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三第三四单元练习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29286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三第三四单元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选修三第三四单元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选修三第三四单元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选修三第三四单元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三第三四单元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三第三四单元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是A 中途岛海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阿拉曼战役 D 诺曼底登陆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 “九一八”事变 B “二二六”兵变C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分子支持天皇 D广田弘毅内阁上台3、关于 30 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4、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会议A 雅尔塔会议 B 波茨坦会议 C 德黑兰会议 D 开罗会议5、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

2、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6、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 B C D 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对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8、对 20 世纪 6080 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 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 美苏对峙,互

3、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 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 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9、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 .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A B C D10、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A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B除敌对活动以外的一切往来C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办法 D除一切对抗形式以外的战争形式11、1936 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 23 票反对,25 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

4、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其重要作用 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 B、 C、 D、 12、1936 年 8 月法国政府声明:“法西斯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13、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 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

5、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14、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后可利用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D、帮助波兰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 15、1940 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A、奥地利 捷克 丹麦 挪威 卢森堡 B、丹麦 挪威 卢森堡 荷兰 比利时 C、波兰 丹麦 挪威 卢森堡 荷兰 D、丹麦 挪威 卢森堡 荷兰 苏联 16、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 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 B、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C、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

6、来侵略 D、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盟 17、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A反苏 B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信仰法西斯主义 D挽回一战的损失18.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张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D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19.1942 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意义是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B正式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 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进攻 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20.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A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B为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C分裂了反

7、法西斯统一战线D意味着绥靖政策的破产21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22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23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A彻底击败德国 B.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C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D建立联合国2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25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

8、爆发的相同点是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26 “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C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27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 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AB C D2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9下列“二

9、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不列颠之战 淞沪会战A B C D30. 中国战场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A不列颠之战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1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3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A 北非战事的结束 B 盟军西西里登陆 C 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意大利投降D 盟军解放意大利331940 年,美国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原因A. 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打击美国

10、的企图日益明显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D美英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34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评述,正确的是A苏德战争爆发后,由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 B中心内容是援助苏联问题C.说明美国已彻底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正式结盟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35、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A、反对法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势 D、两大阵营的对立36、“二战”期间美苏间里的同盟关系在战后初期破裂的主要原因是:A、意识形态分歧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B、前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C、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D、苏美在处理战败国和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37

11、、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38、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它完全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C、它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39、“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这是指: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B、美国发动朝鲜战争C、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40、“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同外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B、苏联模式僵化C、

12、东欧和苏联体制的弊端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 摘自圣彼得堡来客材料 2 丘吉尔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才能制止俄国。 ”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材料 3 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13、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1)材料 1、2、3 的历史背景是否相同?说明判断的理由。(2)在上述三则材料中,丘吉尔对德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在材料 1、3 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 ,为什么?(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图一, 这张海报是美国工程 规划署印发的。海报上下方有两行字,下面一行是工程 规划署的英文名称,上面一行为 “工作付酬的美国”。中 间是一工一农两人手持劳动工具,两人脚下是美国地图。两人之间有一株已 经成熟的谷穗,象征 劳动的果 实,在谷物之上有一个英文词意为“繁荣”。材料二 见图二。被砸毁的犹太人商店。材料三 在纳粹德国侵略苏联的当天,英国 战时首相丘吉 尔表示愿意与共产党执政的苏联结盟。他当时的想法是:“ 我只有一个目的,打败希特勒,我的生活为此也简单多了。假如希特勒入侵地 狱,我至少也会在议会中为魔鬼说上几句好话。”材料四 见图三。这是美国的海 报, 图上的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的巨炮在向天空 轰击, 驱散了空中浓 重的阴霾。材料五 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德两国社会矛盾逐步激化起来。为摆脱这种困境,两国统治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