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363519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S 页数:29 大小:5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你的工作方式work smar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果不想累得像狗,就得找到更Smart的工作方法 老板要你24小时待命,电话、e-mail随传随接;凌晨 两点,地球另一端的客户要你解决产品问题。 为什么时间总是不舍昼夜?为什么压力总是365天全年 无休?为什么下班后还是不能和工作划清界线? 工作与生活间究竟有没有平衡点?也许,问题不是因 为你不够努力,而是不够聪明。 Work Smart是有方法的,时间可以管理,压力可以和平共处,思考可以让你一次就做对。 压力管理 时间管理思考管理时间管理篇时间管理:管理你的目标 Work Smart,需要精准掌握时间价值,让工作效率最 大化。 时间管理就是目标管理,哈佛企管顾问公司专任讲师张志维分析。

2、如何Work Smart?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制订时间计划,掌握主动权,而非消极挨打响应; 事前规划和实际执行,同等重要;从掌握时间开始,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 时间管理的原则,在于主动掌握,而非消极响应,所 以事前规划和实际执行,同等重要。 能力强的人,懂得用很多时间思考工作计划,也从最 重要的事情开始动手。 聪明的企业,会运用绩效考核让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加 快效率,管理自己的时间,也就等于管理了员工的工 作绩效。 专家张志维 的十大时间管理招式 1.设定目标:做好管理的第一步,要先 设定目标,把事情依轻重缓急分配好, 如此,就能建立时间管理的架构。2.第一次就做对:每一件事如果

3、能第一 次就做对,除效率高,更能节省时间资 源,因为,解释是很花时间的。3.速战速决: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所以 要分秒必较;例如,在公务会谈时,要 速战速决,选择最快的方式沟通,如果 能打电话,就绝不写e-mail。4.养成做备忘录的习惯:随时用纸笔或 PDA记录下会议结论、处理事情的顺序。 5.及早开始:把所有的事全部列入规划, 不要为自己制造意外,愈能把事件纳入计 划里,时间管理愈成功。 6.降低变数:时间管理就是事前的规划或 长期的计划,所以把变量降得愈低,效率 愈好。 7.集中处理:根据统计显示,同类型的事 ,集中于同一个时段处理,效率较高,这 就是学习曲线效果。8.避开尖锋时间:凡是遇

4、到要排队的事,就 先避开,待离峰时间再进行。9.善用畸零时间:例如早午休时间,或是等 电话的时间,可以处理比较简单、快速的事 。10.留点时间多做思考:千万不能因为要处 理急事,便排挤掉思考重要决策的时间,所 以,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为自己安排 一个空白的思考时间,一方面检视自己的时 间安排,也可以让自己找出更多增进工作效 能的方法。 记住,如果你不为自 己的目标工作,就得为别 人的目标工作,所以,如 果时间管理能力不佳,那 么只有被别人管理的份了 。思考管理篇思考管理:管理你的大脑 Work Smart,要能管理大脑,利用系统化思考增加智 慧。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只做重大的决策

5、。不 过,太熟悉单一的习惯领域,最容易做出错误决策, 要不断扩大其它不同的习惯领域,变成不断衍生的脑 ,在危机来临时,自然能处之泰然。 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大脑的忧郁指数愈来愈高。 Think Smart,观念都在一念之间。即使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上,遇到任何挫折,只要想到,被拒绝是改进 的开始,就能将之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现任习惯领域学会理事长萧进益,他在任职联强国际 担任执行副总裁期间,就开始实验利用习惯领域 改变思考。 联强早期代理电子组件时,往往遭到拒绝。但是,当 时负责电子组件部门的萧进益,要求联强同仁开始正 向思考,先走出自己的习惯领域,向客户请益,藉以 发觉本身的不足之处,视拒绝为改

6、进动力的思考。 习惯领域理论强调,存在的东西是给懂得欣赏的人享 用的,因此,你要享受它而不是占有它,要把意念专 注于珍惜使用权(享有),而不过度执着于所有权( 占有)。 萧进益提出九个深度智能原理, 即是系统化了解自己及别人的习惯领域、 打开并丰盛自己的习惯领域,帮助我们有效 地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其理论与方法分别是: 习惯领域理论5、变与化的原理 8、循环进化原理 1、 低深原理 6、矛与盾的原理 7、痕与裂的原理 3、联系原理 9、空无原理 2、交换原理 4、对立与互补原理 1. 低深原理 理论:包容才能广阔。 方法:把自己当成大海、太阳,就像海洋能包容所有的 生物,就像太阳无所不在,只

7、有打开自己的领域,接纳 各种的可能,才能让自己丰富、广阔。 2. 交换原理 理论:交换才能丰富。 方法:三原色为什么可以相互构成缤纷的世界,七个音 符更可以变幻成千万首乐曲,所以只要把原本的假设、 前提或可能都拿掉、或更换、或合并起来,会产生各种 不同的发展。 3. 联系原理 理论:沟通,才能延伸。 方法:找出关键对象,了解彼此习惯领域的核心,建立 彼此相互的连系,例如网络能无限延伸,就是联系的力 量。 4.对立与互补原理 理论:对立的两极,常是互补及相互为用。 方法:失败与对立是互补的,有阳光的地方,一定也有 阴影,从对立的观点考虑,即使是错误也能获得新的看 法或创见。 5.变与化的原理 理

8、论:参数到了极端,就会转化。 方法:当理论或制度无法解决许多问题时,理论或制度 就会变化,就像水要变成冰块或水蒸汽,需要温度参数 到达某一个极限,才可能发生变化。 6.矛与盾的原理 理论:反向思考的作用。 方法:从矛盾切入,是分析判断事物的有效方法,试着 由结论或结果逆向思考,找出达成结论或结果的矛盾, 接受矛盾,突破矛盾。 7.痕与裂的原理 理论:裂痕是弱点,也是机会。 方法:善待裂痕;弥补裂痕,仔细观察存在的裂痕,推 敲此裂痕将因什么事而严重裂开,在组织里,裂痕常常 会导致兵败如山倒,无法弥补的大洞。 8.循环进化原理 理论:有谷底才有高峰。 方法:所有的事物,都会呈现上升、下降的循环,不

9、要 害怕从高峰跌到谷底,而是要思考如何创造另一个高峰 ,熟习并善用循环进化定律,才能洞察先机。 9.空无原理 理论:放空才能吸收。 方法:不要先强调自己的内行,大脑如宇宙,是无限宽 广的,有无限的潜能,但放空才能吸纳更多的不同,达 到真正的空无境界。 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把我们牢牢地控 制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懂得打破 习惯的疆界,就能在遇事时,立刻取出有 效的方法,解除自己及别人的压力和痛苦 ,创造喜悦和快乐。 压力管理篇 压力管理:管理你的疲劳 Work Smart,必须从管理压力着手,降低你的疲劳。 对企业主来说,新世纪的经营挑战,不再只局限于企 业营运,因为,在以人才为资本的知识

10、经济时代,只 有健康有活力的员工,才有机会带动组织创造产值。 当员工感到压力时,会产生包括失眠、紧张、不安、 焦虑、神经过敏、忧虑、不满情绪与低自尊等不良现 象,可能使工作者正常功能产生脱序现象,在组织里 ,甚至可能引发员工缺勤或离职。 所以,许多企业把压力管理定位于公共安全的范 畴,以员工内训及高阶主管项目咨询的方式,让员工 学会如何与压力和平相处,并有效地控制压力。 联合心理谘商所所长邱永林观察指出:压力管理对个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组织都有利,以 个人而言,可有效降低心理压力、减缓疲劳与枯竭感 (burnout)、增加专注度、判断力及学习力;在生 理上,可以增进自律神经系统的和谐、改善内分

11、泌系 统的平衡等;对商务的效益,更可提升个人及团队创 意表现及专注度、缩短团队决策时间及质量,甚至改 善团队合作气氛。 该如何与工作压力相处? 1.找出个人的压力曲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间兴起运 用科技透过生理反应的检测法,由心理谘 商人员对受测者施以压力情境,并透过仪 器记录、分析,呈现出个人的压力曲线, 以了解个人面对压力时,真实的生理反应 。 2、分析面对压力时的反应:透过生理检测 方式,可了解人们面对压力来时的反应, 大致可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 不觉等类型。 3、学习控制压力的方法: 专业的心理谘商师可以为不同的人量身打造控制压力 的方法,运用色彩、音乐或隐喻的方

12、式引导,例如,有 人听到某些类型的音乐才能放松,但也有人不希望听到 任何声音。 4、找出与压力共处的最适模式:对一般人而言,花费最 少调适压力的方法,就是休息。有时候,只要休息一段 时间,身体就会自然复原,而透过自我调息、深呼吸, 也能有效让人产生活力。近年来流行的冥想法,也是减除压力的方法之一,冥 想时记得要先关掉手机,阖起双眼,把注意力集中呼吸 ,保持一切轻松自然,不过,如果休息或经过专业协助 都没有办法改善,就可能要寻求生理治疗来改善。 在全球竞争下,压力已无可避免 ,要求企业人排除压力是不切实 际的,如何与压力和平相处,也 就是让自己和压力维持动态平衡 ,才是需要面对的 重要课题。並願這份材料對您有所幫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