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426492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立足于公共财政框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积极支持农业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业务创新,并在农信社改革、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对农村金融的直接干预政策以及农村金融自身的系统性缺陷,地方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 XX 年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逐渐推开,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有效支撑新农村建设。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我市农村金融总体情况我市农村金融基本情况。截至

2、XX 年底,我市共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11 家,村镇银行 3 家,政策性银行 1 家,7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开办了涉农贷款业务,全市金融机构县以下网点数已增加至 299 个。全市人民币涉农贷款余额 311 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28.6%,其中农户贷款余额 115.5 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 158.1 亿元;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余额 37 亿元。农村法人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 141.3 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 45.4%;涉农贷款比年初增加 22.2 亿元,占全部新增涉农贷款的 36.5%。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有关情况。截至 XX 年底,全市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主要包括村

3、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其中已开业的村镇银行 3 家,小额贷款公司 14 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 54 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 4.9 亿元;资本净额 1.69 亿元,资本充足率 29.9%,核心资本充足率 27.8%,无不良贷款。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14.1 亿元。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现行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造成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足。一是农村金融网点明显偏少。目前,我市县以下乡镇金融机构只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储银行和少量的农行银行机构组成,其他国有银行在乡镇都没有网点。二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主力军,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

4、活、资产质量较低、整体风险较高等问题。三是微金融机构服务范围较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较为缓慢,村民发展资金互助社运作不规范,且资本总额较少,难以满足乡镇、村级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三农金融服务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激励机制不够健全。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机构的信贷授权过于呆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层机构的经营活力。此外,三农贷款相对成本高、风险大,由于缺乏激励机制,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三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不完善。由于农村缺乏适度的竞争,农村合作

5、金融机构垄断经营,贷款利率上浮较高,农户贷款利息负担较重。信贷抵押担保发展缓慢尚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还款来源不稳定,没有可靠的担保人进行担保。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受农户贷款涉及面广、贷款额度小、农业风险大等多种因素,存在放贷难的问题。目前我市农村地区真正为三农贷款担保的机构少,难以发挥缓解“农户贷款难、金融机构难放贷”的信用补充作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一方面,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村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普遍滞后,社会信用文化缺失,部分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诚信度较差。另一方面,我市农村中小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贷款农户的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必备的金融和法律知

6、识。三、相关建议着力构建有效竞争、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一是拓展农发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农林牧副渔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二是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加快业务转型,积极开办农业贷款业务,贴近“三农”开展营销。三是继续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支农主力军作用,确保全市农村合作金融结构覆盖到每个乡镇。四是大力发展各类微型金融服务,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发挥微金融对“三农”信贷服务供给的补充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工作机制。一是尽快建立商业银行

7、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应利用信贷杠杆,引导重点农业企业走专业化、精加工、外向型的发展道路,并带动相关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引导,对涉农信贷投放比例较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支农资金不足的农村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再贷款、再贴现支持。三是进一步量化农发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比重,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架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改进服务方式。一是加快推出适合当前“三农”信贷需求的信贷产品,并在辖区内加以推广。二是探索满足“三农”发展需要的多种担保方式,积极开办仓库农具

8、、牲畜、高效农业设施、农作物收获权益、林权质押贷款等各类抵押质押业务,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三是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提高农户贷款满足率。四是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尝试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制度,探索专业合作社成员和非成员专业生产设施的联合抵押贷款方式。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环境建设。一是加强诚信建设。开展金融生态县、信用村镇、信用企业、信用户评选,把农业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充分发挥信用的激励和惩戒作用。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支农力度大、效果好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奖励,引导相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三是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业信贷相结合模式,既可以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抵御自然及市场风险,扶持其发展,又有利于保证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