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1238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市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但此时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自 1998 年后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行业管理、业态创新、政府投资、社区营销、融资模式等乡村旅游“北京模式” 。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

2、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 、 “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的: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

3、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 。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区(县)一色实现 13 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

4、。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不同区位的空间产品出现雷同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相互之间也并不冲突,针对这点问题,采取的态度是“求异存同” ,满足市场的多方需要。明确区县旅游定位,实现“一区(县)一色” ,2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各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分别为:朝阳区为“中国商务旅游第一区” ,海淀区为“皇家园林旅游区” ,丰台区为“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 ,门头沟区为“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 ,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 ,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

5、古镇” ,顺义区为“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 ,昌平区为“温泉胜地” ,大兴区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 ,平谷区为“休闲绿谷” ,怀柔区为“不夜怀柔” ,密云县为“渔乐圈” ,延庆县为“国际旅游休闲名区” 。一沟(带)一品构造 26 条乡村旅游沟(带)的聚合产业在土地、森林、山庄、湖泊、农田、农作物、观光园、民俗民风等各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增量,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农委调整农业产业(果、牧、林、农等)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规划、产业布置及公共设施等角度打造“一沟(带)一品” 。通过“一沟(带)一品”的实现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和两年时间内,北京市乡村旅游充分

6、发挥北京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 26 条“一沟(带)一品”乡村旅游沟(带)产品规划。包括:朝阳区的“温榆河运动休闲游憩带” ,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温泉镇红楼名源乡村旅游带” ,丰台区的“河西生态走廊乡村旅游”和“花卉旅游区” ,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赵家台沟域旅游” ,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和“北线山野奇趣乡村旅游沟域” ,通州区的“京东运河湿地文化休闲区”和“回族风情乡村旅游区” ,顺义区的“旅游金光大道 (东北部浅山地区乡村民俗旅游沟带) ”,昌平区的“阳光流村山地休闲旅游区” 、 “叠翠燕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

7、和“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 ,大兴区的“采育葡萄大世界”和“庞安田园休闲大道” ,平谷区的“桃花深处国际乡村汽车营地旅游休闲度假区” 、 “金海 17 里乡村休闲旅游沟域”和“桃源静谷山地休闲度假区” ,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和“汤河川满族风情体验区” ,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和“古北口镇汤河沟域经济 ”,延庆县的“河乡村旅游带”和“仓米古道乡村旅游沟域” 。 一村一品开展 30 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民俗村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微观基础,长久以来处于单独生产和经营的状态,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表明,这种局面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起,北京市旅游局以“以点带面、打

8、造精品、提升品牌”为目标,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以现有民俗村为基础,选择旅游要素丰富、特点鲜明的民俗村落,共对 30 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进行了创意策划,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3乡情管家岭村”和“京西妙高文化七王坟村” ,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 ,门头沟区的“生态养生休闲韭园村” 、 “京味文化水峪嘴村”和“农禅合一樱桃沟村” ,房山区的“穆桂英故里文化穆家口村” 、 “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水头村”和“养生山吧、创意空间中英水北台村” 、通州区的“宠物犬休闲文化大邓村”和“盆景文化创意大营村” ,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 ,昌平区的“边城文化长峪城村” 、 “原生态自

9、然文化东水峪村”和“异国风情瓦窑村” ,大兴区的“采育人家,葡萄酒坊东营二村” 、“梨花之乡,休闲庄园梨花村”和“生态休闲,有机蔬菜大观园留民营村” ,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 、 “乡土旅游的金凤凰雕窝村”和“生态新农村挂甲峪村” ,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 、 “栗花深处、休闲溪谷六渡河村”和“青山、碧湖、农家上王峪村” ,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寻访边关文化古北口村” 、 “东极避暑、养生花园花园村”和“京都游憩,渔味人家口门子村” ,延庆县的“奶牛风情,魅力新村大柏老村” 、 “凤凰城、火盆锅、豆腐宴柳沟村”和“妫水源上磨村” 。生态旅游度假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方向休闲和生态已经成

10、为游客的两个主要旅游诉求,北京市旅游局以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根据由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所倡导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精神,北京市旅游局与环保局共同编制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 ,并已通过了由乡村旅游行业专家、市环保局和市质监局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将申请成为地方标准,即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都市休闲、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保健、民俗风情、养生健体、漂流历险、美食养生、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延庆龙庆峡、昌平温都水城、丰台南宫、怀柔夜渤海、密云云蒙风情大道都在积极申报市级生态

11、旅游度假区,并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促进京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树立乡村旅游的产品品牌, “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正是建设新时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必由之路。 “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区县、区域、沟域、村镇四个不同梯度的产品层次,同时通过“旅游新型业态”塑造新产品形成了网状产品体系结构,并通过“生态旅游度假区”引领乡村旅游新方向,使整个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这一多层次、多业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并最终形成品牌,必将引导未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委等

12、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规划引导,标准管理7 月,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0 年) 通过专家评审;12 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通过专家评4审;从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伴随着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逐步实现有序化发展。 ,北京市农委和市旅游局联合制定推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标准(试行) 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暂行办法 。至,北京市旅游

13、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和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 ;1 月,北京市旅游局与市技术监督局制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规定了养生山吧等八个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5 月,北京旅游局在率先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 ;5 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通过专家评审。北京旅游局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标准从不同侧面指导着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全面推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北京市旅游局还组织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的专项调研,为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升级规划的具体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标准的落实提供

14、了智力支持。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支持力量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主要涉及:旅游局、农委、发改委、园林局、国土局等十几个部门,这种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状况,使得乡村旅游要素难以整合,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旅游局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部门联动制度,即:旅游局牵头,农委、发改委、园林、国土、卫生、工商、税务、公安、民政、环保、妇联等行政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村旅游的指导、监督、管理,以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

15、展。北京发改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酒店和乡村旅馆,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北京市乡村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北京市水务局制定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 ,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美化了乡村环境;北京市园林局一方面通过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加强了对山区生态林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促进了乡村旅游景观的保护,此外,还启动了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大力进行绿化,打造了一大批天然氧吧和郊野公园,初步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的森林景观;北京市环保局深入开展污水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整治

16、了乡村旅游环境,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干净的服务、接待环境;北京市科委实施“太阳能照亮百村示范工程” ,改善了农村地区道路照明状况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妇联组织农村妇女成立了 34 个“巧娘工作室” ,参与北京乡村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大赛,推进了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制作,完善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景观保护,社区参与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景观的5保护。北京市旅游局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优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用,实现北京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率先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 ,建立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协同机制,使北京市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不仅强调单体的、有形的、物资性(如建筑等)的遗产保护,更重视无形的、非物资性(如艺术、民俗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分别从村落景观保护、田园景观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