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推进强农惠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1244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推进强农惠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新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推进强农惠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推进强农惠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推进强农惠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推进强农惠农2011 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在 2010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又有了跨越性发展,高效农业亮点闪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加强,低碳农业蓄势待发,农民居住、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基础地位明显加强, “三农”工作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一、营造高效农业大氛围,立体种、养殖业蓬勃发展,粮食生产增产增收。1、香菇种植后劲十足。以大桥香菇合作社为龙头,引领我镇程益桥、垅下等村,新发展香菇种植20 余户,香菇种植户现已达到 180 余户,创收 500 余万元。2、 “温氏养猪”整装待发。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建设和实现农业现

2、代化的必由之路。我镇积极引入“温氏养猪” ,目前已在马鞍村和彭碑村征地 800 余亩,协议投资总额 1.4 亿元,预计年出栏生猪可达到 10 万头,生猪存栏在 35000 头左右。3、粮食生产稳中求进。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放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稳定播种面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1 年在去年推广机插秧的基础上,机耕机收面积达到 6 万亩以上,农机化推广工作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扬。二、精心布局基础农业大环境,农业基础设施查漏补缺,防汛抗旱未雨绸缪。1、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今年我们充

3、分抓住机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投入资金 2000 余万元,大规模实施土地整理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低丘岗改造和农村路道配套改造步伐,为我镇农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也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生产安全。如西湖围堤整险加固工程,区委组织资金 400 余万元对堤坝加宽加固,对现有鱼池的堤段浆砌或浇筑,将彻底解决汛期群众忙搬家,干部忙守堤的紧张局面,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镇农业持续的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2、防汛抗旱有条不紊。镇委、镇政府时刻认识到洪涝干旱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制订和完善了应急预案,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准备,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

4、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安全度汛。今天 3 至 6 月,我镇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灾情,筹措资金 40 万余元,为全镇严重缺水的 8 个村组打造 8 口机井,同时利用洒水车、消防车为群众送水,累计送水10 余次,200 多吨,解了 2000 余名群众的燃眉之急,保证了人畜饮水安全。此次旱情结束后,我镇无一例因饮水困难而造成的人畜伤亡事件。6 月 14 日,我镇又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全镇上下联动,调集各类防汛物资,预防为主,实时监控,使全镇 11 个中、小型水库、3 条河流安全度过汛期。三、积极引领低碳农业大趋势,植树造林有声有色,村居环境综合整

5、治,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1、树造林全面铺开。2011 年,我镇根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原则,见缝插绿、做到应栽尽栽。超额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植树造林任务,努力打造生态绿色汀泗,致力提升我镇的农业品味和对外形象。2、村环境统筹治理。一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步伐。今年配合区能源办在古塘、赤岗、马鞍、垅下、等村实施新能源建设(沼气池)工程,计划建造沼气池 53 门,现已全部建成。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卫生村湾” 、 “文明家庭”建设工作,新建垃圾池 59 个,严禁露天焚烧,农村卫生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人居环境得以大幅度提升。三是进一步做好农村道路及配

6、套设施工作,全镇已实现水泥路面组组通,今年又新增水泥路31.8 公里。四、认真落实实惠农业大局面,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惠农工程片地开花。1、惠民措施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兑付到农户,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扎实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镇完成水稻参保面积 3.82 万亩,通过实施水稻保险,切实增强粮食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几年来,我镇无一例因落实惠农政策不力而引起上访事件,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2、惠农工程全力实施。一是落实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对全镇 15 个村的 30 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让他们告别了住危房、土房时代,迁进了规划有序的新居。二是借力 “一事一议 ”,利用“一事一议”资金,逐步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三是开展科普惠农,今年先后举办了水产养殖、经营管理、实用农技、健康卫生等技术培训班或讲座 8 期,组织农村新技术推广、计划生育政策咨询、消费者维权、法律知识等宣传、咨询活动 12 次。使全镇 2000 多户群众享受到科普带来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