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440844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沂水县拓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新路子就业环境好“候鸟”变“留鸟” 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沂蒙山区腹地,农业人口98.93 万人,占总人口的 89.3%,其中农村劳动力 59.6 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在前期充分保障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的基础上,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大力实施“富民、壮镇、强县”战略,不断探索劳动力转移“转方式、调结构”新思路,努力找准人口流入流出盈亏点、平衡点,变农村劳动力稳定性不强的四处外地打工为固定就业的县内就地就近转移,出现了就业环境美、“候鸟”变“留鸟”的新现象。到目前,全县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18

2、 万人。 一、工业拉动,拓宽转移就业主渠道 一是以招商促进就业。该县大力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庐山化工园区两个千亿元级园区,以此为载体筑巢引凤、借梯上楼,狠抓“招大引强、招强引精”,增强新上项目对劳动力的拉动力,引进了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培植起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XX年以来,该县新引进过亿元项目 202 个,其中过 50 亿元的1 个、过 30 亿元的 1 个、过 20 亿元的 3 个,实际到位资金262.7 亿元,为开发新的就业岗位拓出了强力的发展空间。二是以做大传

3、统企业促进就业。积极实施传统产业转调提升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根据县内食品、矿产、机械三大特色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特点,通过鼓励加大技改提升、自主创新等方式,做大做强一批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有力地拉动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截至目前,全县食品、矿产、机械三大产业企业发展到 1000 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8 家,中国名牌产品 7 个,山东名牌产品42 个,直接、间接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4 万人。其中,鲁洲生物集团由当初的糖果加工作坊发展为在全国设立 10 余家分公司的上市企业,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的龙头企业,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 5000 余人。三是以发展小微企业促进就业。出台了村镇

4、招商引资办法,充分利用镇村闲置场所,着力招引一批无违法、无污染、无危险、效益高的小微项目,现有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6000 多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 260 家,产值 16 亿元;制鞋及附属企业280 家,产值 8 亿元;油顶企业 187 家,产值 6.5 亿元,就地转移劳动力 6 万余人。 二、三产带动,开辟农民就业新领域 一是突显旅游经济带动作用。围绕争创全国旅游强县目标,抓住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建设机遇,提出了“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走出了一条从“沂水旅游现象”到“沂水旅游模式”的快速发展之路,“山东好客沂水情长”地域形象品牌进一步树立。目前

5、,全县有 2A 级以上景区 14处,居全省县域第一,其中 4A 级 6 处、3A 级 5 处,是全省A 级景区最多的县,旅游综合指标位居全省县域第三。在旅游业的强势带动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文化娱乐、餐饮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已发展旅游定点生产企业 8 家,开发农副产品、手工布艺等特色旅游商品 9 大类、70 多个品种;发展星级宾馆 10 家,旅行社 30 多家,农家乐旅游点 21 处,全县从事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农村劳动力达 2.6 万人,服务业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 17%以上。二是发挥商贸物流带动作用。把物流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和提升竞争力的综合配套产业来培植,

6、加快推进整合提升,先后引进建设了东方、九州、家家悦等一批组团连锁大型商贸物流载体,加快建设 3 个综合物流园区和 3 处第三方物流中心,有效拉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活跃了商贸经济。全县从事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维修服务等个体工商户 1.64 万家,从业人员 4.91万余人,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 4.1 万人。三是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就业载体功能。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立足“九五体系、山区水城”发展定位,加大投入,创新管理,城乡建管水平同步提升。仅XX 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 65 个,完成投资 24.6 亿元,开发片区 12 个;完成乡镇驻地建筑改貌 20 万平方米;建设、

7、改造农村住房 10347 户;实施“三上”工程社区 49 个。目前,全县有各类建筑队伍 2800 支,吸纳劳动力就业 3.2 万多人。 三、农业搭台,促进自主创业自主就业 一方面,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自主创业的能力。按照“扶持大的,改造老的,培植新的”的要求,坚持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多轮驱动,重点壮大发展优质粮食、蔬菜、花生、畜牧、林果等加工项目,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到目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 520 多家,板材加工业户发展到 4349 家,就地安置劳动力 4 万余人。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依托土地就地创业。鼓励农户依靠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家乐”

8、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旅游、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旅游项目,把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变成游客喜爱的观光旅游景区。先后开发了锦程千亩大樱桃观光采摘园、泉庄万亩桃花观光采摘园、沂蒙山茶文化园和沂蒙山酒生态文化园等一批生态观光农业项目,为大量年纪较大、脱离不开农业的农民提供了就地创业、就地致富增收的好机会。 四、机制引导,形成就地转移就业工作合力 一是健全就地转移引导机制。结合正在开展的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活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为民致富工程实施意见,将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为民致富工程重要内容,提出了 3 年就地转移 9 万劳动力的工作目标,责成人社等部门进一步加大用工信息在联户干部及农村层面的双向宣传力度,发挥

9、广大党员干部“连心桥”作用,对农剩余劳动力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本着“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积极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二是健全就地转移扶持机制。相继制定了关于规范“百户企业与园区企业”收费行为的通知、沂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万人创业带动就业工程”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凡自主创业或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享受当地招商引资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场地安排等方面相同的优惠政策。对新上项目的,乡镇、村提供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服务,从市场准入、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并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执行优惠标准。这些措施,扶持了一大批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催生的各类经济主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三是健全就地转移服务机制。积极开创农民工就地转移“绿色通道”,强化服务措施,积极实施免费培训、免费转移;简化手续,实行一站式、限时和承诺服务,为农民工创造宽松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同时加快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放开了地方城镇户口,加强了民营业户的保险扩面工作,目前,企业养老保险总数已达7.96 万人,解除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