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317273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文化的最大目的在于以文“化”人,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大目的在于以先进文化“化”人。如何发挥先进文化的教化功能?如何让文化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我县而言,文化工作能否担此重任?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调研。一、现状:忧大于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站在文化强县的战略高度,于 1997 年提出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意见;XX 年,县委、县政府提高创建标准,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补充意见,明确提出了县城“六有”、乡镇“五有”、村“三有”等具体目标,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切

2、实做好文化“五纳入”工作,并将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XX 年,县委又提出了“一园一节三基地”的“一三一”工程。“文化先进县”及“一三一”工程为全县文化工作规划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全县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规划蓝图部分实现。县城“六有”已具备“四有”,即文化馆、图书馆、剧院、电影院,乡镇“五有”在灰山港镇、松木塘镇基本实现。在“一三一”工程中,竹文化基地以桃花江竹海为基础,已基本建成;举重培训基地于去年通过验收合格;文化节定于今年 9 月举行,目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可望能顺利举办;文艺园建设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二是文化活动开展较为频繁。X

3、X 年,文化部门围绕“县庆”等中心工作共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文艺招待演出、文化下乡等大中型文化活动 8 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 100 多次;XX 年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元旦广场文艺演出、九运会文艺招待会等大中型文化活动 32 次,各乡镇组织活动 108 次;XX 年尽管受到“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部门仍然组织了元宵文艺晚会、“红艺之光”金秋音乐晚会等文化活动 13 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 91 次。尤其是 XX 年 10 月初组织的“心连心”杯精英歌手挑战赛有120 名歌手参加,参赛及观看人数之多为历史上罕见。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文艺事业走向繁荣。桃花江报自开办以

4、来广受各界好评,至今已出版 69 期;全县广大文艺爱好者从 XX 年至 XX 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 2800 多件;桃花江艺术团等 5 个较大的民办剧团及一些小型民间剧团,长期活跃在广大农村,每年演出在 1000 场以上,每年创收 60 万元,XX 年文化局曾给予奖励 4 万多元;XX 年,由文化馆组织参加湖南省第二届“三湘蒲公英奖”大奖赛,获金奖 1 个、铜奖 4 个,居全市之首。四是文化市场整治初见成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县文化市场近年快速发展,形成了网络文化、音像、印刷、歌舞、娱乐、文物等 10 大市场, 但经营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 XX 年开始, 文化部门

5、加大了“扫黄打非”力度, 对十大市场的 500 多家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了多次集中整治,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120 多次,有效地净化和规范了文化市场。五是文化系统内部的产业化初露曙光。XX 年下半年,投入近 200 万元的电影院服装超市开业,除安排 10 个职工就业外,电影公司每年可收取场租 17 万多元;投入上百万元的灰山港电影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其建成不仅能提高灰山港镇的文化品位,还将成为全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影剧院“南大门”以 200 万元整体出让,门面楼综合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电影公司与影剧院联姻,开展电影放映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与捆绑发展,将对解决两家内部困难、维护内部稳定发挥

6、出积极作用。对上述成绩,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从 XX 年开始,我县连续 3 年被评为全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从 XX 年开始连续 2 年被评为全省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和“扫黄打非”先进集体,XX 年列为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从总体上看,全县文化工作在近几年之内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要把县委、县政府规划的美好蓝图全部变成现实,要把桃江建成一个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的文化强县尚任重而道远。那么,到底是一些什么问题在阻碍着文化工作目标的实现呢?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少必需的工作场地。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 70 至 80 年代,现在不是整体丧失就

7、是破旧不堪,文化事业缺少必需的工作平台。从县城“四有”来看,为了生存,电影院被改建成服装超市,图书馆也偏居一隅,目前能开展室内文化活动的只剩影剧院一家。对场地需求最迫切的是文化馆和文管所。文化馆馆舍建于 1972 年,为五层砖混结构,共计 1250 平方米,30 多年来未进行过大的维修,近年来因桃花路改造后增高,馆舍第一楼 360 平方米场地低于临街路面 1.5 米,成了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失去实用价值;1995 年开始,县城几次被淹,馆舍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部分承重梁柱出现裂缝,1997 年被鉴定为危房;XX 年,为了通过国家二级馆验收,文化馆只得谎称正在更换房产证,馆舍面积不达标亦由房产局开

8、个假证明蒙混过关;现在第六层圈梁及天花板出现裂缝,一到下雨,五楼排练室就水滴不止,加上桃花路车水 XX,噪声太大,文化馆内已找不出一个适宜的培训辅导场所。全县有馆藏文物 3000 余件,其中 93 件是国家级珍贵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益阳市之首,从全省来看也是文物大县,却没有展列文物的必要场所。沅江、南县有博物馆,资阳、赫山有博物馆,安化正在建,桃江没有,反映我县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深厚底蕴的文物只能躺在柜子里睡大觉,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从乡镇来看,目前,全县有 10 个乡镇无文化工作办公地点,23 个乡镇无文化活动中心,80 年代建起的 13 个乡镇影剧院只剩 2 个,6 个万册图书馆及几个

9、千册图书馆只剩 7 个,共计图书 18400 册,且全部尘封。全县 770 多个村只有 59 个村级文化室,乡镇文化工作的档案、资料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乡镇文化工作阵地几乎整体丢失。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特别高,文学、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各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其他部门无一技之长者可以干工作,在文化部门则万万不行。文化局及其二级机构共有 207 人在职,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 66 人,高中以下的 114 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 38 人。如文化馆 23 人中,有一技之长者约 9 人,9人中能独当一面完成上级任务的只有 4 人,这 4 人中有 3个接近内退年龄,另 1 个

10、今年将办退休手续。文化馆作为全县群文工作的组织者,即将出现无懂行者的局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在 59 名乡镇文化专干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只有 31 人,余下者对文化工作深感陌生,出现了文化专干无文化专长的不正常现象。59 人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 32 人;目前在文化岗位的仅 15 人,其余 44 人有 9 人抽调担任乡镇临时工作,35 人下海或干其他事去了,致使 9 个乡镇文化专干出现空缺,文化工作职能已不复存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投入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县财政收入的增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对照国办发XX7 号文件规定的“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

11、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我县还是做得很不错的。XX 年、XX 年、XX 年全县财政的增长速度分别是 1.7%、9.9%、10.5%,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增长分别达到了 15.7%、18.8%、14.6%。可见,文化投入不仅呈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文化事业对资金的刚性需求是十分巨大的,文艺园、博物馆或其他任何一项稍大一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用完文化系统几年的财政拨款,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这种客观需求,因而出现了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致使文化局的部分二级机构要靠争取资金或“乞讨”才能开展工作。XX 年文管所从文化馆迁入原民政局三楼,因改造维修场地、添置报

12、警防盗等配套设施,左借右赊,负债 10 万元,XX 年该所在省财政争取到 3 万元维修资金,XX 年又争得部分资金,加上县财政的增拨款,才勉强还清欠账,但要开展其他工作就困难重重了。近年来,全县开展的文化活动较多,而每次活动的必需经费都要上万或数万元,事实上文化馆对开展群文活动力不从心,经常要去有关单位拉赞助,拉不到赞助就只能自己先背着,致使 XX年负债 11 万元,XX 年情况稍好仍负债 8 万多元,XX 年是否能还清债务尚不得而知。乡镇文化站情况比局直二级机构更糟。XX 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并,并实行整体分流,1995 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文化专干定为全额拨款编制,19

13、95 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定为差额拨款编制。在现有的 59 名文化专干中,有 28 人为差额拨款,财政每年只发给 3780 元基本工资,所以生存成了部分文化专干的第一要务。某乡文化辅导员 1999 年拿了 7 个月工资,XX 年拿了 9 个月工资,XX 年拿了基本工资的 80%,XX 年、XX 年只拿了“裸体工资”。生存都没有保障,谁还有精力去干事业?现在乡级财政十分困难,XX 年仅有灰山港、牛潭河、马迹塘、修山等小部分乡镇投入了合计不超过 10 万元的文化事业资金,支持了一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大部分乡镇年初未将文化事业纳入整体规划,更无经费预算,因而大部分乡镇的文化工作萎靡不振或基本瘫痪就势所必然

14、了。文化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山水阻隔及民族习俗、语言、审美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县域文化中的宝贵资产,一旦遭破坏或灭绝,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资源就我县而言,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民间文化。县境的民间艺术形式,分属文学、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不同范畴,最保守的估计不下 30 种,极其重要的有故事、谚语、歌谣、功德画、竹雕、剪纸、地花鼓、三棒鼓、狮舞、道舞、猫舞、秧歌、腰鼓舞、蚌舞、灯舞、弹词、高腔山歌等,其中马迹塘故事与大栗港山歌是我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故事还是全省唯一的高台艺术形式。但令人焦虑不安的是,这些民间艺术濒临失

15、传,究其原因,一是民间技艺的传承属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艺人们没有普及技艺的愿望,许多技艺是代代单传,口传身授,无文字记录,很不可靠;二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冲击,年轻人认为民间技艺不赚钱,不愿学习,加上许多民间艺人不是已经作古就是年事已高,民间艺人队伍严重萎缩,民间技艺传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三是已有的民间文艺资料已毁于一旦,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部门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间文艺档案资料,却不幸于 1995年彻底毁于洪灾,因此拯救和保护民间艺术已刻不容缓。第二类是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县境历史非常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起,桃江就有先民居住,3000 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桃江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16、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全县珍贵文物中,东汉的漆木器及古籍、丝织品等一部分珍贵文物对保管条件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会遭氧化或变质损毁,但因保管条件太差,连最基本的恒温干湿设备都没有,无法达到行业要求,文管所整天在担心着这些文物的生死存亡。全县有浮邱寺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这些场所的维修保护每年需要资金约 8 万元,XX 年县财政下拨的文物保护费是 0.55 万元,XX 年是 1.5万元,XX 年是 2.5 万元,与需求相差太大,因而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持工作形势严峻。二、思考:如何突破五大瓶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从某种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推动县域文化发展,重点在于突破观念、人才、投入、产业化及管理五大瓶颈。观念瓶颈。文化是什么?它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精神、民族艺术、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其核心作用是教化,其最大目的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我们的文化必须是先进文化,必然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逐步渗入经济领域,形成了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