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426734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1.2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三年7考 高考指数: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居住地2.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2)“二战”后。欧洲_大批集团性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 定居减少短期流动增加发达国家3.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_、战争、_等影响而迁移。(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自然灾害有计划有组织户籍管理改革开放【点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_、

2、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_也会起作用。2.经济因素:主要包括_、交通和通信等因素。3.社会因素:政策、_、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国际人口迁移 经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问题导引】1.请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2.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是什么?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矿产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 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 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

3、类生产、生 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 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 最基本形式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 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 而迁移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 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 城市的形成(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交通和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3)社会因素。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政治因素。因素对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社会 变变革战战争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 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 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 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 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 移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

5、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对点演练1】(2011海南地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

6、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判读人口流动的特点,根据东部沿海人口比重的变化判断出人口流动的方向并分析出其形成原因。【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反映出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的现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比重的上升是由人口迁入所致;伴随着人口的

7、自然增长,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迁出并不意味着人口的减少。第(2)题,现阶段引发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内地与沿海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人口的流动。人口迁移的影响【问题导引】1.人口的大量迁入对我国东部地区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主要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如下:1.对迁入地的影响2.对迁出地的影响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

8、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对点演练2】(2011福建文综)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年龄龄段(岁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60 700 8004559 1 600 5 0002544 2 000 30 0001524 2 400 27 500014 640 5 000(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

9、.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从解读人口迁移统计资料入手,分析迁移人口数量变化、迁入人口的文化素质、不同年龄构成等因素对该市造成的影响。【解析】(1)选C,(2)选B。第(1)题,具体分析如下:A项 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文化水平低,无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B项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以资源、科技、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为主C项 郊区迁入人口不断增多,促进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加快郊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项 迁入人口是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老龄化进程是减缓的第(2)题,从统计表中可知,大量劳动力的迁入,同时也伴随着014岁的学龄儿童迁入,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民工

10、所关心的重要事情,因而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为中小幼教师,解决学龄儿童教育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变式备选】(2010上海地理)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解析】性别比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标准。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的性别比由原来的200逐渐减小为100左右,表明该地外来人口中的男女比例趋于合理,给该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

11、来很大好处。由图2 可知,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有利于郊区城市化。答案: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人口迁移统计图表的判读【典例】(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

12、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C湖南 D河南【思路点拨】解答该题思路如下:(1)看曲线:对照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分析判断人口的变动情况,抓住一个关键词,即“持续”;明确两个概念,即“机械增长率”、“净迁入量”,学会从两条线的差值,看这两个数据的变化。(2)用结论:从两曲线可以判断人口迁入远多于迁出,结合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即可判断为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最有可

13、能的就是上海。【答案】(1)D (2)A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判读分析该类图示时,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1.读轴 即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含义,做到读图识变量。如上面例题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所占比重,说明迁入和迁出随时间而变化。另外要注意从材料或图名中获取一些信息,名称中可能隐含有重要信息。2.看线 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从而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曲线的

14、变化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再综合分析各曲线之间的关系,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上面例题中,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曲线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净迁入量逐年增加。3.抓点 即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外这些特殊点通常会与人口数据计算联系在一起,考查计算能力,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纵横坐标作垂线。如上面例题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图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

15、2008年最大。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据此回答1、2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广东省的常住人口由全国第三变为第一;而河南省则由第一变为第三。导致两省人口地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可能为(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出生率C.人口死亡率 D.人口的迁移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我国四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造成四地区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国家政策 B.婚姻家庭C.经济因素 D.自然灾害地区 变变化率(%) 东东部 2.41 中部 -1.08 西部 -1

16、.11 东东北 -0.22【解析】1选D,2选C。第1题,广东省为东部发达省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迁入的人口较多;河南省社会经济条件较东部落后,迁出的人口较多;人口的流动导致了两省人口位次的变化。第2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比重在上升,而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较大,这说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流动;导致我国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流动的原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条件好,收入高。3.(2012临沂模拟)下图为2010年某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变化图,该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D.使中心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解析】选A。外来常住人口流入郊区的数量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