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424922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某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XX 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之间,隶属 XX 市,北与临汾市浮山县、安泽县相连,西与翼城、垣曲为临,南接阳城县、泽州县,东靠高平市和长治市的长子县。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 150 公里 ,南北宽约 55 公里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全县总面积 2676.6 平方公里,辖 7 乡 7 镇,239 个行政村,9 个居民委员会,1378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12436人,其中农业人口 167485 人。 全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401 个,卫生医务人员 1337人,其中县级医疗单位 7 个,乡镇级医疗单位

2、19 个,村级卫生所 287 个,个体诊所 88 个。 全县共有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煤烟型氟中毒、布鲁氏菌病四种地方病,其中碘缺乏病分布在龙港、樊村河、郑庄、中村、土沃、张村、苏庄 7 个乡 14 个行政村;大骨节病分布在龙港、樊村河、张村、郑庄、苏庄、胡底、固县 7 个乡 24 个行政村;煤烟型氟中毒分布于全县 12 个乡。多年来,XX 县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始终坚持大卫生观念,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 XX 年被列为全省十五个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项目县以来,我们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

3、领导,狠抓落实,紧紧围绕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机构,开展了病情普查,规范了文档资料,设立了地方病展室,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一、政府重视,坚持“四个到位” 地方病防治工作事关群众身体健康,是一项惠及全县老百姓的大事,也是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XX 县十分重视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在示范县创建中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把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列为 XX 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听取示范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

4、时了解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卫生局长为副组长,农业、水利、盐务等 10 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组,负责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了相应机构,负责本乡镇示范县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各村指定专人负责本村地方病的防治与监控工作。县、乡、村三级地方病防治工作组织机构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示范县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责任到位。XX 年 11 月 23 日 ,我县召开了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启动会议,会上,市政府李章宏副市长与县政府陈改玲副县长签定了示范县建设目标责任

5、书,县政府陈改玲副县长与 14 个乡镇和 10 个职能部门签定了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也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逐级落实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责任真正落在了实处。三是资金落实到位。我县历来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每年都下拨一定的经费用于地方病的防治。今年我县加大了对地方病防治的资金扶持力度,把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作为 08 年五大惠民工程之一,下拨示范县建设专项经费 20 万元,专门用于地方病示范县建设,市地病办也给予了 3 万元的补助资金。资金的投入为示范县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督查考核到位。县委、县政府将地方病示范县建设工

6、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加大了督促检查力度,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组织县卫生局、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督导,检查各乡镇、各部门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李章宏副市长、市卫生局阎双县副局长、市地病办孙智渊主任以及市地方病防治技术指导组成员经常深入我县对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调研指导。省卫生厅地病处李贵处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王三祥所长十分关心和支持我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曾带领地方病防治专家组莅临我县,深入病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给予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营造氛围,开展全方位宣传 为了确保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7、,达到预期目的,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群众广泛参与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格局,我们按照XX 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全方位宣传工作。 1、政府领导带头宣传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地方病宣传工作,经常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地方病防治宣传。一是通过县电视台健康教育节目,主要领导开展专题电视讲话的形式进行宣传;二是主动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地方病防治宣传日、咨询日活动,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能够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讲解防治知识;三是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病区,调研地方病工作,关心慰问病区群众,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三防四改”、碘盐的储存、食用方法等。政府领导身体力行,带

8、头宣传,有力地推动了示范县工作的开展。 2、职能部门协调宣传 县电视台举办了防治碘缺乏病专题节目;教育部门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了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做到了教师、教材、课时、计划四落实,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有效宣传形式;农业、水利、畜牧、盐务等职能部门和单位都能够结合有关防治工作,上街头、下村庄、进社区、赴病区、入住户,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制作宣传版面、印发宣传资料、以会代训等形式,有效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为我们顺利开展示范县建设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卫生部门大力宣传 首先是加强对卫生系统内部的宣传。卫生部门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部门,卫生系统职工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力量。为此,我们

9、重点加强了对卫生系统职工的宣传力度。主要是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在全县各医疗机构悬挂一条开展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宣传横幅;办好一期地方病防治知识专栏;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地方病防治指南;举办一期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四个一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医务人员进一步认识到了开展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工作目标。主动把“示范县建设”工作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同心协力,积极参与,确保地方病防治示范县的有序开展。 其次是对广大公众广泛宣传。一是组织专业人员编印地方病防治指南两万册,印制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6 万份,分发到全县各乡镇、村、学校、机关和厂矿;二是在县电视台开办地方病防治知识专题节目 4

10、 期,在广大农村地区刷写地方病宣传标语 248 条,举办板报 500余期次。三是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了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卫生观念,做到了教师、教材、课时、计划四落实,并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实行一生带全家,通过学生向家长做好宣传。四是把地方病普查与上门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专业人员利用入村普查的机会,广泛宣传“三防四改”,“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等科学知识。同时,我们还在县城主要街道、两个重病区乡镇开展了地方病防治知识大型现场宣传咨询活动,总计出动人数 100 余人次,出动宣传车 10 台次,制作版面 40 块,悬挂宣传横幅 20 条,发放宣传

11、材料 2 万份,宣传、咨询、服务群众万余人。 通过以上广泛的宣传教育,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地方病防病意识进一步增强,理解、配合、支持和参与地方病防治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三、普查病情,严把“三个关口” 病情本底调查是开展地方病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示范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病病情本底调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加之我县地处山区,居住零散,给调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切实搞好病情调查工作,我们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严把三关。一是严把方案制定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煤烟型氟中毒、布病等四个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从完成时限、调

12、查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确保了地方病病情调查的顺利开展。二是严把技术培训关。县里组织对参加病情本底调查的县乡两级 60 余 名专业技术骨干进行了为期 2 天的集中培训,随即分赴 14 个乡镇对各乡镇参加调查的所有人员进行了再培训,使参加调查的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地方病的诊断标准、调查程序、操作方法、表格的填写等知识。三是严把入户调查关。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分成38 个调查组,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历时 50 余天,深入全县所有村庄、农户,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原则,对照方案要求,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据统计,全县地方病成人大骨节病共调查 119445 人,普查

13、率 87.1%,查出大骨节病患者 152 人,检出率 127.26/十万;716 岁儿童大骨节病共调查 15058人,普查率 80.1 %,查出大骨节病患者 5 人,检出率3.32/十万;碘缺乏病共调查 142632 人,普查率 85.2%,查出碘缺乏病患者 48 人,检出率 3.36/十万;成人氟骨症共调查 119146 人,普查率 86.8%,查出氟骨症患者 86 人,检出率 7.22/十万; 812 岁氟斑牙共调查 8809 人,普查率90.9%。查出氟斑牙患者 1102 人,检出率 12.5%。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尿碘、水碘、碘盐监测,检测 9个乡镇 8-10 岁儿童尿碘 108 人,

14、尿碘中位数为259.27ug/L;检测 9 个乡镇育龄妇女尿碘 108 人,尿碘中位数为 280.20ug/L;检测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 96 份,水碘中位数 1.01 ug/L;检测 9 个乡,36 个行政村,288 户居民户 288 份生活用盐,合格碘盐 287 份,不合格碘盐 1 份,碘盐合格率为 99.65%。 通过本底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齐抓共管,实行多部门联手 在示范县具体创建工作中,我县各职能部门在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下,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了“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综合治

15、理”的地方病防治新局面。卫生部门根据“示范县建设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地方病本底调查、资料收集整理,病情监测与治疗、防病网络建设、健康宣教以及阵地建设工作,推动了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全面开展。发展改革部门将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张峰水库库区移民与地方病病区移民相结合,共建成 7 个移民新村,移民搬迁 442 户、1768人,让居住在偏远山庄窝铺的农民走出了大山,远离了大骨节病区。农业部门与卫生部门合作,利用我县地理优势和基础条件,在全县大力开展天然气、沼气、秸杆气的推广使用和卫生炉灶的改良,使全县人民远离含氟煤烟的危害。畜牧部门针对我县畜间疫病流行情况,对羊群重点采取

16、“免、检、监、杀、消”相结合的布病防治措施。04 年至今,共监测奶牛、羊 21189 头次,扑灭布病阳性羊 362只,羊群布病免疫 116589 只,有效控制了畜间布病的流行。盐业部门在全县设立碘盐销售网络 500 个,严格食盐调入和销售管理制度,确保含碘盐质量。工商管理部门会同盐政管理部门每年对全县 14 个乡镇 500 个零售商店及饭店、机关、学校食堂进行拉网式检查,查处私盐、非碘盐,取缔违法经营户,使全县的含碘盐合格率达到了 99.3 %以上;林业部门在县退耕还林工作领导组的领导下,重点扶持大骨节病区,在三个大骨节病区乡镇广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04 年至今,总计实施退耕还林 3242.76 亩,涉及农户 185户,发放国家补贴 253.3 万元,不仅解决了病区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病区的生态环境。教育部门把地方病防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做到了有课表、教案及成绩测验,并通过学生使地方病防治知识向家庭、社会渗透、辐射,落实了“小手拉大手”的有效宣传形式。广播电视部门积极配合卫生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