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关于我市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 研 报 告襄樊市建设局为了解和掌握目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理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最近,我们组织专班,先后深入到枣阳、谷城、老河口等县的重点乡镇开展了调查研究。总体的感觉是小城镇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小城镇建设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小城镇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1、小城镇建设
2、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小城镇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成千上万种相关产品的需求。目前,我市共有建制镇 77 个,自然集镇 240 个,建成区面积 210 平方公里,1998 年以来,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 60 多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5%,占地方固定资产投入的 50%。其中销售商品房 80 多万平方米,价值 3 亿多元,建楼房400 多万平方米,投资 12.5 亿元,基础设施投资 4.8 亿元,共修建 123 座桥、623 公里街道、425 公里供水管道、466公里下水管道、298 座公
3、厕、1204 个街景花坛。这些需求共吸纳 2.8 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水泥 60 万吨、钢材 6 万吨、砖 100 亿块。去年,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仅用于集镇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超过 1000 万元,一下子带动了建筑、建材方面的需求,镇办 4 个砖瓦厂满负荷生产仍然供不应求,红砖价格上涨 30%;水泥预制板上涨 1020%;86 户建筑企业家家红红火火;全镇 100 多台电焊机仍显短缺,需要外借才能赶上工期。2、小城镇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小城镇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进城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
4、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XX 年全市小城镇拥有各类市场 450 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 43.57亿元,其中小城镇居民消费 26.4 亿元。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 2200 元,比农村居民高 30%,购买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 9 亿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 35%、73%和 26%,分别比农村高 32、58 和 19 个百分点。随着消费结构中住和用的比例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 1998 年的 47%降为 XX 年的 40%,比当地农村居民低 8 个百分点。3、小城镇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小城镇建设不仅转
5、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到 XX 年底,全市城镇人口 403 万人,其中有 117 万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占农村总人口的 28%,转出耕地80 多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13%。“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种植 20 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 6 万多户,占总户数的 1/10;种植面积 160 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1/4;创产值 17 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 1/3。专业村由97 个增加到 31
6、7 个,推动形成了 1/5 的种植业大户,用占耕地 1/4 的面积,创造了 1/3 的种植业产值;1/4 的养殖业大户,创造了 1/2 的养殖业产值。枣阳市兴隆镇由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反租土地 200 亩,多方筹资 200 多万元,兴建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引进世界先进品种,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做技术指导,实行农民承包,企业化管理,亩平纯收入 5-10 万元,最高的达到 17 万元。4、小城镇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小城镇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
7、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枣阳市吴店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 2 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 9000 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 21 家镇办工业企业和110 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纺织、化工、造纸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 10 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小城镇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谷城县石花镇开辟 1.5 平方公里的新区,已吸引 30 多家企业进区,有 50 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与新区企业结成合作伙伴,每年引进 100
8、多项科技项目和 200 多名各类技术人才。目前,该镇新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5、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XX年底,全市小城镇拥有各类中小学校 490 所,在校学生13.4 万人,教职员工 1.1 万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开支达 0.9亿元。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到 XX 年,全市小城镇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建筑面积达 29 万平方米,每年用于文化娱乐的开支达
9、 5000万元。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历程表明,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小城镇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这种投资消费之比十分显著;小城镇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其弹性系数接近 1);小城镇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小城镇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二、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
10、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小城镇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我市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大多数乡镇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也有少数地方不够重视,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小城镇抓小城镇的情况比较多。对
11、小城镇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小城镇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绝大多数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我市大多数乡镇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地方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加上收入较低的农民进镇打工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依靠农民大规模建城的潜力不大;此外,农村基金会资金的沉淀,农村银行储蓄下降,也使资金紧缺的问题凸显。近几年来,国家、省、市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文件,对市财政每年安排 400 万元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乡镇征收小城镇建设维
12、护税返还问题和乡镇向单位和个人收取 3%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城镇国有土地出让金的 70%,工商部门在乡镇征收的市场管理费要保证 50-70%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或市场建设等等都有明文规定,但这些好的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村镇建设资金紧缺与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部分乡镇村镇规划滞后,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市政设施及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善;城镇发展缺乏个性,特色不明显;城镇规模小,聚集效应差,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城镇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优秀的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编制不及时,导致建筑形式单调,农村建房千村一面的现象仍然存在。三
13、、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城镇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小城镇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小城镇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小城镇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营性投入,修路、架桥、办电力、通讯、建水厂、公园等等,都可用经营性的办法,很快收回
14、投资并取得较高的效益;第五,它对广大农村有着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第六,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引导资本集中,形成规模经济,产生“集聚效应”,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它还给劳动者以新观念、新眼界、新技术,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总而言之,城镇建设,特别是基础性的产业建设,它的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益,大大高于其它产业,要使城镇建设成为产业建设,必须消除那些障碍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培养一种良好的“人气”氛围,政府、部门和群众共建,财政、金融和企业联手,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快速健康。1、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和
15、历史责任感。从宏观经济发展上看,我市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发展模型,我们现有的经济水平应当与 60%的人口城市化率相匹配,而实际上只有 43%,因此,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欠帐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决定消费的传统思维定式,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新观念,从经济市场化、农村城市化、贸易国际化的发展观念来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强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责任感。2、着力解决阻碍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建立健全融资机
16、制。农村 30 亿元的存款,对 200 亿元的投资需求来讲远远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我们建议,市政府应对小城镇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有收益的建设项目实行公司制开发,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以自然人出资为主,收益按股份分红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小城镇建设社会投资渠道,比如住宅建设的投资,可成立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吸引 30 亿元的农村存款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来解决;乡镇企业固产的投资,可采取分块入股、从企业利润中每年拿出一半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流动资金可采取企业从利润中拿一点,从银行贷一点,集资入股筹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对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市里要坚持以奖代补的政策,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总之,要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此外,还要立足长远,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出发,探讨多元化融资机制,鼓励乡镇企业和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对经营性项目如供水、供电、生产加工等,可采取股份制或集资贷款的办法筹资,从盈利中分红或还贷;对公益性项目,采取受益单位出一点,财政挤一点,民工间勤凑一点的办法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