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和放射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428413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核和放射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原子核和放射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原子核和放射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原子核和放射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原子核和放射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核和放射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核和放射性(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章 。第章 。教学基本要求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 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和应用。 理解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种形式。 理解射线剂量的定义及射线的防护方法。 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原子核的衰变类型。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第章 。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一、原子核的组成、质量和大小1.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2. 原子核的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常用原子质量单位u来 表示,规定:1u= =1.660 54010-27kg=931.5MeVc-2用原子质量单位来量度原子核质量时,其数值都接 近于某一整数即质量数A。质量数A是原子核的核子数

2、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3. 核素 一类具有确定质子数、核子数和能量状态的中 性原子称为核素。核素的符号表示: 其中Z为原子序数,即质子数;A为原子质量数,即核子数。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核素,它 们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上。同中子异位素 具有相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的一 类核素。同量异位素 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一类核素 。同核异能素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相同而处于不同能 量状态的一类核素。或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4. 原子核的大小 原子核的半径R与质量数A有关, 可用如下经验公式表示:式中R0为常数,其值约等于1.210-15m。若把

3、原子核看作球形,其平均核密度为: 将u及R0的数值代入上式得: 1017 kgm-3,可见原子 核密度非常高。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二、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1. 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具有的角动量习惯上称为核 自旋:2. 原子核的磁矩奇/偶核,I 为半整数;偶偶核,I 为零;奇奇核,I 为整数。(mI是核自旋磁量子数)式中g为原子核的g因子式中N称为核磁子。在空间z轴方向上的投影:在z轴方向上的投影:式中I 为核自旋量子数。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三、原子核的结合能及质量亏损1. 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组成原子核所有核子的质量 与原子核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2. 原子核的结

4、合能 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 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任意一个核素 的结合能E定义为根据质能关系,1 u的质量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 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3. 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即比结合能 越大,表示核子间结合得越紧密; 的大小可以作为核稳定性的量度。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 从图中可见,轻核和重 核的比结合能小于中等核的 比结合能。当比结合能小的 核变成比结合能大的核时, 将释放出能量。这是采用重 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两种途径 获得原子能的依据。4. 核力 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核力。 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四、原子核的宇称宇称是表征微观粒子运动特性

5、的一个物理量。 通常用波函数在空间坐标反演下的变换性质来表示 。当(r) = +(r)时,称粒子的运动状态具有 偶宇称(或称其宇称为正);当(r) = (r)时,称粒子的运动状态具有奇 宇称(或称其宇称为负)。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类型一、衰变质量数 A 209的放射性核素自发地放射出射 线而变成电荷数减少2、核子数减少4的另一种核素 的现象称为衰变。粒子即氦核。衰变式:Q为衰变过程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在数值上等于 粒子的动能与子核反冲动能之和。例如: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镭 226Ra放射出3种能量 的粒子,其中最大动能E1 对应226Ra放出粒子

6、到达氡222Rn的基态,E 2和E3分别 对应226Ra到达氡222Rn的第 一激发态及第二激发态。由 此可以确定222Rn的低激发态 的能级结构。例如:镭 226Ra的衰变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二、衰变-衰变式 :例如:60Co的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放射出射线(高速电子)或 俘获轨道电子而变成另一个核素的现象称为衰变。 它主要包括- 衰变、+ 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1. - 衰变 母核自发地放射出一个-粒子(普通电 子e-)和一个反中微子,而变成电荷数增加1、核 子数不变的子核。 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衰变式 :3. 电子俘获 母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而变成电荷 数减少

7、1、核子数不变的子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微 子。 +衰变式 :2. + 衰变 母核自发地放射出一个+ 粒子(正电子 e+)和一个中微子,而变成电荷数减少1、核子数 不变的子核。 由于在衰变过程中有中微子参与,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将在电 子、中微子和子核之间任意分配。因此射线能谱是连续的。 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三、衰变和内转换 衰变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在不改变其组成的 情况下,以放出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而 跃迁到较低能级的现象称为衰变。内转换 在某些情况下,原子核从激发态向较低 能级跃迁时不一定放出光子,而是把这部分能量 直接交给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的

8、束缚而成为 自由电子,这称为内转换,释放的电子称为内转 换电子。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 第三节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一、衰变规律由大量核素组成的放射性物质,其衰变服从统计规 律。在dt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dN一定正比于 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以及时间间隔dt,即dN = Ndt 设t=0时原子核数目为N0,则对上式积分可得t时 刻原子核数目N为:称为衰变常量这就是核衰变服从的指数规律,称为衰变定律。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二、半衰期1. 半衰期 原子核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 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即物理半衰期T 。T与一样,是放射性核素的特征常数,越大,T越小。衰

9、变定律式也可用T表示为:2. 平均寿命任一核素的平均寿命: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Te、T和Tb的关系: 3. 生物半衰期Tb 由于各种排泄作用而使生物体内 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生物半 衰期。生物机体排出放射性核素的规律,也近似服从 衰变定律式。 4. 有效半衰期Te 同时考虑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 ,使生物机体内放射性原子核数目减少一半所需的时 间。式中b为生物衰变常量、 e为有效衰变常量。衰变定律可改写为: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三、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称为该物质的放射性活度A。比活度 单位质量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 比活度

10、越大,该放射性物质的纯度越高。式中A0表示t=0时刻的放射性活度。在国际单位制中,A的单位是贝可(Bq),1 Bq = 1次核衰变 / 秒;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也用居里(Ci)。1 Ci = 3.71010 Bq。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例17-1 设一台60Co -刀初装时钴源活度为 6040Ci,使用5年后,钴源活度还剩多少Bq?其平 均寿命为多少年?解:60Co的半衰期T = 5.27a,已知A0 = 6040Ci 224 TBq,t = 5 a,将以上数据代入活度公式,得 5年后钴源活度为60Co的平均寿命为 = 1.44T = 7.6 a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四、放射性

11、平衡 级联衰变 许多放射性核素并非一次衰变就达到稳定 ,而是由于其子核仍具有放射性而继续衰变下去, 直到稳定核素而终止。设t=0时,NA=NA0,NB0=NC0=0。在tt+dt时间内 ,核素A、核素B衰变的数目分别为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放射性平衡 在级联衰变中,当满足一定条件下, 各代核的数量比与时间无关的现象。即TATB(或ATB,当母核(99Mo)与子核 (99mTc)达到或接近放射性平衡时,子核的放射性活度与 母核近似相等达到最大值,这时利用化学方法可将99mTc 分离出来,例如将99Mo吸附于Al2O3色层柱上,而衰变产 生的99mTc在Al2O3柱上吸附能力很弱,用生理

12、盐水洗脱 ,即可得到 洗脱液。 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例17-2 (1)从子核衰变表达式出发,讨论当A B时, 子核NB(t)何时达到最大值假设NB(0)=0?(2)对钼锝母牛, 一次洗脱后,再经过多少时间淋洗99mTc,得到的子核99mTc数 目最多? 解:(1)为使NB(t)达最大值,令t=tm时,得到由此可见,洗脱时间间隔最好在约23h,此时子核99mTc的放 射性活度与母核99Mo近似相等达到最大值;但在实际中为了有 效合理使用新鲜的99mTc,每天可以间隔46 h洗脱23次。(2)已知TA=66.02h,TB=6.02h代入上式,得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 第四节

13、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 电离和激发 、等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使原 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获得能量,产生离子对,这一过程 称为电离;若电子获得的能量只能使它由低能级跃迁 到高能级,则称为激发。2 .散射与韧致辐射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因受原子 核静电场的作用而改变运动方向,叫做散射;带电粒 子通过物质时,受到原子核的作用,速度急剧减少, 带电粒子的一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种 现象称为轫致辐射。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3. 射程和吸收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沿运动轨迹所经过 的距离称为路程,而路程沿入射方向的投影称为射程 。带电粒子的能量损失与粒子的动能和吸收物质

14、的性 质有关,所以射程直观地反映带电粒子贯穿本领的大 小。4. 正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高能正电子进入物质 后将很快慢化,然后遇负电子发生湮没,同时发出两 个发射方向相差180、各自能量均为0.511 MeV的 光子。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 光电效应 光子将其全部能量传递给物质原子的轨道 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 称为光电子),这一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光子与物质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2. 康普顿效应 光子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多为外层电子 )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 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

15、发生变化 ,这一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或康普顿散射。我国物理学 家吴有训在发现和研究康普顿效应中作出了重要贡献。3. 电子对效应 当能量大于1.022 MeV的光子从原子 核旁经过时,光子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转化为一个正 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 第章 。第十七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光子与物质的这三种作用形式与光子的入射能量 和物质的原子序数Z有不同的依赖关系:从图中可见,能量 低的光子和高原子序数 的物质,以光电效应为 主;中等能量的射线 以康普顿散射为主;电 子对效应主要发生在高 能光子和高原子序数的 物质中,但在能量极高 光子的作用下,较低原 子序数物质中,电子对 效应也不可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