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31206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测试1、 什么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答: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

2、神风貌。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因为其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确使用,所以称之为问题。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行为层面的科研规范问题。2、 科学研究中主要有哪些科研不端行为?答:国际科技界将严重违反基本的科学诚信的行为称为科研不端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都比较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即杜撰、篡改、剽窃(FFP)。在我国科技界,有学者称这三类行为为科学研究中的“三大主罪”。中国科学院将科

3、研不端行为分为以下几类:1.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2.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如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未经本人同意将其列入作者名单,将不应享有署名权的人列入作者名单,无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或排名,或未经原作者允许用其他手段取得他人作品的著者或合著者身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如将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为自己的发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实,使人产生为其新发现、新发明的印象,或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

4、、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包括:未经许可利用同行评议或其它方式获得的上述信息;未经授权就将上述信息发表或者透露给第三者;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除非各作品间有密切的承继关系。5.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损坏、强占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数据、软件或其他与科研有关的物品。6.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

5、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重要信息。3、 科研和学术不端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答:第一,科研不端/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第二,科研不端/不当行为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第三,科研不端/不当行为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第四,科研不端/不当行为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第五,科研不端/不当行为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4、 研究生应当遵守的学术规范有哪些?答:研究生应当遵守的学术规范有以下几方面:(1)诚实原则。在项目设计、数据资料采集分析、公

6、布科研成果,以及确认同事、合作者和其他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等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研究人员有责任保证所搜集和发表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公开原则。在保守国家秘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公开科研过程和结果相关信息,追求科研活动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合作研究和讨论科研问题中要共享信息,提供相关数据与资料。在向公众介绍科研成果时,要实事求是。(3) 公正原则。对竞争者和合作者做出的贡献,应给予恰当认同和评价。进行讨论和学术争论时,应坦诚直率,科学公正。对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承认。不得以各种不道德和非法手段阻碍竞争对手的科研工作,包括毁坏竞争对手的研究设备或实验结果,故意

7、延误考察和评审时间,利用职权将未公开的科研成果和信息转告他人等。(4)尊重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发表时,做出创造性贡献且能对有关部分负责的人员享有署名权,未经上述人员书面同意,不得将其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对参与一般数据搜集的研究助手、对研究团组进行过支持与帮助的人员和提供设施的单位,可在出版物中表示感谢。不得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不得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反对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5)声明与回避原则。在研究、调查、出版、向媒体发布、提供材料与设施、资助申请、聘用和提职等活动中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时,所有有关人员有义务声明与其有直接、间接和潜在利益关系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在这些利益冲突中

8、可能对其他人利益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应当回避。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鉴定、答辩和评奖等活动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坚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干扰。5、 您对一稿多投、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答:学术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一稿多投、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属于低水平重复,缺乏原创性研究,造成我国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致使学术研究的产出率低下,造成的结果必定是学术垃圾和。学术不端行为放弃了学术创新,将扼杀一个民族的创造性,摧残一个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消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学术不端亵渎学术,败坏学风,其消极影响

9、并不只限于学术范围之内。学术不端的病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扩散性与放大效应,会通过学术界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迅速传播和蔓延,污染社会风气,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学术不端的泛滥会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污染源。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诱惑,避免学术不端行为。6、 举一个学术不端行为的实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答:举例:年仅37 岁便被破格晋升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某某,收到一封匿名网友举报的邮件,直指其2005年发表在微生物学报中的一篇文章涉嫌抄袭。匿名举报者同时把邮件发给了微生物学报编辑部。被抄袭的文章来自美国微生物协会旗下的学术期刊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经过比对,李某某涉嫌抄袭的文章在摘要部分,与被抄袭文章(以下简

10、称A 文)中的观点与数据完全相同;在材料部分,A 文中使用的是英国NCTC8164 大肠杆菌,李文为购买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ATCC80739 号大肠杆菌,A 文中用的高压设备为美式设备,李文使用的是国内某研究所生产的设备,但其所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与A文如出一辙;在研究结果部分,李文中的图表只是在温度取值范围以及刻度间隔上与原文稍有不同,而数据表在格式和内容上则与英文文章完全相同;在分析与讨论部分,李文比A 文的五个讨论内容少了一项,其余内容则完全相同;在参考文献部分,A 文引用了46 处文献,李文引用的全部 15 处文献中有14 条文献与 A 文相同。以上事实足以证明李的行为涉嫌剽窃、

11、抄袭。微生物学报发布撤销该论文的声明,并将不再受理该作者的任何投稿。该教授的行为亵渎学术,破坏学风,既是对学术极大地不负责,也是对别人学术成果极大的不尊重。学术不端的病毒会通过学术界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迅速传播和蔓延,污染社会风气,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同时,教师学术道德素质高低、学术行为是否规范,是影响学生学术道德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如果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不高、学术行为不轨,其“身教”将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误导甚至摧残。学术共同体在具体履行教育职能的过程中出现不公正和不诚信现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引以为戒,严谨做科研,踏实勤勉,严格要求自己,勇敢坚定地对学术不端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