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317444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1绪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品味与感悟一、人文素质修养何为人文“人文”即“人文科学” 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 学、文学、法学等。一、人文素质修养何为人文素质“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 要素”组合而成。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 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 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 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 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 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 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 的在于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一、人文素质修养何为人文素质教育二、人文修养对人生的意义1、1957年10月4日 苏联把世界 上第一个 人

2、造地球卫星送上太 空,宣告了人类正式进入太空的时 代。 83天后,美国于1958年1月 31日发射了“探险者”1号人造地 球卫星。83天!二、人文修养对人生的意义 十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美国许多著名教育 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流的,但文化艺 术素质教育是落后的。他们感到,美苏两国 科技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的差异,导致了美 国空间技术的落后。 零点计划 二、人文修养对人生的意义二、人文修养对人生的意义2、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组织过 一个委员会,研究21世纪教育的变化,于1996年发表 了题为学习21世纪的财富的报告 。以雅克德 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

3、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 的四大支柱:学学 会会 求求 知知学学 会会 做做 事事学学 会会 共共 处处学学 会会 做做 人人 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 -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学会做事(learn to do) -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 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 -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学会做人 (learn to be) -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二、人文修养对人生的意义3、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教育界产 生了两大思潮:人文精神大讨论和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大讨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 发的关于深化

4、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二、人文修养对人生的意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励学篇三、当前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社会教育人生功利化 教育功利化的表现: 第一,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 第二,在教育价值取向上,重经济效益, 轻教育质量。 第三,在教育行为上,背离教育规律,重 结果,轻过程。 第四,在教育的途径上,教学成了唯一的 途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排除在 人的培养途径之外。三、当前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个别大学生存在“三重三轻”现象: 重自

5、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工具性知识轻道德养成,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轻内在文化涵养。书读的不少,但没思想;书读的不少,但没方向;书读的不少,但没欢畅。三、当前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而没有人 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科学” 杨叔子 “人文教育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铸造崇高人格的最 为直接的教育内容之一。” 吴启迪四、培养人文素质 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 (3)掌握人文方法。 (4)遵循人文精神。“如果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书籍就是让我们能够站在巨 人肩上的梯子四、培养人文素质 现代社会,

6、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和 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 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 的语言。 在阅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 欣赏,并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四、培养人文素质 (07年)记者对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 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 现高校同样开始呈现“快餐文化”的趋势。 在记者发放的120份问

7、卷调查中,对“如何度 过课余时间”,有36.4%选择阅读休闲娱乐杂 志度过,而阅读名著的只占到30.3%,进行与 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占到47.6%。 四、培养人文素质 作家鲍鹏山日前在南京作讲座时也指出:不读经典,一个人不可能进入文化的核心,也不能称之为“ 文化人”,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不能不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 河海大学陈学举博士对当代学生表现的快餐式阅读倾向也 深感忧患: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精神品位降低,审美情趣低下,人文 素质缺乏;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匮乏,缺少旁征博引的能力;过 分沉溺其中还会导致精神状态萎靡;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 周围人以及下一代人的成长,甚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四、

8、培养人文素质哲学思想素质 审美素质 文字表达素质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自 然 自然哲学素质 人生哲学素质 真、善、美 完美人格美好的心灵 科技和艺术结合美的创造 沟通与交流沟通与交流核心核心 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得以实现 的手段。 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直觉; (2)体验;(3)内省。四、培养人文素质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1、在阅读中品味人文2、在人文中感悟人生3、在感悟中超越自我 金庸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 “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当 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 、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 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

9、派武 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 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 ”,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 或“查大侠”。从五十年代末 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 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 订工作。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 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 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 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 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 饮,来访雁丘处。 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爱的协奏曲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不要只为了爱盲 目的爱而将别的 人生要义

10、全盘疏忽了 。人生第一要义便 是生活,人必须生活 着,爱才有所附丽。伤逝鲁迅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 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 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 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 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 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 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 (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

11、世纪初, 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 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 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 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 共称名人转)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 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 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 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 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 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 文学奖。 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RomainRomain Rolland Rolland, 1866-19441866

12、-1944)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 尔斯泰(18281910)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14751564) 所以,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 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作我们 的养料,倘使我们太累,就把我们的头在 他们的膝上休息片刻。他们会安慰我们。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 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迸发,支撑 ,温暖着我们与命运抗争。 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 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 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 无形的敌人作战。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工作吧!创造吧!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 桑提亚哥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 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 是打不败他。”五、从阅读经典中体会人文拼搏拼搏 忍耐 忍耐 乐观乐观拼搏拼搏 忍耐 忍耐 乐观乐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