 18155.6 元/人/年,第一产业 4074.5 元/人/年。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总量结构、就业结构还是从贡献率、劳动生产率来看,河南省处于二、三、一的结构状态。与相关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比,河南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3、行业结构:进入 20 世

12、纪 90 年代以后,河南省步入经济快速发展轨道,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也愈发显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能力。河南第三产业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投资力度逐渐加大,总量规模成倍增加,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河南省第三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所占第三产业比重由 1991 年的20.8上升到 XX 年的 27.9、XX 年的 28.7,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社会服务业也基本呈现上缓慢

13、升趋势。XX 年底,传统的批零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合计为 48.3,比与我省相邻的河北、安徽分别高 6.0和 9.2 个百分点,依然保持了在第三产业中的基础地位。XX-XX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0.8、15.7、14.3、15.5、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幅分别为10.4、14.6、14.3、142、16.5,餐饮业零售额增幅分别为14.9、24.6、16.3、25.8、29.8,而同期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的增幅则分别为9.1、10.6、12.6、12.0、13.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增幅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增幅且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金

14、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依然相对缓慢,所占份额偏小。XX 年金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5.3,比河北高 0.2 个百分点。1999 年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增加值为 277.45 亿元,到 XX 年为 829.47 亿元。存款规模方面,XX 年至 XX 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18.1、12.9、15.9、14.9、9.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5.6、9.5、4.8、15.2、11.4。三、结论及建议第三产业的发展遭遇瓶颈瓶颈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束缚

15、。发展历史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宏观政策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如消费水平等外在环境的变化已经不能很好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政府要继续深入改革,优化其发展环境,放松管制,为其良性发展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二是第三产业的第二层次发展不足。第一层次边际贡献率已呈现负数,其发展已临近“拐点”,而第二层次贡献率较高,已经进入发展的“起跑线”,但是发展缓慢,成为制约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从贡献率、生产率指标看,河南省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态势三次产业增加单位就业人口对 GDP 的贡献率由一、二、三依次递增,三次产业 GDP 增加一单位对本产业就业人口的贡献率由一、三、二依次递增

16、。但是从贡献率、生产率指标来看,河南省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态势。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已经初步出现,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内部四层次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层次,保证第一层次的稳步发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构失衡河南省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占主导地位,而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小。其中,河南省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符合第三产业构成变动的规律,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降反升,明显不符合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新兴产业所占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其中以金融保险业最为明显。所以通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培育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和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通过产业创新,继续稳定传统产业的发展。人才的结构性失衡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第二产业特别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