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312585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监管工作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精神,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金融监管,保持金融稳定。银监会党校第八期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学员通过系统地学习,一致认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银行业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银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符合银行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必须要有切合当前银行业经营实际的监管,必须要有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银行监管,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新的监管制度 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提出,根据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与监管实际,应当尽快改进监管

2、方式,构建新的监管制度。一是建立与分支银行体制相适应的营运资本监管制度。在我国目前股改行资本充足率已达标的情况下,很有必要以分支机构的营运资本是否受到侵蚀为标准,加强对分支机构资产质量的监管。要按照一级分行 1 亿元、二级分行5000 万元、同城支行 1000 万元的营运资本要求,对分支机构营运资本进行量化考核。凡是营运资本不达标的,监管部门可以限制其从事部分乃至全部高风险业务。二是建立与信贷集中相适应的大额不良贷款监管制度。大额不良贷款监管制度的核心是要建立以贷款人为重点转向以借款人为重点的风险问责制度。当前大型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信用集中度较高。截至 6 月末,5 家大型银行大客户 3

3、2667 户,占客户总数的 7.7%。其中,不良率100%的大额不良贷款涉及 1917 户,占不良大户的 77%;余额 2286.3 亿元,占大额不良贷款余额的 79%,可以说抓大户就抓住了风险监管的“牛鼻子”。因此,有必要在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建立双向台账,把不良大户名单分解到每个省局,同时按行别分解到各大型银行,每家银行总行每季度要与银监会对账。重点是查清不良贷款产生的过程,弄清产生不良的真正原因。通过现场检查来督促有关银行、政府部门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不良贷款风险。三是建立与高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履职监管制度。要改变目前高管人员“只进不出”的状况。履职监管不仅要管事,也要管人。人是最

4、重要的资源,但也是最有风险的因素之一。建立履职监管制度,是借鉴交通管理中对驾照的管理方法,实行扣分制。可以考虑制定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管的办法,在以事管人、客观评价的前提下,对银行董事、独董、高管人员等设定几项指标,如不良率、案件、资本充足率、国内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的处罚结果等,并以累进扣分、年度清零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 37 条的要求,区别不同情况,对未充分履职的高管人员可以采取诫勉谈话、责令调整职务、不核准高一级职务,甚至取消任职资格等措施。四是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并表监管制度。目前,大型银行综合经营趋势明显,形成了事实上的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集团公司。并表监管是

5、监管部门为控制银行或银行集团的总体风险,对其合并报表的母、子公司进行全面监管的一种制度安排。要重点做好对银行集团中“同源资本、同一高管、同一客户、同类市场、同质产品、同网IT”的监管。五是建立与流程银行相适应的现场检查制度。近年来,大型银行在建立事业部制、流程银行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适应这一转变,现场检查就应该进行条线管理,要做到“条现横非”,按照商业银行的产品线、业务线从上到下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是主要是负责“横向”的,具体负责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把握。六是建立与公众银行相适应的非经营信息监管制度。随着股改上市的顺利完成,大型银行要从公众银行的角度去监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银行的

6、经营指标,而且要关注银行的非经营指标,包括银行的柜台服务水平、政府执法部门的检查评价、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的舆论等。监管工作也要以此为依据,不断创新监管内容和监管手段。*银监局局长*就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建设提出:一、建立科学的监管框架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是监管工作整体发挥效用的基础。往大说,这包括“巴塞尔资本协议”、“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等等;均属于这个范畴,即我们要做好监管工作,总得有个目标、标准、要求吧,甚至是从不同的侧面、角度来反映,这即形成一个所谓的框架。对地方银监局来说,由于各地金融业和社会发展环境不尽相同,也需要设置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本局特点的监管框架。二、以有效发挥监管职能为目的

7、,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体系。这里关键是要从外部即社会的角度,清晰、客观地厘清监管机构的本质职能,做到准确定位。比如,对地方银监局来说,其主要职能即是代表银监会履行在辖区的银行业监管职责,确保银监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在当地有效执行,从而维护辖区的金融稳定与安全。当中,必不可少的硬性职责有四点:1、实行法人属地监管,确保当地法人机构平稳有效发展,不出重大风险;2、各种银行业机构准入事项的审批、管理与协调,既包括营业网点以及部分业务的准入,也包括人员如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准入,等等;3、接受金融消费者的各种投诉,充当仲裁者、监督者的角色,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确保银行业机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

8、风控及管理水平;4、对所有银行业机构实行日常监管,包括非现场监管手段、现场检查等,在银行业机构之外为其最后设置一道风险防范屏障,等等。如果明确或明白了我们的监管职责及需硬性完成的任务,那么,我们即需要构建好我们的组织结构体系,从而使我们的监管工作真正做到精干、高效。三、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将有效时间真正用到监管工作中。监管工作是一项高智商、知识密集型的工作,因此,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要求,否则,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便无从谈起。而专业化、职业化要求,除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业务等知识之外,更多体现出一种职业精神;如果一名工作人员缺乏职业精

9、神和职业道德,那么,他所具备的专业、业务知识终究是有限的、低水平的,并且也难以真正用在监管工作上。我国行政机关现存的弊端,往往是“官”文化根深蒂固,因而极易将监管工作官僚化,体现不出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来,结果即对监管工作形成巨大冲击;此外,由于我国过去经济管理的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并且至今经济转轨过程也远未完成,而政治制度改革尚未起步,因此,在行政机构管理中常常难以真正摆脱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而反映到银行监管领域,则同样存在许多以计划经济思维(而不是市场经济思维)看待监管的问题,表现为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现象突出,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监管工作、从事监管事业。四、以法人监管和属地监管为中心设

10、计监管框架和配置监管资源。银监会成立伊始提出的“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新监管理念,虽然是四位一体、彼此相联的,但前提则是“管法人”,如果不能以监管法人机构为核心并实施有效监管,那么,对分支机构的监管将很困难并难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对法人机构的监管是提高监管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要做好法人机构监管,必须实施有效的属地监管。很难想象,如果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相隔千山万水,那么,如何能做到深入、系统地了解被监管机构呢?即使可以做到,相信付出的成本、代价也是极其庞大和昂贵的,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从银监会整个系统来看,要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监管有效性,必须坚定地实施

11、有效的法人监管;与此相联系,还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相应的以法人机构为核心的属地监管。这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实施法人机构属地监管不能流于形式,或者有名无实,即仅仅是口头说一说,文件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把责任下放属地监管局,而相关监管权却统统留在上面。这样权责不对称,很难真正落实属地监管,到头来也使监管问责无所适从。*银监局局长*认为,监管与被监管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被监管对象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从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看,被监管对象是内因,只有内因起作用,事物才有真正的发展与变革。因此,监管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应围绕促进这个内因的转变

12、而进行。监管有效性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银行业加强风险内控的自觉性和制度保障。监管有效性问题应考虑四个方面:一是监管真空问题。在已有的框架下,要思考哪些措施和法规需要补充和完善。二是监管过度问题。要考虑哪些是束缚和禁锢需要改革和创新。三是监管冲实问题。解决和完善有关处罚问题。四是有效性监管的标准问题。监管有效性如何评判?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以上问题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解决。落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需要我们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研之风。实行原则导向的监管和差别监管就是承认差异,由于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在统一的监管框架内,需要我们根据当地的银行的发展和薄弱环节制定不同的政策。因此,不

13、仅地方局需要加强调研工作,上级机关更需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使我们的政策制定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促进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以科学、有效的监管推进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银监局局长*认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银行业监管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科学、有效的银行业监管推进银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银行业监管机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把维护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保证银行业及其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从而保证社会和公民生产生活的稳定;要实施贯彻落实宏观政策的监管,督促银行业履行合理

14、配置社会资源的职责,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实施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和损失,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些都是银行业监管机构坚持以人为本观点必须做到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现代银行业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银行业监管机构在工作中,要实行监管风险与促进发展并举的方针,用监管促进发展,用发展化解风险。要积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要督促银行业扮演好社会公共机构的角色,制止以不履行社会责任为代价,消极防范风险的不作为行为,在支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好核心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经济、

15、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银行业监管机构不但要做好业务方面的监管,还要积极探索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发展的途径。要通过监管工作,促进其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职业化的员工队伍等。尤其是要在银行文化建设方面探索出可行的路子,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培育和形成内在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使银行文化建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协调发展。就银行业监管机构而言,协调发展,就要做到监管理念与国际趋势接轨,跟上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大趋势;实行外部监管与督促内控建设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激活内因的作用;做到监管传统业务与监管新型业务并重,发现新的风

16、险点,防范潜在的风险;注意国内机构监管与国际机构监管的兼顾,化解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带来新风险。银行业监管机构还要做好自身人员素质与监管事业的协调发展、监管知识与监管目的的协调发展、监管手段与监管需要的协调发展、监管效率与监管资源的协调发展等,以自身的协调发展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开发和保护监管人力资源。要不断地发现人才,把人才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干部的领导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等,为监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其次,要开发和保护金融环境,协助地方政府建设守诺、践约、无欺的诚信社会,为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要开发和保护客户资源,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投诉,遏止和制裁社会非法集资行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第四,协助公安机关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为顾客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银监局局长*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